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分布及感染菌,探讨最佳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病死率。方法对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作为对象,责任护士对多重耐药感染患者进行护理并及时填写《多重耐药感染患者质量控制表》。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治愈,细菌培养转阴;治疗过程无院内交叉感染情况发生。结论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加强对感染高危患者监测,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并进行隔离治疗,积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情况发生。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护理
  • 简介:政策不断加码,让中国医改大计在2014年再迎重要时刻。然而,在“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原始问题上,医改遭遇多重阻力,推进缓慢,究竟顽疾何在?“公立医院长期以来没有建立起合理的补偿机制,正是改革各方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需要深层次改革来破解的问题。”国家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不久前重申,机制缺失极大地助长了公立医院无序扩张,从而加剧医疗资源错配。一方面是说了许久却进展缓慢的公立医院改革,另一面则是猛然放开而模式尚未清晰的社会办医。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相关文件提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的目标。如何落实这一目标,有待进一步探索。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医院?记者已就此话题从多个角度展开深入讨论,也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但面对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办医模式不清晰、民营医院规模尚小等三大顽疾,还需要业界专家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医改 顽疾 阻力 多重 医疗资源配置 公立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防控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MDRO)的对策。方法:建立监测系统,监测MDRO感染,及时发现感染病例而制定管理措施,实施干预。结果:临床科室送检标本5068例,共检测出细菌1576株,多重耐药菌标本来自12个科室629例患者。结论:对MDRO医院感染管理持续加强,同时重视监测工作,制定防控措施是对MDRO传播有效控制且避免MDRO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对策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妇科尿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 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 120 例 为研究对象,比较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多重耐药菌感染前后的临床现象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相较于观察组明显偏低,两组患者在妇科手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单因素分析表明,随着年龄的、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增长,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也在逐渐递增。 结论 : 多重耐药菌管理是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护理工作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且关键的环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方式,为护理管理提供策略,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以我院2013—2015年检出的859例多重耐药菌患者为对象,院感科专职人员对所有患者的资料以及病原体和标本类型等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馈及处理。结果我院859例多重耐药菌患者,其中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菌株为主,其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及泌尿道。结论在护理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工作加大监测力度,充分发挥监测作用,同时提高护理管理力度,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目标性监测 多重耐药菌 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内科开展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与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中以本院内科在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7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形式将其均分为2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干预,B组增加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耐药菌检出情况、构成规律及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结果:经干预后对比可见,A组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42株,B组检出91株。对比两组患者检出各类多重耐药菌构成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均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为主要构成。此外对比两组患者耐药菌感染发生情况可见,B组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5.56%

  • 标签: 内科 多重耐药菌 目标性监测 干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此病可以通过接触、飞沫等进行传播,是一种对人类危害性很大的疾病。且随着COVID-19疾病的发展,此病潜伏期较长,发病之初部分患者可出现干咳、发热、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为此病的科学诊断制造不小难题。因此,临床上针对COVID-19的准确检测关注度极高,核酸检测是COVID-19诊断应用较为准确的手段之一,探究多重核酸即时检测在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可以为COVID-19诊断准确性提升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将分析多重核酸即时检测在诊断COVID-19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多重核酸即时检测 COVID-19 乏力 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