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导医诊护士的角色定位以及患者对导医诊护士的误区。方法选取门诊患者2000例,时间为2015年1月22日-2016年7月30日,根据其就诊时间的差异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未在导医台进行相关的咨询和询问,实验组则在导医台进行相关的咨询以及询问,对比2组就诊效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门诊患者对门诊导医诊护士的认可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导医诊护士能够有效将患者的就诊时间缩短,促进就医环境的改善,对看病的流程进行简化。

  • 标签: 门诊导医 分诊护士 角色定位 误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钟步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09-2017.08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3例,按照病房号奇偶数的差异,将2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27例患者分为实验组,采用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即6钟步行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即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差于实验组患者,即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辅助6钟步行治疗法的运用,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升其生活质量,故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得以广泛运用。

  • 标签: 6分钟步行法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70例冠心病(2015年3月-2017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35例/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中,生命活力(80.52±9.98)、社会功能(79.68±12.21),治疗依从性总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冠心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门诊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39例,采用抓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69例,采用常规门诊护理,研究组患者70例,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和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分别为2.86%和4.29%,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4.0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风险事故,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门诊分诊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行扁桃切除术患儿麻醉中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0例于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进行麻醉时,研究组35例给予舒芬太尼与七氟烷,对比组35例给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比对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诱导、恢复呼吸、睁眼、拔管的时间均明显较对比组短,拔管15钟后,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较对比组高,FLACC镇痛评分明显比对比组低,(P<0.05)。结论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舒芬太尼与七氟烷应用效果较好,镇静与镇痛效果理想,手术后麻醉恢复快,可扩大推广应用范围。

  • 标签: 扁桃体手术 舒芬太尼 麻醉效果
  • 简介:介绍YY/T0988.14-2016标准的背景和基本内容,阐述对标准中重要条款的理解和测试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测试基本原则。以期加深相关人员对标准的理解,以便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和应用本标准。

  • 标签: 外科植入物 多孔涂层 体视学 孔隙率
  • 简介:引言:面对有限用地,主创团队如何在局促的建设条件下为医院创造更多的可能性?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二级综合性医院,场地内部地形变化复杂,南北两侧道路高差大,山地地形特征显著。医院现有业务用房极为老旧局促,亟需新建住院综合大楼,以满足医院不断增长的功能需求,树立医院新的形象。对此,设计团队采用'台''连接''筑景'三大策略巧妙地解决了用地问题,创造出新的园区环境和高效的服务体系。

  • 标签: 人民医院住院 住院综合 医疗建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切开复位AO跟骨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异体植骨术治疗Sanders型Ⅲ型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Sanders型Ⅲ型的跟骨骨折患者中,抽取36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3组,每组各12例,A组接受自体髂骨植骨治疗,B组接受异体骨植骨治疗,C组接受未植骨治疗,观察各组治疗状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对比C组与A组、B组跟骨宽度,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三组患者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中出血量,A组(133.4±5.2)ml高于B组(97.8±4.7)ml、(95.6±5.7)ml,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Sanders型Ⅲ型的跟骨骨折症状,切开复位AO跟骨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此方式可促进Bolher角和跟骨高度恢复,但异体植骨可控风险性较小,且痛苦小,创伤性,而自体植骨方式,手术操作过程中出血量高,因此,临床在确定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各因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