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期间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分组研究,对照组(7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7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子靶向治疗肺癌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可改善肺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及生存质量。

  • 标签: 分子靶向 药物治疗 肺癌 护理
  • 简介:摘要:20世纪末,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学领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基因克隆技术逐渐成熟,开创了一个新的后基因时代,为遗传病诊断、微生物学检测提供了借鉴和创新思路。免疫系统疾病诊断、肿瘤诊断与评价等。论文简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有效应用,分析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医学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针对化疗、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联合作用于肺癌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从2020年6月-2022年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肺癌患者中择取70例参与研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分组,对照组(共计35例,采取单纯化疗),观察组(共计35例,采取化疗联用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对比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肺癌患者SCCA和CEA指标水平均较高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CCA、CEA指标水平降低程度明显超过对照组,疗效更好,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与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联合用于肺癌患者的病情控制可发挥出理想作用效果,可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病灶不断发展,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生存质量也有所上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诊疗方案。

  • 标签: 化疗 吉非替尼 小分子靶向治疗 肺癌
  • 简介:【摘要】接连发表的大量研究文献证实,细胞坏死是遵循精细化调控机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发生方式。在细胞凋亡生理机制无法正常执行,导致细胞必须发生死亡结果条件下,细胞坏死调控生理机制将会作为细胞凋亡生理机制的替补角色,进入激活生理状态。程序性细胞死亡生理机制的启动过程,通常需要依赖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物质和Toll样受体家族物质发挥的作用,且借由与受体蛋白物质具备相互作用关系结构的两种蛋白激酶RIP1物质和RIP3物质具体传递细胞死亡生理信号,全面归集并且磷酸化处置MLKL物质,且MLKL物质作为细胞死亡生理过程的具体执行者,能够具体诱导细胞发生坏死结果。文章将会围绕程序性细胞坏死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炎症中的作用,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 标签: 程序性细胞坏死 分子机制 炎症病理过程 作用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CagA+Hp感染后可上调胃癌细胞中Reg3蛋白表达,而过表达Reg3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周期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方法:建立CagA+Hp感染胃癌细胞为实验组,并设立3个与之对照组,通过CagA+Hp感染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CagA+Hp感染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Reg3蛋白表达的影响,CagA+Hp感染实验组通过Reg3基因介导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试验,从而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CagA+Hp感染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CagA+Hp感染可上调Reg3蛋白表达(P

  • 标签: CagA+Hp Reg3 胃癌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睡眠情况及泌乳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产妇7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6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产后抑郁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 产妇 产后抑郁 睡眠质量 泌乳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子病理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50例卵巢粒层细胞瘤患者、50例卵巢纤维瘤患者、50例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分子病理检查,并比较不同患者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卵巢粒层细胞瘤患者中FOXL2突变率明显高于卵巢纤维瘤、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患者(P<0.05),三组患者在DICER1突变率以及AKTI突变率方面的差异无意义(P>0.05)。对入选50例卵巢粒层细胞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为(6.5±2.1)个月,有4例患者复发,其中3例为FOXL2突变。结论:分子病理检测在卵巢粒层细胞瘤、卵巢纤维瘤患者、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分子病理检测 卵巢粒层细胞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HCM,即表现为心肌肥厚状态的一种心脏疾病状态,该种类型的疾病在国际范围内被认定为一种引发心源猝死(SCD)的重要原因,且该种类型的疾病在青壮年群体当中发病的比例较高,很多猝死者发生猝死情况前大都身体外在表现健康。本文就该种类型疾病发作群体在机体分子方面的集中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为猝死法医检验的相关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判断依据。通过对相应的基因进行检测,能够在法医检验中迅速准确确认死亡者的死因是否为HCM,因此本项研究对法医相关检验工作能够发挥极为有效的作用。

  • 标签: HCM基因研究 SCD检验 法医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近视眼患者实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19年3月到2022年3月。研究对象:我院收取的80例近视眼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综合组采用综合护理。最后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数据。结果  综合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近视眼 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高危妊娠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  以90例高危妊娠产妇为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45例。记录患者妊娠结局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钙 高危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习惯性流产临床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研究入院习惯性流产患者的基本资料,将其中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分娩孕周、流产孕周和分娩出血量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在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治疗上,能有效减少患者分娩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本次研究过程,了解空气封针为中心的改良式注射方法,对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应用特点进行总结,提高注射治疗效率。方法将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门诊注射的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各6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注射,而实验组采用的是改良式空气封针注射。结果在采用改良式注射之后,通过本次处理之后患者的治疗状况有所改善,针眼淤青症状只维持在10%左右,而传统的注射方法淤青症状维持在20%~30%左右。结论实验组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疼痛率以及出血率是低于对照组的,采用空气封针方法,患者的淤青症状有所改善,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通过不断改善注射方法,让注射过程更具有效性,提高其治疗效率。

  • 标签: 改良式注射方法 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护理绩效的分配中应用标准化工作法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抽签的方式将选取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就职于本院的48位护理人员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研究组护理人员实施标准化工作法,予以对照组进行传统工作法,比较两组护理者对标准化工作法的评分和两组护理人员对不同工作法的满意度。结果:接受标准化工作法护理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传统工作法的满意程度,对照组的护理者对传统方法的评分明显低于标准化法,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绩效分配 标准化工作量法 传统工作量法 满意度 评分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43)。参照组行常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实验组加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数据。结果:实验组2h胸痛缓解率为20.93%、12h血管再通率25.58%及ST-T段2h降低率41.86%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钙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患者我55岁女性,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素血糖控制不佳。患者以左侧胸痛为首先症状伴有右上腹部隐痛为主要表现,影像学可见左肺下叶斑片影,合并左肝低回声、左肾多发信号异常。外周血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肺泡灌洗液mNGS及肝脓肿引流液培养均提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kpn)。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性强,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与带菌动物接触,或者是食用这类食物时,都非常有可能会感染。这种疾病具有快速雾化的特点,若不及时防治,就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抑制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在流行病学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布鲁氏菌病的特点。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产后康复护理对乳汁分泌和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方法:随机截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7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实验对象,使用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产后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和乳房肿胀疼痛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对照组的乳房肿胀疼痛程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另外观察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产后康复护理对产妇乳汁分泌和乳房肿胀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后康复护理 乳汁分泌量 乳房肿胀疼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肿中占第三位。c-Myc是一种强c大的原癌基因,在胃癌的生长,迁移,凋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致病的分子机制可能与Ras/MAPK,PI3K-AKT等多种分子信号途径相关。人类疾病小鼠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前期结果已经证明, Atp4b-Cre; Myc OE/+小鼠可以产生胃癌表型,并伴随着PI3K-AKT途径激活。通过进一步分析胃特异性c-Myc转基因小鼠胃组织的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检测其他重要分子信号通路(Ras/MAPK途径)成员的转录水平变化,可以帮助更好的阐明其具体可能的促癌分子作用机制,为相应的小分子药物筛选和临床的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开发前景。

  • 标签: 胃癌 基因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间于我院进行病原学微生物检验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反转录RT-PCR方法,观察组接受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效果十分显著,尤其是通过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有效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也叶酸治疗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通过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叶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围生儿结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贫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死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分别为:26.7%(11/30)、46.7%(14/30)、3.3%(1/30)低于对照组患者60.0%(18/30)、76.7%(23/30)、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贫血率、新生儿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3.3%(1/30)、10.0%(3/30)、3.3%(1/30)、0.0%(0/30)低于对照组患者30.0%(9/30)、50.0%(15/30)、30.0%(9/30)、6.7%(2/30),两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贫血率、新生儿黄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通过低分子肝素联合叶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分娩结局以及围生儿结局,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叶酸 子痫前期 胎儿生长受限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