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中,实行超短波治疗结合运动疗法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2年4月份至2023年4月份接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中抽取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运动疗法的34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超短波治疗结合运动疗法的34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行超短波治疗结合运动疗法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中实行超短波治疗结合运动疗法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运用。

  • 标签: 超短波治疗 运动疗法 脑梗死偏瘫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加超短波治疗43例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对43例腱鞘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效33例,有效8例,无效2例。结论中药熏洗加超短波治疗腱鞘炎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 标签: 中药熏洗 超短波 腱鞘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短波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超短波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口服滑膜炎片、止痛药等对症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有效率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疗效优于对照组。

  • 标签: 超短波 中药熏蒸 膝关节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以2020.5~2022.3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例,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短时多次蓝光疗法,34例)、对照组(常规蓝光疗法,34例),对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即间接胆红素、即总胆红素比对,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治疗,可帮助患儿对胆红素水平调整,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短时多次蓝光 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CRS 2280E 体外短波电容场热疗系统在康复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以便对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有—2022年5月间收治的72例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宇华脉冲磁场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应用CRS 2280E体外短波电容场热疗系统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CRS 2280E体外短波电容场热疗系统    护理    康复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CRS 2280E 体外短波电容场热疗系统在康复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以便对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有—2022年5月间收治的72例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宇华脉冲磁场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应用CRS 2280E体外短波电容场热疗系统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CRS 2280E体外短波电容场热疗系统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将超短波理疗应用于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 2019 年 8 月 ~2020 年 6 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 58 例 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理疗组和常规组。理疗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超短波理疗,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 结果: 理疗组患者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 P < 0.05 ;理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 P < 0.05 。 结论: 超短波理疗应用于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对改善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症状有明显优势,治疗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优先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训练 超短波理疗 肺部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内毒素与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iMELD)在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3,6,12个月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列入生存组与死亡组,根据有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结果计算两组iMELD评分和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分析血清内毒素与iMELD评分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中的相关性.结果随访3个月,5例患者死亡,生存组、死亡组的iMELD评分分别为(39.26±7.29),(49.29±8.63)分,CTP评分分别为(9.32±2.12),(12.03±2.75)分,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9.21±2.24),(15.39±5.12)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2例患者死亡,生存组、死亡组iMELD评分分别为(41.35±8.03),(52.18±10.37)分,CTP评分分别为(9.78±2.05),(12.93±1.99)分,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8.96±2.41),(16.43±6.03)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19例患者死亡,生存组、死亡组iMELD评分分别为(40.74±6.38),(52.29±8.53)分,CTP评分分别为(10.01±2.23),(13.27±1.69)分,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8.53±2.34),(16.52±6.08)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52,标准误为0.048,95%可信区间为0.790~1.022.iMELD评分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48.00分,iMELD评分增高患者死亡风险增加;血清内毒素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1.00ng/L.结论血清内毒素水平与iMELD评分对判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内毒素类 整合终末期肝病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超短波及中频脉冲电理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院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实验组(n=40)两组,对照组给予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超短波及中频脉冲电理疗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8月-2023年8月。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超短波及中频脉冲电理疗,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带来的不良影响,减轻患者不适感,加速患者疾病的康复。

  • 标签: 功能康复训练 超短波 中频脉冲电理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短波物理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Ⅰ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60例患有Ⅰ期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同时给予超短波物理疗法,每日1次,共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疼痛-目测比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观察治疗后两组评分变化,并根据分数评定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4周,治疗组患者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为(25.36±4.11)分及(74.51±13.03)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3.062,P=0.007;t=2.314,P=0.033),上肢自发性疼痛VAS评分和水肿评分分别为(3.08±1.05)分与(2.81±1.03)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2.138,P=0.041;t=2.060,P=0.044)。结论超短波物理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能进一步缓解Ⅰ期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水肿及自发性疼痛程度,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超短波疗法 运动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运动康复训练与超短波和动态干扰电联合疗法在高水平运动员肩周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择选院内就诊高水平运动员50例,2022年1月-2024年1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25例采取运动康复训练,研究组25例则联合超短波和动态干扰电治疗,对两组治疗结局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前VAS评分、Mell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Melle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相对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水平运动员肩周炎患者,实施运动康复训练与超短波和动态干扰电联合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与疼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高水平运动员肩周炎患者 运动康复训练 超短波 动态干扰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