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专业护理知识培训对消毒供应中心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精细化管理前,2016年8月-2017年7月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比较实施前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比较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且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护理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实施专业护理知识培训,可扩大消毒供应工作人员的知识面,明确责任意识,提高消毒供应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增加各科室满意度,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精细化管理 专业化护理知识培训
  • 简介:摘要高职护理教育的本质目标在于培养高技能人才,使其操作水平及工作素养有所提升。所以,对高职护理专业实施团队教学来说,应予以深入探索,进而找寻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让其可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作用。本文以高职护理专业实施团队教学背景为出发点,着重探讨高职护理专业实施团队教学的途径。

  • 标签: 高职护理专业 实施 团队教学
  • 简介:我国医学专业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仅次于文科类专业留学生,对高等医学专业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提出挑战.文章通过对中美医学留学生入学条件与教学制度、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考核与评价机制三个方面的比较,提出明确培养目标、严格准入标准,改善教学模式、注重能力培养,强化师资力量、完善考评机制的启示建议.

  • 标签: 中国 美国 医学留学生 培养模式 比较 策略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临床一门重要的专业,在患者诊断和治疗前进行准确的影像学检查,能明确疾病类型和进展,保证治疗结果。但是在该专业的学习中,由于内容繁琐、复杂,给学生带来诸多困扰,因此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根据临床医学专业词汇、文献语言和结构特点,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分别讨论了专业英文文献阅读、专业英语听说及英文写作的学习方法,以期更快提高医学研究生的临床和科研水平。

  • 标签: 临床医学 医学英语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医院传染病科临床实习护士职业态度现状,了解职业态度对影响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为提高传染病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吴雅文编制的护士职业态度量表来测评传染病科护理实习生职业态度,通过自制的问卷对实习护士生质量指标进行测评结论经过心理干预的传染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其职业态度量表总体得分为4.612±1.45,比只进行常规带教模式的小组总体平均得分高102.5%。两组在实习期结束质量考核中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接受心理干预的Ⅱ组总体得分高于实习生患者满意度得分差异也具有显著性,Ⅰ、Ⅱ组护士实习生总体得分得分分别为78.94±6.37、90.44±4.48,接受心理干预的Ⅱ组得分高于Ⅰ组15.83%。

  • 标签: 传染病科 护士实习 吴雅文量表 质量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建立检验科专业组管理模式,并进行实践应用。方法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以文件为依据来开展相应的检验科科学管理工作,在管理和技术层面上,日常工作事项和组内质量安全管理由组长全力负责,明确各室岗位的职责,并将复检规则、技能培训、能力评估等各项工作内容落实到实处,循序渐进的提升专业组长和专业组成员的技能和工作素质,并培养专业组成员形成良好学风。结果在建立并实行检验科各专业组管理模式后,各专业组各岗位分工明确,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质量也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小组内部学习风气良好,能够有效促进专业组成员专业技能和工作素质的提高。结论建立和实行检验科各专业组管理模式,能够促进检验科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有效提升检验科检验工作的工作质量。

  • 标签: 检验科 各专业组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对患者静脉输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治疗的25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25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学科专业合作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各方面知识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可规范与提高静脉输液技术,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 标签: 急诊科 静脉输液 多学科专业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