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rt-PA溶栓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方法搜集接受rt-PA治疗的32例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h、8h、24h凝血参数值。结果溶栓前凝血参数均在正常范围,溶栓2h后PT、APTT、TT均延长,FIB降低,溶栓8h后TT仍延长,FIB仍降低,24h后无明显差异。结论rt-PA溶栓后PT、APTT、TT、FIB均有变化。

  • 标签: rt-PA 溶栓 凝血参数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桂林市一起旅游团体腹泻疫情进行诺瓦克病毒Ⅰ型(NVGⅠ型)和Ⅱ型(NVGⅡ型)检测分型,为疫情处理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方法用实时荧光探针(RT-PCR)方法对腹泻病人样本的特异引物进行核酸扩增检测。结果通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28份样品进行快速检测,NVGⅠ型阳性6份(21.4﹪),NVGⅡ型阳性3份(10.7﹪),NVGⅠ型和NVGⅡ型同时阳性1份(3.6﹪),阴性19份(67.9﹪)。结论实时荧光PCR在诺瓦克病毒检测中能起到快速、准确和高灵敏的效果,对病人病情的及时诊断治疗和对突发疫情的快速控制和处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NV GⅠ型 NV GⅡ型 实时荧光PCR
  • 简介:北京地区12所医院联合进行一项研究,对207例发病6小时以内的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以小剂量(0.6~0.8毫克/千克)效果最佳,副作用最小。与非溶栓对照组(80例)进行比较,基本痊愈加显著有效率,溶栓组为77%,非溶栓组为40%,溶栓组疗效显著。溶栓治疗最大的副作用是脑出血为4.38%,而对照组为0。

  • 标签: 溶栓治疗 超早期脑梗死 RT-PA 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疗效 脑梗死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TCD在脑卒中rt-PA溶栓中的指导意义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脑卒中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rt-PA溶栓治疗并采用安慰剂检测,实验组患者给予rt-PA溶栓治疗并接受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流再通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血流再通率(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血流再通率(64.2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在脑卒中rt-PA溶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患者的血流再通,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经颅多普勒(TCD) 脑卒中 rt-PA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rt-pA组30例,给予0.6mg/kg(最大50mg)rt-PA静脉溶栓治疗,10%静推2min,其余90%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60min;尿激酶组30例,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5%葡萄糖100ml中30min内静脉滴注,两组均皮下注射肝素,其余治疗也相同。结果溶栓后3周rt-PA组和UK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4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值<0.05)。结论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梗死的疗效优于尿激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尿激酶和Rt-PA治疗,观察和比较两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此次的76例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治疗组采用Rt-PA溶栓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37%(37/38)与对照组94.74%(36/38)比较(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发生继发性出血几率比较(P<0.05)。结论临床上,对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Rt-PA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患者所发生的继发性脑出血几率较低。

  • 标签: Rt-PA 急性超早期脑梗死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HCVRNA联合检测用于丙型肝炎诊断的临床价值,并研究本地区丙型肝炎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CVRNA、解离-增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DELFIA)定量检测HCV抗体。结果715例初诊为丙型肝炎的患者中,HCV抗体阳性85例(11.89%),HCVRNA阳性107例(14.96%),两者共同阳性76例(10.63%),其中男性49例(64.47%),女性27例(35.53%),主要集中在35-45岁之间。结论单独检测HCV抗体或HCVRNA均有一定的缺陷,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丙型肝炎的检出准确率;RT-PCR技术灵敏度较高,对HCVRNA检出率较高。丙型肝炎在门诊就诊者中阳性检出率较高,且以中青年为主,男女性别感染检出率无差异。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RT-PCR DELFIA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ELISA法和荧光RT-PCR法分别检测手足口病EV71,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性。方法严格按ELISA法和荧光RT-PCR法的操作要求分别检测221例临床标本手足口病EV71。结果两种方法检测EV71的结果221份标本,ELISA法阳性51例,荧光RT-PCR法阳性55例。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28.2%和30.4%,特异性均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 简介:【摘要】目的:此文探究rt-PA溶栓匹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不同护理措施下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FMA、ADL和NIHS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rt-PA溶栓匹配护理,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rt-PA溶栓匹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t-PA溶栓匹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间开展本次对比实验。纳入实验样本均是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100例),所有参与者进行双盲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纳入50例患者,将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分析作为此次研究价值的参考依据。结果:观察组效果较为理想且可实施性能较高,考察各项指标评分均显优,较另一组(P<0.05)实验数据有价值体现。结论:rt-PA溶栓匹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有效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倡导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rt-PA溶栓匹配护理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t-PA溶栓匹配护理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2月-2024年1月本科接诊急性脑梗死病人(n=68)。试验组采取rt-PA溶栓匹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NIHSS与FMA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用rt-PA溶栓匹配护理,病人的神经功能改善更加明显,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价值 rt-PA溶栓匹配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和机制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使用阿替普酶(rt-PA)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分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及非溶栓对照组。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按照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分组,就治疗组(n=100例)与对照组(n=100例)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组,其中rtPA对动脉-动脉栓塞、载体动脉堵塞穿支机制所致急诊缺血性脑梗塞效果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疗效,减少残障,特别是LAA型脑卒中,且具有较好的疗效(P<0.05)。

  • 标签: rt-PA 缺血性脑卒中 不同病因和机制类型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在麻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由本市各医院采集并送至本中心接受麻疹病毒检测的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标本均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进行麻疹病毒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在不同出疹时间段所取标本的阳性率、检测水平。结果:在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中,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22例,IgM抗体阴性28例,阳性率为44.00%;RT-PCR法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26例,IgM抗体阴性24例,阳性率为52.00%,两种检测方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疹第1天收集的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60.00%,采用RT-PCR法检测阳性率为80.00%。随着患者采样时间不断改变,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均逐渐降低,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麻疹疑似患者同一时间段采集血清和咽拭子标本,24例患有免疫史,不伴随有免疫史亦或者是不详的共26例。结论:RT-PCR法适用于出疹时间在2d之内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而ELISA法则适合使用在出疹时间在2d或以上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检测中。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麻疹病毒
  • 简介:应用双功能交联剂在乳胶颗粒上交联一段与丙肝病毒(HCV)核酸某段序列互补的探针使之成为特异性活化乳胶颗粒。将这种乳胶颗粒混悬在6M硫氰酸胍中,在检测时,将待检血清与之混合并置室温振摇,病毒RNA在病毒脱壳后释放出来并与活化颗粒的探针杂交,从而被分离出来.本研究应用这种方法检测临床血清50例,并与经典法、蛋白酶K法,血清直接扩增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一步法提取RNA,检测方法简便、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是一种较理想的RNA分离技术.

  • 标签: 一步法 分离 血清 RAN RT-PCR法 检测
  • 简介:摘要 心血管类疾病的死亡率为我国疾病死亡率最高。其中大约70%的心血管疾病康复患者在身体恢复健康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些后遗症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身体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缺血性死亡病例当中,其中死于急性脑梗的患者大约有60%~80%。美国学者曾对这方面的相关救治进行过研究,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溶栓。Rt-PA是现阶段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这种治疗方式的护理也有了更近一步的研究,本文就针对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rt-PA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护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RT-PCR检验结果及曲线分析。方法对巴州地区哨点医院巴州第一人民医院上送的腹泻病粪便标本中的诺如病毒,进行RT-PCR检验。结果从2015年上送的241份腹泻患者粪便中,检测出33份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标本,检出率达13.69%;检测出2份诺如病毒GⅠ型阳性标本,检出率为0.83%。结论新疆巴州地区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多为GⅡ型,阳性标本RT-PCR曲线应与阳性对照保持相似的“S”型曲线,在FAM通道和HEX通道峰值要大于2000。

  • 标签: 腹泻 诺如病毒RT-PCR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能快速准确检测发热病人咽拭子样本中2013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四重RT—PCR方法。方法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M基因设计通用引物,针对2013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选择人源看家基因beta—aetin设计质控引物,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一步法四重RT—PCR反应体系。与商品化实时荧光RT—PCR试剂盒进行方法比对。结果成功建立四重一步法RT—PCR筛查2013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检测技术。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成本低廉,适用于2013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

  • 标签: 多重RT—PCR 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