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疗程2周,对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绞痛 丹红注射液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高龄不稳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优良率为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并且能有效降低死亡率,适合高龄患者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 不稳定性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对不稳心绞痛(UAP)心脏室壁运动异常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经心彩超证实有心脏室壁运动异常的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缓解心绞痛发作方面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3.3%VS83.3%),治疗组在胸痹证候改善方面的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86.6%VS73.3%),治疗组在改善心电图方面的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81.6%VS63.3%),治疗组在改善心脏室壁运动异常的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78.3%VS6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UAP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心电图及心脏室壁运动异常。

  • 标签: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瓜蒌薤白半夏汤 心脏 室壁运动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和盐酸普萘洛尔联合用药治疗不稳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确诊为不稳心绞痛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正常降低血小板聚集和降脂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普萘洛尔治疗,治疗组给予盐酸普萘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用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受试患者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10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8例,差异不显著。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和盐酸普萘洛尔联合用药治疗不稳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有效,可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单硝酸异山梨酯 盐酸普萘洛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拜阿司匹灵治疗不稳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UAP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组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降脂类药。Ⅰ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拜阿司匹灵每天100m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疗程7d。Ⅱ组(观察组)Ⅰ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波立维,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75mg/d。结果Ⅰ组、Ⅱ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和9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0d,II组急性心脏事件低于I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与低肝素联合治疗UAP安全有效,更有效地预防缺血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氯吡格雷 拜阿司匹灵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肩关节多方向性不稳与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松弛或关节部分脱位是同义的。目的讨论肩关节多向不稳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的目标与肩袖肌腱炎的类似。重点是放在进行等长收缩紧张性训练来增强肩关节的稳定和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生上。内外旋等长收缩紧张性训练是治疗的一种选择。

  • 标签: 肩关节多向不稳定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PFNA治疗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使用PFNA治疗23例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男14例,女9例,年龄44-91岁,平均71岁,对该治疗方法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本组23例,全部病例都获得骨折愈合,无髋内翻或者退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FNA具有切口小,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是较理想的治疗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物。

  • 标签: 闭合复位 PFNA内固定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骨折的方法及初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28例,取掌侧入路,严重骨缺损者植骨。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明显改善,按照Sarmiento1腕部功能评价标准优17例,良9例,可2例。结论对于手不稳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减少并发症的安全可行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桡骨远端 不稳定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稳型骨盆骨折(C型)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以往对骨盆骨折的治疗多采用保守治疗,由于骨盆解剖结构较复杂,手术治疗易造成神经血管损伤,惧怕感染等因素使骨盆骨折的治疗发展缓慢。当前,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有效地降低全身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减少出血量和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56例不稳型骨盆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严密观察病情,重视患者心理变化,做好合并症的抢救及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病情,预防并发症,早期进行康复锻炼。5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2—4个月可完全负重行走,无肢体功能障碍。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稳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方法对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结论口服或舌下给予硝酸酯,静脉点滴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从每分钟10μg开始,每3~5分钟增加10μg,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血压下降。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1例不稳骨盆骨折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及康复锻炼的整体护理。结果通过对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后,采用matta评分法。结论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骨盆骨折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士队伍是一支非常重要的专业群体。根据卫生部公布资料,2010年底全国有204.8万名注册护士。然而,在市场经济竞争逐步加剧,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的关键时期,一些护理人员却频频跳槽或转行,使不少医院常常护士缺乏,影响了工作质量的提高,降低了工作效率,阻碍了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发展。本文就当前护士队伍不稳的因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从内因上切实解决护士心理问题为主,外因上以领导和社会重视,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为主,解决她们“瞻前顾后”的问题,才能确保护理队伍的稳定,使卫生改革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 标签: 护土 不稳定因素 探索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型心绞痛(UAP)患者心绞痛入院时血清尿酸(UA)水平,并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健康者比较,以探讨尿酸与心绞痛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99例于本院诊断为“不稳心绞痛”患者入院时的hs-CRP和UA水平。在门诊体检者中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68例,健康对照组80例。结果各组间血UA水平UAP组(356.9±62.7)μmol/L;SAP组(258.9±42.4)μmol/L;健康对照组(207.3±34.6)μmol/L。UAP组与SAP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尿酸与不稳心绞痛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故检测不稳心绞痛患者的尿酸水平,有助于了解和评价病情,早期干预可能会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尿酸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曲美他嗪治疗组(38例)。曲美他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在治疗8周后分别对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患者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曲美他嗪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绞痛控制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心电图改善明显增加(P<0.05),动态心电图缺血发作次数、总缺血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更有效地控制UAP,且患者耐受性好,无不良反应。

  • 标签: 曲美他嗪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凝血酶工艺优化和稳定的实验研究。方法选用Ca2+和凝血活酶联合激活系统激活、DEAESphadexA-50吸附法等技术提取出粗凝血酶,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从粗凝血酶中纯化得到凝血酶纯品,对两者纯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比原生产工艺有明显提高。结论优化工艺应把生产凝血酶时温度控制在25℃,pH=7,从猪血浆的吸附到凝血酶半成品,应在4h内完成,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纯度的凝血酶。

  • 标签: 凝血酶 猪血浆 工艺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