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磁共振时间分辨交叉随机轨迹成像(TWIST)与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IBE)联合序列(TWIST-VIBE)在磁共振动态增强中减少急性短暂性呼吸困难(TSM)所致伪影、提高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行肝脏局灶占位磁共振成像(MRI)的患者,依据使用对比剂的不同,将使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的患者纳入Gd-EOB-DTPA组(38例),使用钆喷酸葡胺(Gd-DTPA)的患者纳入Gd-DTPA组(48例)。采用TWIST-VIBE序列扫描方案,分别对两组患者肝脏局灶占位的VIBE序列和增强前后TWIST-VIBE序列的5期图像的运动程度进行评估及评分,比较平均呼吸运动分数。结果:所有5期的平均呼吸运动分数中,两组增强前VIBE与TWIST-VIBE序列的呼吸运动分值比较,Gd-EOB-DTPA组无差异;Gd-DTPA组TWIST-VIBE序列A1期与A5期比较呼吸伪影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3,P<0.05)。Gd-EOB-DTPA组增强前后动脉A3期、动脉A4期及动脉A5期增强前的呼吸运动伪影分值均明显低于增强后呼吸运动伪影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90,t=20.819,t=11.853;P<0.05)。GD-DTPA组增强前后动脉A5期呼吸运动伪影分值相差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0,P<0.05)。结论:使用TWIST-VIBE序列的5期动脉期序列的扫描方案,在肝脏局灶占位的MRI扫描中可以改善不能配合屏气和受到使用Gd-EOB-DTPA对比剂而产生TSM影响的动脉期图像,能获得符合诊断要求的动态期图像。

  • 标签: 磁共振 肝脏 呼吸伪影 钆塞酸二钠 局灶占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的适应禁忌症和操作程序。方法总结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操作中的方法和程序。结论严格的进行颅脑磁共振检查的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可以对于患者的诊断有很好的帮助。

  • 标签: 颅脑 磁共振 检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化锶(89SrCl2)联合云克(99Tc-MDP,锝二甲基二膦酸盐)治疗转移性骨癌疼痛的效果。方法对56例确认为转移性骨癌患者首先静脉注射89Sr4mCi,一周后静脉滴注云克20mg/d,连续10d,每月一疗程,连用2~3月。复查全身骨骼影像检查,观察其疗效。结果止痛效果明显32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有效率87.5%,(多在2~3周内获效);止痛时间维持3~6个月;骨髓抑制极少。结论89Sr联合云克治疗对转移性骨癌引起的疼痛具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对转移性骨癌包括的成骨性病变和溶骨性病变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转移性骨癌患者应及早应用89Sr联合云克治疗。

  • 标签: 转移性骨癌 89SrCl2 云克 止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90Sr-90Y敷贴器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的方法、疗效分析,并观察不同年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用90Sr-90Y敷贴器治疗288例不同年龄(30天~14岁)的皮肤血管瘤。结果不同年龄的皮肤血管瘤,90Sr-90Y敷贴治疗效果明显不同。<1岁组治愈率为96.8%,1岁~3岁治愈率为90.1%,4岁~8岁治愈率为85.7%,9岁~14岁治愈率为66.6%,<1岁组治愈率与1~3岁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岁组治愈率与4~8岁组治愈率有显著意义(P<0.05),<1岁组治愈率明显高于9~14岁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90Sr-90Y敷贴治疗在皮肤血管瘤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治疗皮肤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低年龄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高年龄组,对于血管瘤的治疗应愈早愈好。

  • 标签: 90Sr 敷贴器 皮肤血管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使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文纳入44例老年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分组后,每组22例。研究组使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差异。结果:对比对照组得出,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护理后不良情绪分值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使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的效果理想。

  • 标签: 核磁共振检查护理 老年 核磁共振检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怀疑为急性脑梗塞的病人进行 DWI和 MRA检查。结果87名可疑病人中,60例被确诊为脑梗死。阳性组的 ADC和 RADC值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MRA发现,阳性组病灶内0~2级的血管狭窄率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表明,基于 ADC值≥2.73×104 mm/s, rADC≥37.51%, MRA等级0~2级,敏感性为91.67%,特异度96.30%,93.1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合颅内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MRA
  • 简介:摘要上世纪七十年代CT的问世是医学影像学的一场革命,她带动了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因此,发明者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至八十年代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的兴起,医学影像的成像原理发生了本质变化,从简单的x线能量衰减转化为物理生物学成像。大大拓宽了医学影像的发展道路,各种新的成像技术层出不穷。改变了影像学就是形态学的传统观念,引导影像学向定性、定量诊断方向发展。

  • 标签: 磁共振 原理 临床应用 技术 设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磁共振平扫(MRI)与磁共振关节造影(MRA)对于诊断肩袖撕裂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2名肩关节损伤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常规的磁共振平扫检查之后,需接受磁共振关节造影检查,观察并记录这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检查的准确性。结果磁共振关节造影的诊断准确性以及敏感度都远高于磁共振平扫,差异进行比较,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关节造影对于肩袖撕裂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更高,在临床诊断中值得被推广。

  • 标签: 磁共振平扫 磁共振关节造影 诊断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量子共振检测是一种新的物理波谱检测方法,可用于化学、医学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及各种疾病的无创检测,具有快速、简捷、准确、无创等优点,自十年前日本研制成首台量子共振检测仪以来,已在世界各国迅速推广应用,我国自1997年以来投入使用的量子共振检测仪有100余台,主要用于肿瘤、亚健康和微量元素的检查。本文就我省2004年引进的深圳同康量子共振检测仪,通过在微量元素、生物样本、药物、食品、临床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实例表明,是一种很有效的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新检测手段。

  • 标签: 量子共振 亚健康 微量元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设备采集到的射频信号很弱,极易受到来自外界噪声的干扰。因此,提高图像信噪比是磁共振成像的主要任务。而射频线圈作为信号接受链前端,则是信噪比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对射频线圈的分类及应用特点进行了阐述,旨在达到提高磁共振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及提高图像质量的目的。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射频线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和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观察椎体、椎间盘、椎弓根、附件破坏、硬膜囊和脊髓受压情况。结果58例患者106个椎体受累,单椎体受累11例,多椎体47例。T1WI上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T2W上呈均匀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成不均匀强化。结论MRI能准确反应不同时期脊柱结核特点,清楚显示椎体骨炎,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及神经损害。对脊柱结核有确切诊断价值。

  • 标签: 脊柱 结核 磁共振成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