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暑假结束,新学期即将开始了,玩了两个月的中小学生在家玩了。像脱缰的小野马一样,每天除了玩电脑、看碟、看电视外,他们吃饭不分时候、睡觉不按钟点、穿衣不按规矩,整个作息时间全乱了。甚至有的中小学生看起电视、玩起游戏来不分昼夜.这与学校的作息时间一点也不同步了。

  • 标签: 中小学生 作息时间 电视
  • 简介:健康生活的根本之一在于均衡的饮食。我作为管理营养师,对家人的饮食,并不只关注于当天要控制吃人多少量和多少营养元素。其实,这一顿吃多了那下一顿就少吃点,这一顿吃得不够下一顿就多加点,也是适度可以平衡的。

  • 标签: 子女 健康生活 管理营养 营养元素 饮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误食膏毒蕈中毒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与健康。本文阐述了膏毒蕈的毒素分类及特性在宏观上,总结出了膏毒蕈的中毒症状;在微观上,分析了膏毒蕈的发病机制,概括了国内外常规的治疗方法。以期为膏毒蕈的研究提供理论与参考。

  • 标签: 鹅膏毒蕈 急性中毒 发病机制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刺玫果粗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黄刺玫果为原料,以总黄酮含量和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和验证实验。在上述优选出最佳提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又对提取次数进行了优选。结果黄刺玫果粗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12倍量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h。

  • 标签: 野黄刺玫果 总黄酮 正交试验 方差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得到射波刀(CyberKnife)各准直器的输出因子,对比分析各方法的结果,从而得到准确的输出因子。方法:采用蒙特卡罗模拟、半导体探测器测量(PTW60017、PTW60016)、电离室探测器测量(PTW31010)和热释光探测器测量(?1.5mm、离散度1%)等方法,在相同的参考条件下,源轴距800mm以及深度15mm(SAD=800mm,Depth=15mm),得到相应的输出因子。结果:在射较大(≥25mm)时,各种方法的输出因子差异不大,但是在射较小(≤20mm)时,各方法之间的差异较大,尤其是在最小射(5mm)的情况下,热释光探测器测量以及蒙特卡罗模拟结果略低于半导体探测器测量,最大误差分别为13%和7%,而电离室探测器测量误差高达37%。结论:输出因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而半导体探测器相对于其他探测器,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便于在临床应用中展开,因此可采用半导体探测器测量和热释光探测器测量的方式测量射波刀系统的射输出因子。

  • 标签: 射波刀 输出因子 蒙特卡罗 小射野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子数目的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调强计划,分析临床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选择最优化子数目。方法:选取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定位影像,制作7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保持射入射角度及优化目标参数相同,将子数目分别改变为20个、30个、40个和50个,为每例患者制定4种IMRT计划。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比较各种计划对靶区剂量学的均匀性、适形度和剂量覆盖数据,以及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和计划机器跳数的差异。结果:4种IMRT计划的计划靶区均匀性指数、适形度指数、最大受量、膀胱V40和小肠D2cc指标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34,F=6.071,F=4.279,F=6.335,F=3.283;P<0.05),20个子的计划明显劣于其他计划;而机器跳数随子数目增多而增加。结论: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计划使用30个子能在保证计划质量的同时,有效减少机器跳数,可为临床放射治疗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宫颈癌术后 调强放射治疗 子野数目 机器跳数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寻求一种更合理使用DDR系统的方法,使之能够得到更为理想清晰的影像。以50例胸透患者为例,在环境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照射的大小。然后对所得影像的灰度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小面积部位摄影时,小照射所得影像的清晰度及质量要好于大照射

  • 标签: 照射野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胸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手术中保温护理对患者术后手术感染的预防价值。方法对本科室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内收治)实施观察研究,按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30,常规护理)、保温组(n=30,保温护理),总结对比两种护理方案对手术感染的影响。结果保温组术后手术感染率、术毕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手术中保温护理可预防术后手术感染。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保温护理 手术野感染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术自动牵拉暴露粘贴法在低位肛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因低位肛瘘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徒手法暴露术法,观察组采用自动牵拉暴露粘贴法。比较两组术者与助手满意度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疼痛(VAS)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者、助手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动牵拉暴露法有助于暴露术,提高术者和助手的满意度,加快手术进程,缩短住院天数,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术野 自动牵拉暴露粘贴法 低位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腔镜下行食管癌三清扫术治疗的具体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2.1-2015.1收治的68例食管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按住院床位单双号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开胸手术及常规护理与胸腔镜下食管癌三清扫术与围术期系统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评估两种治疗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胸导管拔除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以及住院恢复时间上均落后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胸腔镜下食管癌三清扫术配合围术期系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与其他并发症出现,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建议推广。

  • 标签: 胸腔镜 食管癌三野清扫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自动牵拉暴露粘贴法在混合痔手术中的护理程序。方法对10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采用术自动牵拉暴露粘贴法护理进行护理评估、计划、实施及效果评价。结果采用术自动牵拉暴露粘贴法,与传统胶布床沿固定法患者比较,患者能达到体位安全舒适,术暴露充分,患者舒适;术者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并发症。结论应用护理程序对50例术自动牵拉暴露粘贴法混合痔手术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混合痔 自动牵拉暴露粘贴法 手术野暴露 护理程序
  • 简介: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中射分裂技术对宫颈癌大野静态调强计划的影响。方法:选取15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每例患者按照分裂射和非分裂射分别设计两种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治疗计划中靶区剂量参数和危及器官剂量参数的差异,以及计划的射数、机器跳数和执行时间的差异,对比分析两种治疗计划对宫颈癌术后患者静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种计划的机器跳数、治疗时间、靶区均匀度指数(HI)和直肠受照50Gy对应体积(V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85,t=-25.890,t=2.428,t=-4.053;P<0.05);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其他受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分裂射技术与分裂射技术相比较,可以得到相近的剂量分布,同时能有效减少机器跳数,节省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分裂射野 剂量学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线L形照射技术用于鼻咽癌常规放疗中射之间衔接的问题。方法回顾我院在2011年04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12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的布使用三维计划系统,在系统中模拟鼻咽癌2D-适形放疗(CRT)或3D-CRT治疗中电子线L形照射技术,对照组则使用常规颈后电子线照射技术进行布,所有患者放疗过程中均需记录各个区域的照射剂量。结果两组120例鼻咽癌患者均完成放射治疗,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的靶区剂量的包绕体积超过6000cGy剂量的达到95%以上,符合临床上治疗肿瘤的剂量,但对照组(颈后电子线照射技术)患者出现明显的剂量热点,平均剂量高达8700±360cGy,而观察组(电子线L形照射技术)平均剂量为6500±290cGy,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电子线L形照射技术)咽喉部剂量超过6500cGy的平均包绕体积只有17.32±3.12%,而对照组(颈后电子线照射技术)却高达37.83±5.39%,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观察组(电子线L形照射技术)在临床上治疗肿瘤的剂量需要与对照组(颈后电子线照射技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电子线L形照射技术)在照射之间的衔接和剂量均匀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腋-锁联合照射技术以降低乳腺癌术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方法改进58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的腋-锁联合下界,观察对肺损伤的影响,并与传统设法治疗的106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率也无增加。肺受照体积降低54.98cm3(t=64.99,P<0.001),受照面积降低23.01cm2。结论改进腋-锁联合下界使放射性肺损伤明显降低,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增加。

  • 标签: 乳腺癌放射治疗 射野改良 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保乳术后放疗乳腺切线运用治疗计划系统设计不同的处方剂量点,通过剂量分布的比较,得到哪一个处方剂量点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为国内外乳腺切线处方剂量点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0例病人,采用传统的乳腺切线加楔形板的半照射技术,首先行CT模拟定位,然后利用PLATO计划系统设计切线计划,添加15°楔形板作为组织补偿。在中心层面上设置四种剂量参考点1、两切线间距(S)的中点;2、S垂直等分线上胸壁-肺交界处;3、S垂直等分线上h/2处(h-乳房高度);4、PTV中心即S垂直等分线上w/2处(w-射宽度)。分别给予各参考点处方剂量5000cGy,分割次数25次,经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剂量分布后评估。对PTV,比较Dmean、标准差SD、V105%、V110%;对肺,比较患侧肺的V20、V30、V40。对于总体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组间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剂量参考点设在PTV的中心,最接近处方剂量5000cGy,靶区的剂量变化最小;靶区的V105%、V110%最低,剂量热点最小,靶区的剂量均匀性最好。同时剂量参考点设在PTV的中心,患侧肺的V20、V30、V40最低,对患侧肺损伤最小。结论保乳术后放疗乳腺切线处方剂量点应选择在PTV的中心,本研究结论可作为保乳术后放疗乳腺切线剂量参考点的选择依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保乳术后放疗 乳腺切线野 处方剂量点 剂量分布 剂量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