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重建技术诊断外伤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40例经手术或随访确诊的外伤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平片)和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重建技术检查,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对外伤肋骨骨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40例患者均经手术及随访确诊为外伤肋骨骨折,其中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重建技术诊断外伤肋骨骨折的诊断符合率达到97.50%,显著高于DR平片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重建技术诊断外伤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成像重建技术 外伤性肋骨骨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做完盆底重睑术的一些患者并发症的随访调查,了解盆底重建术后的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给予其相关的康复指导,以期能够为广大妇科患者提供专业意见,减少患者痛苦。

  • 标签: 妇科 盆底重建术 指导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中应用系统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112例,按照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实行常规术后护理治疗,观察组实行系统康复护理治疗,对比两组病人使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分功能得分情况。结果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中采取系统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功能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康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功能恢复效果较好,临床具有广泛使用意义。

  • 标签: 系统性康复护理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探究重建生活为本的脑卒中作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以“重建生活为本”的作业治疗。定期随访,对两组患者进行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定,对比评定结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并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以重建生活为本的脑卒中作业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重建生活 脑卒中 作业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腹腔镜下盆底重建术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本组10例,年龄35~70岁,平均55岁,均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子宫骶岬(补片置入)悬吊术+阴道顶悬吊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直肠脱垂悬吊术。结果10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恢复良好。平均住院天数8.8d。结论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处理和监护,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腹腔镜 盆底重建术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究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03~2017.07期间收治的3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行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其中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同时损伤修复组21例,距腓前韧带单独损伤修复组9例.比较治疗前后AOFAS评分结果;患侧与健侧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后足活动度;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健侧在背伸、活动度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率为13.3%,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能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踝关节 同种异体肌腱 外侧不稳 解剖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术前均接受X线、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对两种技术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符合率为95.40%,X线的诊断符合率为74.71%,经统计学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符合率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断上,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螺旋CT三维重建 X线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3D-slicer颅内血肿多模态重建技术在脑出血量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头部CT扫描,通过院内PACS系统获取DICOM原始数据,运行slicer多模态血肿重建,获取血肿长宽高及血肿体积等信息,传统公式法进行血肿体积计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多模态重建可三维动态显示血肿的立体解剖关系并可融合头部CT各个层面。散点图可见传统公式结果与3D-Slicer测量结果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5)。公式法对于脑室出血和混合出血的体积计算误差率高于脑叶出血组。结论利用slicer软件颅内血肿多模态重建其原理类似于计算机辅助容量计算,结果准确可靠。有利于临床研究的标准化和科学,可有效减少公式法及个人经验等带来的数据偏倚。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为脑出血量的判断及治疗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脑出血 多模态重建 3D-slicer 传统公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处理诊断图像。回顾分析研究对象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B超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检查和临床诊治确诊其中23例患者为阑尾炎(15.11%)、17例为胆囊炎/胆石症(11.63%)、17例为泌尿系结石(11.63%)、15例为肠梗阻(10.47%),其中肠套叠9例、肠道肿瘤伴肠扭转以及结肠癌肠道狭窄各4例、肠粘连2例、13例为胰腺炎(9.30%),其中水肿型9例、出血坏死型3例、过敏紫癜1例,其余82例为其他疾病。而CT检查结果显示,13例为阑尾炎、9例为胆囊炎/胆石症、9例为泌尿系统结石、9例为肠梗阻、8例胰腺炎、34例为其余疾病。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7%,仅出现2例误诊(其中胆囊炎与泌尿系统结石各1例),误诊率为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腹症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重建影像诊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诊断准确率较高,因而可以在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诊断治疗中加以推广。

  • 标签: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 急腹症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及重建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评估临床疗效。方法此文予以研究并计算的数值源自2013年4月至2018年8月本医院收入且予以治疗的20例胫骨pilon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患者,对20例患者都实施自体髂骨移植重建其胫骨pilon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研究和分析2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0例患者的手术耗时均值为(1.72±0.23)小时,其自体髂骨移植重建胫骨pilon骨折的胫骨远端关节面骨块都成活,愈合时间均值为(15.63±1.45)周,80.00%患者关节面解剖复位,95.00%患者骨折愈合,5.00%患者骨折未愈合,未出现骨折畸形愈合现象。结论采用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及重建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呈现良好临床疗效。

  • 标签: 髂骨 移植 胫骨pilon骨折 关节面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重建钢板与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锁骨骨折患者共82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临床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并发症、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克氏针内固定具有医疗成本小的特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重建钢板 克氏针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重指数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患康复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病人临床康复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病患80例进行术后24周左右的跟踪随访,采取回顾分析的方式总结病人的实际康复状况。将80例病患分为体重指数观察组以及体重指数对照组。每组各40例,记录两组病患在随访时的膝关节的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后的并发症以及股四头肌萎缩指数发生的状况。结果体重指数对照组在术后的不同时间段之内膝关节的活动度达标率都比体重指数观察组要低(p<0.05)。体重指数对照组组在术后不同时间段以内股四头肌萎缩指数都比体重指数观察组高(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内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指数观察组与体重指数对照组病人可以具备同样良好的关节功能,可体重指数观察组可以在相对很短时间内达到膝关节的活动度以及肌力训练的康复目的。

  • 标签: 体重指数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重建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建型髓内钉联合小切口钢丝捆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9例,观察组采用重建型髓内钉联合大腿外侧小切口钢丝捆扎斜行骨折远端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91.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型髓内钉联合大腿外侧小切口钢丝捆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疗效显著优于单一锁定钢板治疗,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重建型髓内钉联合钢丝捆扎 锁定钢板 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科手术中应用16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全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任意40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0例,分别接受16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技术引导下的手术、传统置钉手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置钉成功率达到97%,对照组成功率8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11.5%,P<0.05。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骨科手术的应用效果明显,能够提升置钉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16排螺旋CT 三维骨重建技术 骨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0例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组间差异明显,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对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随时检测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以及肢体情况并进行针对的治疗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烟雾病 颅内外血管重建术 高灌注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并进行系统的完整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分析我院2017年1月-12月78例锁骨骨折患者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治疗方法,我们随机两组生成,并且分别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分析两个组接受治疗的患者治愈后的临床效果,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数据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则为64.1%,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患者,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较好,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 锁骨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重建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奇偶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6例。予以对照组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血管重建后脑血管储备功能。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和各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数的差异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44%%和98.30%,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治疗的效果更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管重建后脑血管储备功能。

  • 标签: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脑血管储备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前交叉韧带断裂实行重建术后在膝关节的功能康复中予以手法联合中药熏蒸的治疗手段其实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骨伤科住院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行重建术后患者60例,按统计学相关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均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特色中药熏蒸和手法康复的治疗方式,熏蒸特色中药选为海桐皮汤方,由中药熏蒸机加热雾化后予以膝关节局部熏蒸,手法采取中医特色康复手段。以Lysholm评分为疗效评估的标准。结果Lysholm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前评分差距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一月、术后三月评分比较中,术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一月t=4.32,P<0.05;术后三月t=3.82,P<0.05)。结论手法联合中药熏蒸的治疗方式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行重建术后患者的早期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骨伤科 手法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中药熏蒸
  • 简介: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应用在肝癌外科所取得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11月诊治的肝癌患者43例进行检查分析,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技术检查,将检验结果与手术病理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准确率和图像技术特点。结果:64拍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技术的检测准确率为95.34%。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在肝癌外科检查中发挥了积极的价值,能够准确显示肿瘤位置、范围和界限等,明确肿瘤与肝脏血管之间的联系,辅助医生确诊疾病,为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值得应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重建影像技术 肝癌检查 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CT三围重建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实施普通CT进行检查)与观察组(11例,实施CT三维重建进行检查),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少,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CT三维重建技术有效的降低了手术时间,减少了CT透视的次数,同时也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得到了临床及患者的认可。

  • 标签: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三围重建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