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鄂西地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十堰市及周边地区老人进行口腔检查、发放调查问卷和宣传口腔保健知识。结果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差,存在口腔卫生习惯欠佳,牙科就诊需求低等问题。结论老年人普遍存在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口腔健康知识,政府逐步建立和健全初级口腔卫生服务体系。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健康 保健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鄂西地区7~18岁青少年因生活习惯而引发错颌畸形的情况并针对错颌畸形发生情况普及预防措施。方法在鄂西十堰各区县进行走访调查,发放宣传单及调查问卷,由专业人员进行口腔检查。结果生活条件不同导致对口腔健康情况认知不同是造成错颌畸形的一大原因。结论青少年因口腔健康知识匮乏造成错颌畸形的情况严重,应加大口腔健康知识普及力度,提高青少年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

  • 标签: 鄂西北地区 青少年 生活习惯 错颌畸形
  • 简介:西北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反恐斗争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其斗争策略不同于常规作战的军事行动,做好其卫勤保障,具有许多新特点。我们应根据其规律,科学而合理地找出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反恐斗争卫勤保障。

  • 标签: 反恐斗争 卫勤保障 西北地区 药材储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鄂西城镇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揭示老年人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的误区,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法对鄂西城镇地区的320位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采用自拟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老年人对口腔健康存在错误认识,口腔健康行为较差,这与医疗、教育、经济、家庭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老年人口腔健康认知的正确建立以及口腔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需要改善老年人自身生活环境,而且需要家属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健康 认知与行为
  • 简介: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结果健康教育前结核病患者基本知晓结核病一般知识,但对结核病症状、检查、转诊、治疗、政策等知识缺乏,并且卫生习惯欠佳.对结核病常见症状、日常接触是否可以感染结核病、有了结核病到哪里就诊、结核病诊断方法、治愈结核病的关键措施、我国政府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政策这6个问题回答准确率较低,分别是39.2%、27.7%、41.2%、30.4%、25.0%、33.1%;健康教育后这6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分别是90.5%、87.8%、88.5%、89.2%、87.2%、87.8%.恐惧结核病,面对别人大声说笑、咳嗽、打喷嚏、随地吐痰,不接受痰菌及X线检查,不同意转诊到结核病防治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健康教育前分别为84.5%、66.2%、23.6%、20.3%;健康教育后分别为8.1%、6.8%、2.0%、0.7%,两者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结核病患者的相关防治知识水平,能使结核病患者心理、态度及行为明显改善,有利于控制结核病的传播,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

  • 标签: 结核病 患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鄂西房县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改进策略。方法描述鄂西房县艾滋病流行状况,回顾该县2004年至2010年间艾滋病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结果疫情呈现为因农民外出打工、且有偿供血而导致HIV感染和AIDS暴发流行,近几年已处于艾滋病发病、死亡的高峰,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新发感染者以性传播和传播途径不详为主,存在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必须以一系列广泛深入地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为基础,加大综合防治力度。结论建立有效地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比出台任何方案更重要;同级“多部门”的横向联合日趋广泛,而来自“上层”的逐级“纵向深入”尚有很大拓展空间;拥有足够的经费保障是制约艾滋病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艾滋病 健康教育 实践 建议
  • 简介:目的评价浙北地城乡社区健康教育效果,探讨城乡社区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在浙北地各选择1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社区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同时选择条件相似的2个社区作为对照。干预前后,在城市和农村干预、对照社区均随机抽取600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调查对象健康核心信息知晓率和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结果干预后,农村干预社区居民对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而城市干预社区居民则无明显提高。城市干预社区居民饮酒率下降,测量血压的比例升高(P〈0.05);农村干预社区居民形成了定期更换牙刷以及刀和菜板生熟分开的行为习惯(P〈0.05)。结论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通过责任医师实施综合性干预,是城乡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社区健康教育 效果 评价
  • 简介:本文报道1985年以来粤北地共发生四起伤寒爆发流行,其发病强度高,为381~19944/十万,发病高峰城镇在12月和2月,农村为7月和8月,各年龄组均有病例,以10~,20~岁组比重大,占总病例的2/3以上,临床表现轻型或不典型。对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传染源管理、控制疫情的办法。

  • 标签: 伤寒 爆发 流行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湖北地已知吸血蠓类及地理分布。方法分析已知吸血蠓类的分布及区系成分。结果已知吸血蠓类有库蠓属28种、蠛蠓属7种、细蠓属1种,共计36种。其中属东洋界种类16种,占44.4%;古北界种类11种,占30.6%;广布两界种类9种,占25.0%。结论分析研究后认为,湖北地吸血蠓类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 标签: 吸血蠓 蠓科 动物地理 东洋界 古北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获知粤北地肛门疾病的发病情况及该类疾病的流行因素,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防治策略。方法由相关专业医务人员随机抽样对粤北地城乡居民做肛门病调查和肛门检查,使用统一设计表格,统一数据处理;结果历时3年余,共调查5102人,获得有效调查表4750份,经分析得知该地区肛门疾病的发病率为53.6%,男女发病比率约11。结论粤北为肛门疾病的高发地区,同时发现某些性质特殊的工作和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与该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建议大力宣传预防肛门病的相关知识,摒弃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降低肛门病发病率。

  • 标签: 粤北地区 肛门疾病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湖北地丽蝇科地理分布及区系。方法分析已知丽蝇种类的分布及区系成分,并与邻近的江西、湖南和河南三地区丽蝇区系进行比较。结果湖北地已知丽蝇种类42种,其中属东洋界为主的种类17种,占40.5%;古北界种类21种,占50.0%;广布两界者4种,占9.5%。结论分析研究后认为,湖北地丽蝇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 标签: 丽蝇科 动物地理 区系 东洋界 古北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城北地院前急救工作的现状及其中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城北地院前急救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城北地居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院前急救知识不足,城北地救护力量薄弱。结论普及院前急救知识,提高民众急救知识水平,加强急救设备安置,保证120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

  • 标签: 院前急救 现状 不足
  • 简介:摘要本文调查了医生、护士和医学生对临终关怀的认识,探讨了临终关怀在粤北地的普及程度、发展模式及限制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临终关怀在粤北地普及率低,家庭模式未深入民心;限制临终关怀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应有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支助。建议1、医学生应进行临终关怀理论的系统学习,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2、应以家庭临终关怀模式为主,其他模式共同发展。3、政府建立多方位临终关怀服务制度,加大干预力度

  • 标签: 临终关怀 普及
  • 简介:目的了解山东省鲁北地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流行状况,进一步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方法按照国家《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于2008年对山东省鲁北地的济阳、博兴、高青、广饶、武城、夏津、宁津等7县66个村的环境氟含量与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7县66个村居民饮水含氟量有95.45%(63/66)的村超标,水氟含量(4.0mg/L村24个(36.36%),水氟含量最高村为5.80mg/L。检测7县儿童即时尿氟含量879人份,平均几何均值3.49mg/L,93.06%(818/879)个体尿氟水平超标,个体最大值21.02mg/L。检查66个村8~12岁儿童氟斑牙2579人,平均检出率73.52%,缺损率23.85%,氟斑牙指数1.76。临床检查16岁以上成人38463例,氟骨症阳性检出率为4.78%(1840/38463);X线摄片成人402例,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17.91%(72/402),临床与X线氟骨症均以轻度为主。结论鲁北地外环境水氟含量严重超标,氟中毒病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仍存在一定程度流行。

  • 标签: 饮水 氟化物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2003至2006年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承担了对成批缅北地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医学教育的任务,通过立项研究,形成了对缅籍学生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双语教学为特征,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外籍学生管理网络等,确保了本次对缅医学人才培训的质量,并为二次办学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 标签: 缅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 医学人才培养 经验
  • 简介:霍乱病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境卫生检疫法》中规定的检疫传染病。本文从拱北地的情况作为借鉴,综述卫生检疫在霍乱病防制工作中的作用。自从1883年发现古典型霍乱和1905年发现埃尔托(El-Tor)生物型引起的副霍乱后,人类社会已经历过七次世界大流行,至

  • 标签: 防制工作 卫生检疫 霍乱病 甲类传染病 副霍乱 传染病监测
  • 简介:目的了解西北高原格尔木地区重要媒介生物及吸血昆虫的本底与物候学,制定防治对策,控制其危害.方法现场观测描述法和形态分类法.结果研究阐述了候鸟、小型兽类(鼠)、重要媒介生物及吸血昆虫的种群组成、一日数量动态和全年季节消长,获得重要吸血昆虫13科36属89种:蚊科3属8种,蠓科4属22种,虻科5属7种,蚋科1属5种,硬蜱科2属3种,恙螨1属3种,蚤类7科20属41种.观察描述了西北高原格尔木地区具有代表性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观测记录了当地自然界的气象水文现象;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结论本研究为当地广大军民和西部开发者防治重要媒介生物及吸血昆虫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物候学指征.

  • 标签: 西北高原 吸血昆虫 物候学 防治对策 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