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最近20多年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妊娠咳嗽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寻找出妊娠咳嗽方药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CBM等数据库,筛选关于中医药治疗妊娠咳嗽的文献,录入全部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总结配伍及用药规律。结果:研究共纳入123首方剂,其中包含的中药为165味,从高到低进行频次统计,发现≥10次的有38味,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桔梗、甘草、黄芩、苦杏仁、陈皮;165味中药中,使用频次较多的功效分类主要是止咳平喘药、清热药、健脾补气药以及辛散解表药;挖掘出常用药对10对,其中甘草-桔梗药对出现频次最高,共54次;挖掘出常用组合1组,即甘草-桔梗-苦杏仁,出现频次为24。结论:中医药治疗妊娠咳嗽的组方主要以化痰平喘、清热、解表、健脾补气为法,配合驱邪和安胎的考虑,常用处方就是桔梗汤和二陈汤等,体现出经方和验方的实效性。

  • 标签: 妊娠咳嗽 方药规律
  • 简介:摘要从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出,古代鼻鼽发病的病因虽较复杂,但病机却较为单一,很少为相兼致病,故在用药上也相对简单,与现代医家的用药稍有不同,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鼻鼽 古代文献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中医是中国医学文化千百年来发展的精华,中医外科方剂结构用药遵循严密的组合方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立意深刻,直达病症患处,对治疗具有确切的特点。中医外科的方剂结构主要根据药物用药变化,中药数据标准、中药配比、药剂类型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药方剂结构中寻找合理用药的规律标准,结合用药标准进行综合运用,加强用药方剂标准变化规律研究,从中药方剂用药中寻找适合中药外科方剂的治疗方案。本文将针对中医外科方剂的用药结构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从中药外科结构中分析改善用药方案,提出合理的用药规律,制定适合中药用药的办法,结合用药基本内容进行分析,辩证施治的合理用药,提高中医治疗的用药的准确,提高中医外科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 方剂 用药规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MRI研究腰背肌退行性变规律及影像特征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来解放军第175医院影像科做MRI体检的体检者,按性别分组,每组再按年龄分为1~10岁、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岁以上8个组,共有16个研究组,每个研究组20例(从各年龄段中随机抽取),共320例。评价指标包括:(1)腰背肌厚度;(2)皮下脂肪与腰背竖脊肌MR信号比值;(3)多裂肌形态、信号及肌间隙的改变。对腰背肌厚度值和皮下脂肪与腰背肌MR信号比值在不同性别间及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应用Excel2003T-TEST返回Student’st检验的概率值,样本为成对检验。多裂肌形态、信号、肌间隙改变在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应用多样本比较的秩和Kruskal-Wallis检验。取单侧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除1~10岁年龄段外,其余每个年龄段男性组腰背肌平均厚度均大于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腰背肌厚度自1—30岁逐渐长大饱满,在30—70岁处于成熟的稳定状态,到70岁以后开始退变、萎缩、变细。皮下脂肪与腰背竖脊肌MR信号比值,男性组平均值大于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此比值自婴幼儿期开始逐渐增大,男性组在20~60岁趋于稳定状态,在60岁以后急速下降,而女性组在20—40岁趋于稳定状态,在40岁以后急速下降。在形态结构方面,年轻组多裂肌表现为形态饱满、轮廓平整、均匀低信号、肌内间隙不显示或呈单个线状或点状显示;老年组多裂肌表现为形态萎缩、轮廓凹陷、信号不均匀性增高、肌内间隙呈多发线片状、羽毛状或网格状显示。各种观察指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背肌生理性退变,女性早于男性,肌内脂肪变性早于肌形态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生理过程 腰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拆方的方法探讨蒙药“肋柱花—4味汤”配伍规律。方法将蒙药“肋柱花-4味汤”拆成肋柱花+栀子、肋柱花+瞿麦、肋柱花+胡黄连等三个药对,分别给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灌胃给药,在不同时间点取血,分离血清,再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血清样品中獐牙菜苦苷的含量。结果含地格达-4味汤血清中獐牙菜苦苷含量在不同给药时间点均明显高于三对药物含量。结论初步判定地格达-4味汤的组方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晓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0-05-15
  • 出处:《中国健康月刊》 2010年第5期
  • 机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用来描述蜀道艰险的名句。其实,类似这种“难”在豪放、浪漫的人面前,不过是点燃其诗意迸发、想象驰骋的灵感火花而已,并不算是真正的难。然而排便难(便秘),对病人而言,有时却真的是难于上青天,除了痛苦,丝毫没有任何浪漫可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瓶装饮用纯净水细菌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某生产厂家采集5加仓和600ml塑料瓶(桶)装纯净水保存于室温。自生产后3h,每24~56h检验菌落总数,至保存35d止。保存过程中,所有600ml瓶装水试样的细菌数量均急剧增加,在5~7d内达到高峰,菌数范围在<1~1.53×10^5/ml之间,之后,生长曲线呈现双峰。同样情况也出现在5加仓桶装成品中。

  • 标签: 瓶装饮用纯净水 细菌数量 保质期 微生物污染 实验室检验
  • 简介:小儿时刻都处于生长发育中,但“长个儿”并不是匀速进行,而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年龄越小,“长个儿”越快,且有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长个儿”的高峰。

  • 标签: 孩子 生长发育 青春期 婴儿期
  • 简介:20世纪中叶以来,军队进入了高技术兵器时代,我军新时期的军事工作方针是"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时代发展的大环境和军事目标的调整均要求军队卫勤保障工作要作出相应变革.如何建立以现代医学模式为导向的军队健康教育新模式,我军进行了积极探讨,也正逐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在50%以上的军队院校设立了健康教育教研室,把最新的健康教育理念灌输给学员[1].第二军医大学于2000年招收了军内首批精神卫生专业的本科生,从人才基础抓起,为军队培养高层次的专职精神卫生医师.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还在全军建立了心理卫生咨询服务网络,各大单位都在陆续举办相关培训.

  • 标签: 军队 健康教育 规律
  • 简介:临床上眩晕分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两种.凡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旋转感、沉浮感、摇摆感、直线加速感者为真性眩晕.这种患者多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和恐惧感.为了减轻上述症状,患者往往不敢睁眼.而体格检查时,除了平衡障碍外,还可有眼球振颤,视物模糊,构音困难等表现.仅有头昏、头晕、头重足轻,没有运动感者,称为非真正眩晕,一般多为生理性的,临床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 标签: 张仲景治疗 治疗眩晕 眩晕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治疗和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选入18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的中医辩证治疗情况和用药的规律情况进行研究和总结。结果本研究共应用了中药药材2329味,涉及到药材的种类98种,本研究的182例患者,心衰主要症状为以气虚为主,其次有血瘀、水饮、阳虚和阴虚和痰浊,对用药规律情况进行分析,本研究182例患者全部选择使用汤剂治疗,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活血化瘀类药物,其次为补气类药物,之后为利水渗湿药。本研究182例患者经过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治疗有效率为100%,本研究治疗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结论临床对于慢性心衰患者,为患者选择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患者,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路径,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

  • 标签: 慢性心衰 中医辨证治疗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以更好的指导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检索2000年至2010年我国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300篇,对其认真统计分析,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和证型的分布状况。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因包括饮食失常、情志失调等,其主要证型包括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等。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有多种,病变部位一般在胃部,且与脾、肝等器官功能的关系十分密切,患者多有肝胃不和的病变特点。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临床 辨证规律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揭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相关分布规律,为其临床治疗和相关科研试验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用2019年11月以前在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共计956例为病人的病例数据资料,剖析其中医证型、证素基本规律以及服药状况。结果:1.在冠心病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为心血瘀阻证及气虚血瘀证;2.在冠心病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瘀血和气虚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3.在冠心病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治疗中,活血药及补气药的应用最多。结论:1.冠心病冠脉综合征证属本虚标实,共同病机为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治疗可以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同时注意兼顾兼症,辅以化痰清热等法,体现个体化治疗,达到辨证论治的最优化。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证候,中药,分布规律
  • 简介:夏天气温高,一些人爱“上火”。人体病理的“火”,有内火和外火。外火是由风、寒、暑、湿、燥侵入人体引起的。内火是因为精神情绪等因素的刺激引起的脏腑、气血功能失调。“上火”的症状是:牙疼、眼睛红肿、眼睛分泌物多、嘴角发炎、鼻孔出血、口舌生疮、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

  • 标签: “上火” 夏天 生活 气血功能失调 鼻孔出血 口舌生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