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经鼻内镜泪前隐治疗上颌窦良性疾病的手术方式,并探讨其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鼻内镜泪前隐治疗上颌窦病变的病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9~58岁,平均45岁,2例有2次以上手术史,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均行鼻内镜下泪前隐切除上颌窦病变,术后复位下鼻甲黏膜瓣,并完成下鼻道开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切除病变,无面部麻木、溢泪等并发症,仅一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外侧壁切开入治疗上颌窦病变视野宽,病变切除彻底,保留鼻腔外侧壁结构,术后鼻腔功能恢复快、创伤小、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刺肘弯穴配合外敷壮医药酒治疗疼痛疗效观察。方法对50例疼痛患者采用针刺针刺肘弯穴配合外敷壮医药酒,观察治疗后腰部疼痛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92%。结论针刺肘弯穴配合外敷壮医药酒治疗疼痛疗效显著疗效。

  • 标签: 腘窝疼痛 针刺 肘弯穴 壮医药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贯穿动脉腋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操作的安全性方法110例行上肢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60例,B组50例,分别实施改良贯穿动脉腋臂丛阻滞和传统腋臂丛阻滞,观察并记录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B两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2.5±1.3)min和(5.5±2.4)min,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神经阻滞效果达I级的占95%,明显高于B组的32%(p<0.05)。结论改良贯穿动脉腋臂丛阻滞定位准确性高,可使局麻药沿腋动脉两侧扩散,能大大提高阻滞成功率。

  • 标签: 贯穿动脉 腋路 臂丛阻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结合内侧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传统踝关节外侧+内侧手术实施治疗,观察组为改良后外侧+内侧手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较少P<0.05;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中,观察组97.22%,对照组86.11%,P<0.05。结论:对于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内侧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失血量、促进骨折愈合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三踝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经椎板间隙完全内镜下腰椎侧隐减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经皮经椎板间隙完全内镜下腰椎侧隐减压术治疗的86例患有腰椎侧隐狭窄的患者。观察患者在手术进行2天以及术后2个月复查复查腰椎MRI来评测患者腰椎侧隐减和椎间盘突出物被清除的彻底性。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以及残疾指数。在手术一年后还要对患者的MacNab腰椎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每个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整个过程平均用时50min左右。3例患者在手术后复发腰间盘突出,86例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和手术并发症等。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较手术前均有明显的下降。根据MacNab评分显示,86例患者中54例为优,只有2例为差,剩下均为良和尚可。结论经皮经椎板间隙完全内镜下腰椎侧隐减压术治疗,治疗效果在短期内比较显著,且治疗的安全性高。

  • 标签: 腰椎侧隐窝减压术 腰椎侧隐窝狭窄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肌间沟与腋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86例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肌间沟臂叢神经阻滞,观察组采取腋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支配术区神经的痛觉消失时间、麻醉效果、操作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的痛觉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操作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前者的神经阻滞更完全,且并发症发生少,值得研究应用。

  • 标签: 肌间沟入路 腋路 臂丛神经阻滞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观察改良后外侧、内侧联用对三踝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3年11月的三踝骨折患者35例,进行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5例三踝骨折的手术和康复情况进行了总结。治疗优良率为94.28%,进一步证实了手术的有效性和患者整体康复情况。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固定可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能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利于患者术后及骨折愈合,值得在三踝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后腰方肌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宫颈癌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宫颈癌患者,35例为对照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35例为观察组实施双侧后腰方肌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生命指征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命指征更优,疼痛程度也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后腰方肌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宫颈癌根治手术可以提供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 全凭静脉麻醉 宫颈癌 根治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侧隐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观察要点,保证医疗安全。方法硬膜外腔侧隐阻滞治疗后30分钟内密切观察和询问患者,掌握用药后反应。结果对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和副作用赢得时间。结论护理观察也是保证硬膜外腔侧隐阻滞治疗安全和有效的重要环节之一。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隐窝阻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后外侧路加内侧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31例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行后踝骨块及外踝内固定加内侧行内踝内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及内置物稳定情况,术后进行石膏固定3~4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18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87.1%。结论改良后外侧路加内侧治疗三踝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固定确实的优点,临床效果优良。

  • 标签: 三踝骨折 后外侧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鼻内镜泪前隐术治疗复杂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鼻内镜泪前隐术治疗10例复杂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观察术后的创面愈合和肿瘤切除后的复发情况。结果随访2—30个月,10例中9例未见复发;另1例患者术后3个月,上颌窦后壁乳头状瘤复发,清除肿瘤,基底部电刀烧灼,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此术式刨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 标签: 乳头状瘤内镜手术上颌窦泪前隐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调试血管压迫带在导管接触性溶栓期间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10-2022.6,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0例,将其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止血方式)和实验组(50例,使用可调试血管压迫带止血)。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舒适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高度舒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导管接触性溶栓期间,通过可调试血管压迫带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干不同部位骨折的手术选择。方法回顾2003年5月~2010年8月间,对于肱骨干骨折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即肱骨干上段骨折采用传统的前外侧、肱骨干中段骨折采用前内侧、肱骨下段采用后正中。统计病例169例,其中上段骨折采用传统前外侧42例不做比较,我们主要对中、下段骨折手术治疗的127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桡神经对手术操作影响率对比分析。结果对肱骨中段采用前内侧及下段行后侧较传统前外侧手术具有明显地优越性,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减少,桡神经对手术操作影响率减小。结论经后方劈肱三头肌可较好的显露肱骨下段、前内侧能满意的显露肱骨中段、前外侧能很好的显露肱骨上段,而且相应部位肱骨光滑平直能对骨折进行妥善固定,三切口均绕开桡神经使手术操作更加容易,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肱骨骨折 手术入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