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日用纺织是满足人们生活的最基本消费品,但在其生产制作的一系列过程中,因受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影响,潜伏下诸多污染物,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现阶段人们对这种危害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作者针对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应在购买、使用、存放、洗涤纺织等各环节如何增强防范意识,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确保消费者身体健康展开讨论。

  • 标签: 纺织品污染 服装污染 健康危害
  • 简介:目的观察负离子布料的安全性及动物功效。方法采用局部封闭涂皮实验法(BT法)进行豚鼠变态反应试验。动物与负离子布料接触一定时间后,立即进行小鼠游泳试验10min,测定运动前后的小鼠血乳酸数值及变化情况,并在进行小鼠负重游泳试验后,测定小鼠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与血红蛋白。结果负离子布料的豚鼠试验未见皮肤变态反应;离子布料可降低运动后休息20min血乳酸值(P〈0.05),降低运动前后血乳酸变化值(P〈0.05);并可升高红细胞压积(P〈0.05)。结论离子布料对皮肤是安全的;对清除运动后血乳酸的堆积,缓解体力疲劳有一定作用;且可提高机体的携氧能力。

  • 标签: 变态反应 血乳酸 负离子布料 红细胞压积
  • 简介:服装店里那么多衣服,该如何选择呢?除了款式,大部分人都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实际上,很多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服装颜色,对待定颜色的衣服会情有独钟。

  • 标签: 服装颜色 心理 色彩 衣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服装制造业人群的慢性咳嗽患者的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阳性率,分析服装制造业人群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在慢性咳嗽所占比例及临床上治疗对策。方法经临床诊断为慢性咳嗽的患者,把从事服装制造业人群的慢性咳嗽患者为实验组,其他人群的慢性咳嗽患者为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统计两组支气管激发实验阳性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支气管激发实验阳性率高,临床干预后症状改善。结论可能与他们所处环境(棉絮、灰尘等)有关,为减少咳嗽变异性哮喘(职业性哮喘)的发病率,建议改善从事服装制造业工作环境并对他们进行有关知识教育;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临床上早干预,患者早得益.

  • 标签: 慢性咳嗽 服装制造业人群 支气管激发实验 咳嗽变异性哮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摸清某纺织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超标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纺织厂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精梳、并条、粗纱、梳棉、细沙、精纺岗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对工作场所内8个工段,21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最大声强93.0dB(A),最小声强82.4dB(A),平均85.7dB(A),其中17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19.05%。结论某纺织厂作业岗位或工种接触粉尘和噪声危害因素合格率较低,应该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 标签: 职业卫生 纺织厂 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农民工对自身健康行为的认识.方法编制调查表采用抽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自身不适主动到医院看病者占64.20%,其他占36%.结论农民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尚缺乏,看病意识尚不够强,需加强健康教育.

  • 标签: 农民工 自身健康行为 职业病 健康教育 抽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从事服装、电子行业长时间低头作业者岗前、岗中不同时间段颈椎X线表现的差异,提高对服装、电子行业青年工人颈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从每年工人健康查体中随意抽取没有从事过服装、电子行业的289人,其中121人上岗后从事其他行业,作对照组(组2),其余从事服装、电子行业168人作为观察组(组1)。在上岗前及上岗后6个月、1年、2年时分别摄取颈椎片随访,与上岗前及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比,评价服装、电子行业与其他行业颈椎病的发病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颈型颈椎病在发病年龄、确诊病例数分布上有明显差异,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时间低头工作于强迫体位对颈椎及周围韧带有着明显的损伤,并且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颈型颈椎病发病率明显增高。

  • 标签: 服装 电子厂 颈型颈椎病 保护方法
  • 简介: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优势,已经成为建筑业主要施工模式,却易受到多方面影响产生质量问题,降低施工质量。基于此,文章以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建筑施工中,构件运输、构建连接、人员操作等方面易出现问题,以此为基础,结合某装配式项目,提出防范策略,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预制装配式建筑 施工质量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