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布局与净化。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洁净手术室的布局是洁污分开,手术间、洗手间及无菌附属间等都布置在内走廊的周围,手术室内走廊或厅,供工作人员及无菌器械和敷料进出,手术室外围设清洁走廊,供病人及污染器械和敷料进出,这样的人、物流线安排,避免了交叉污染。

  • 标签: 手术室 布局 净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与护理改进措施。方法:对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的PICC置管患者80例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方法分组为40例对照组(常规置管护理)和研究组(置管维护和护理改进),对组间的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情况和对照组比较减少;研究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数值为P<0.05。结论:PICC置管后,加强管路的维护和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PICC置管 管路维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应用细节管理对呼吸机管路清洗质量是否产生正面影响。方法 选取2022.1-2022.6期间进行常规清洗的214件管路为1组,选取2022.7-2.22.12期间进行细节管理的管路222件为2组,对比细节管理前后各部位清洗合格率。结果 两组表面合格率相差不大(P>0.05),细节管理组腔内壁、螺纹接口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管路清洗质量的细节管理有明显效果,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

  • 标签: 呼吸机管路 细节管理 感染控制 清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后呼吸管路回收和清洁的程序与方式,以控制危重症抢救患者肺部感染,确保危重期住院患者的安全。方法通过实践总结、文献分析法,总结使用后呼吸管路回收、分类、拆分、清洗、消毒的操作要点以及组织管理的程序和要求。结果严格的呼吸管路回收、清洗流程,保证了消毒供应中心的预防感染工作得到严格控制,全面的人员培训管理,提高了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有效预防ICU等使用呼吸管路的科室发生危重症抢救患者肺部感染。结论使用后呼吸管路的回收清洁工作,要重点抓好回收管理、清洗安排、组织管理3个环节,只有明确流程、规范程序、控制每个环节,才能确保感染预防控制的落实。

  • 标签: 使用后呼吸管路回收 清洗 污染控制 管理
  • 简介:目的掌握全自动清洗机对呼吸机管路消毒的方法,并讨论其无菌保存有效期.方法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消毒呼吸机管路,对消毒后的呼吸机管路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比较在2种不同温度、时间、操作方法条件下的合格率;无菌室内保存30d后再采样.结果消毒温度在92~93℃,清洗10min,烘干程序40min,全过程104min条件下,监测结果均无菌生长,合格率达到100%.消毒后无菌保存30d后再采样,培养结果为无菌生长.结论按全自动清洗机标准、规范的消毒程序对呼吸机管路消毒,能保证消毒质量,减少了人为操作的不规范性;消毒后可无菌保存30d.

  • 标签: 全自动清洗机 呼吸机 呼吸机管路 消毒
  • 简介:摘要连续性血液净化,实质上就是所有全面、等渗、缓慢以及连续的清除介质与水分的总称。连续性血液净化具有诸多优点,如有利于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营养支持,改善组织氧代谢,清除炎症介质,生物相容性好,溶质清除率高以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等。本文主要针对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凝血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凝血的应对策略。

  • 标签: 床边 连续性血液净化 管路凝血 原因 策略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现象的发生,效果显著。方法:收入本次实验患者均为到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收入时间为 2018年 6月到 2019年 6月,随机选取 92例患者,依据患者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完成分组,设置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对比护疗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进行统计学计算,实验组发生率显著较低,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计算,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结论:将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透析治疗的患者当中,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降低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围血液透析期护理 透析器 管路凝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意外管路滑脱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的9例出现意外管路脱落的患者,对其意外管路滑脱原因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鼻饲管患者5例,尿管患者1例,引流管患者3例。结论加强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意外管路滑脱的管理,构建科学化的护理对策,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术后患者 意外管路滑落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相关性影响。方法:纳入区间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研究,统计64例,依据奇偶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予对照组围血透期常规化干预,基于此,予观察组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管路凝血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 =7.585,P=0.006);较对照组,观察组透析器问题显著改善P<0.05。结论:血液透析诊疗中采取系统化护理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管路凝血率,改善透析器相关问题,应用可行性强,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液透析 围血透期护理 管路凝血率 效果
  • 简介:摘要野战方舱医院在两次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野战中心治疗室是我北京军区野战方舱医院首创,为适应野战条件下救治大批量伤员而设,经过抗震救灾的实践发现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从野战中心治疗室的布局及应用,探讨了其优点及不足,并对下一步的改进措施提出一些前瞻性观点。

  • 标签: 野战医院 中心治疗室 布局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循证护理在结直肠癌术后管路护理规范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结肠癌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脱管率、医院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结直肠癌术后管路护理规范中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结直肠癌 管路护理规范
  • 简介:工业区周围的空气组成成份和远离工业区的广阔的原野不同,充盈着各种有害成份。这些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和空气中滞留的时间,足以妨碍人们的舒适和健康,影响动植物生存,形成“大气污染”。混人大气中的各种有害成份,成为大气的污染物。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各种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对城镇居住环境构成极大危害。为防止工业生产对城镇环境的大气污染,最根本的途径是控制工业污染源。但在当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还不可能完全不排放污染物,因此,根据气象条件,按照大气污染物传输、扩散、稀释和净化的规律,对工业区与居住小区进行规划与布局,设置不同的功能分区,可使居住小区的居民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业污染的侵害。

  • 标签: 工业区 居住小区 污染物浓度 工业布局 污染系数 气象条件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洁净手术室布局缺陷管理干预措施,得出结论科学的管理干预措施可弥补手术间布局缺陷所带来的相关危害。

  • 标签: 管理干预 洁净手术室 布局缺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当今医药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大背景下,构建一个创新平台已经成为各大医药企业和机构的重要战略布局。这个平台将成为促进医药科研、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的核心驱动力,旨在加速新药的开发和推广,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为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贡献。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医药领域创新平台建设布局与管理优势和问题,深入探讨管理要点,以供参考。

  • 标签: 医药领域 平台建设 资源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为解决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的堵管现象。方法在排除高凝等病人自身因素及其它影响因素的前提下,设置对照组29例和实验组25例,实验组对血透结束后股静脉置管患者封管时,根据每次插管前的测试剂量进行封管,并观察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股静脉导管发生堵管现象6例(堵管率20%),实验组股静脉导管堵管为0例(堵管率0%)。结论实验组防堵管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 标签: 血液透析 股静脉置管 肝素 封管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后预防管路堵塞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行中心静脉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行穿刺后采用0.9%的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封管,B组采用10u/ml肝素液5ml脉冲式封管,C组采用输液泵持续输入生理盐水(2ml/h),记录管路堵塞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管路阻塞发生率均在30%-3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管路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为3%(p<0.05)。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后连接输液泵是预防管路堵塞的理想方法。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术 输液泵 管路堵塞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