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中学生对女博士群体是否存在刻板印象以及刻板印象的倾向性。方法对重庆市某中学158名学生就其对女博士的刻板印象进行语义差异量表问卷调查,测量中学生对于女博士群体刻板印象的倾向性。结果量表中有35个特征词组的评分均值与中值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3个特征词组的评分均值均高于中值,占量表总特征词组的75%。不同性别中学生对女博士的刻板印象比较,在不近人情-通情达理、缺少活力-活力四射和孤僻-开朗3个特征词组的评分均值上,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在智商低-智商高特征词组上的评分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独生子女中学生评分均值高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不同家庭住址中学生在聪明-愚笨及不思进取-积极进取2个特征词组上的评分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女博士有接触与无接触的中学生在粗心-细心、感性-理性及不善交际-善于交际3个特征词组上评分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体来说,中学生能够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女博士群体,并对女博士群体存在积极的刻板印象。

  • 标签: 中学生 女博士 刻板印象
  • 简介:目的了解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88名中学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和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结果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得分平均为(1.66±0.74);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2.30%。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不强烈,其中整体生活满意度偏低;积极情感体验最多的是爱,最少的是自豪;消极情感体验最多的是压力,最少的是嫉妒。教师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结论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强弱。

  • 标签: 中学教师 心理健康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摘要】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学校加强对中学流感流行现状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加以控制。当前,针对中学流感流行现状的研究及其防控策略的研究,成为流感传染病控制环节的热点内容。基于此,从疾控部门到教育局均对中学提出预警,提醒各学校进一步做好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通过切实有效的防控策略开展,进一步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本文概述了中学流感现状,进一步分析了防控策略开展之于疾病的控制效果,综述了相关学者在该研究领域的成就和努力,以为中学流感流行与防控提供可行性借鉴。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学习优良和不良中学生的记忆特点,为学习不良学生的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北、京大学PES心理实验系统中的内隐记忆实验对学习优良和学习不良中学生各16名进行测试。结果学习优良和学习不良中学生的启动效应值均值分别为0.29和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优良与不良中学生的再认保持量均值分别为30.00和2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习优良和不良中学生的内隐记忆无差异,学习优良中学生外显记忆优于学习不良中学生。提高学习不良学生的学习成绩应从外显记忆着手,同时兼顾内隐记忆的作用。

  • 标签: 学习优良 学习不良 中学生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 简介:目的了解影响中学生伤害发生的行为特征,为中学生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对171例伤害组学生和171例对照组学生进行行为评定,比较伤害组和对照组各行为因子的平均得分,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伤害与各行为因子及同伴好友相关行为之间的关联。结果伤害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15.79%)高于对照组(8.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83,P〈0.05);伤害组男生、女生行为自评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t=2.942,P=0.004;女生t=3.76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注意缺陷(OR=5.376)、思维问题(OR=3.672)、社交问题(OR=2.204)及同伴好友相关行为是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学生的行为问题和同伴行为对学生的伤害发生有显著影响,有行为问题者是伤害发生的危险人群。

  • 标签: 中学生 创伤和损伤 行为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对中学生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分析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学生营养知信行现况补充资料。方法随机抽样法,于2012至2013年选定学校一个年级的高中学生进行一年的健康干预。结果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干预前后均为17.3%。干预前后男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是24.4%和20.7%,高于女生的12.4%和14.5%;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在干预前为69.6%,干预后提高到73.3%;前三位不良营养行为均是“常吃甜食”、“少吃水果”和“吃西式快餐”;干预前有41.2%的人自认为自己的饮食习惯不合理,干预后为34.6%,干预前后都有79.1%的人表示愿意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结论学生超重肥胖比例较高,营养知识的普及必不可少,但营养知识转化为良好的营养行为和正确营养态度需要一段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更多形式的肥胖相关健康干预,建议学校持续开展对学生甚至家长的营养健康干预。

  • 标签: 中学生营养干预 肥胖 健康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中学生对毒品知识、态度、行为的状况,为对高中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分层整群抽取海州区某中学的高一、高二、高三年级669名在校学生进行无记名自填问卷现场调查。结果高中生对毒品的认识肤浅,对毒品的态度令人担忧,愿意主动了解毒品相关知识的占51.37%,有81.46%的人认为毒品离自己很远,与自己没有关系,有43.62%的人表示如果有机会你愿意尝试一下毒品,有64.44%的人认为接受陌生人的饮料和香烟有危险,大多数学生对对传统的毒品知晓率较高,但对目前流行的新型毒品知之甚少。结论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毒品 健康知识 态度 危险因素 高中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原中学生焦虑状况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焦虑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应对量表对17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中学生整体的焦虑处于轻度水平,40.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焦虑水平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2)中学生焦虑与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均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开原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问题,多个因素对焦虑有预测作用。

  • 标签: 中学生 焦虑 生活事件 父母教养方式 人格 应对
  • 简介:摘要:为了探究我校高中学生的视力状况,选取高一学生进行了视力监测。研究结果发现:共对1467个人进行了监测其中视力不良人数 1319 人,该届学生左右眼视力状况较均匀,但女生视力明显低于男生。可见,高一学生视力状况较差,未来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主要采取措施包括:增设课间眼保健操活动、对学生视力进行定期检查和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只有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四方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学生的眼睛,让学生明白视力对自身的重要性。

  • 标签: 高中学生 视力监测 研究
  • 简介:青少年的成长发育,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由于青春期人的形态和生理机能以及性器官等的迅速发育.使青少的心理状态也起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逐渐产生了独立性.增强了自尊心,这时需要师长悉心的引导。多数少年在这个时期发展了群体观念,在群体当中有一种安全感,他们的言行、爱好,甚至衣着都可相互影响,有时还会发展成小集团。这些都需要父母和老师加强教育及正确引导。

  • 标签: 中学生 关怀 成长发育 群体观念 心理状态 生理机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防治痤疮的方法。方法收集100名中学生作为本次测试对象,为来我科因青春痘(粉刺)就诊。把抽取的100例中学生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对其要求生活、卫生、饮食习惯以及药物等方面的治疗与预防的配合;对照组对其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两组中学生痤疮的严重程度和发展变化无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学生的痤疮是可以通过预防有效控制的,通常通过饮食、生活习惯、卫生以及情绪的调节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防止痤疮的严重对中学生心理和外观形象的影响。

  • 标签: 痤疮 中学生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汶川大地震后都江堰某镇中学学生的心理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9月下旬,对极重灾区都江堰某镇中学150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98份。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RIES-13)、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该中学学生灾后4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检出率29.71%(445/1498),抑郁症状检出率23.10%(346/1498),焦虑症状检出率33.11%(496/1498),PTSD症状伴随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3.62%(204/1498),PTSD症状伴随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7.16%(257/1498),PTSD症状同时伴随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22%(198/1498)。创伤后应激反应指数与抑郁总分、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32,r=0.298,P均〈0.001)。经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出PTSD、抑郁、焦虑症状的共同影响因素有:绝望感、年龄、性别、是否目睹死亡、家人情况、地震时是否受伤。结论汶川大地震后,应该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持续给予心理干预或治疗。

  • 标签: 自然灾害 应激障碍 创伤后 焦虑 抑郁 中学生
  • 简介:目的了解湘西州农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探讨健康危险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为防治健康危险行为提供参考。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1724名湘西州农村中学生,对其偏食、缺乏锻炼、吸烟、饮酒、网络成瘾、非安全场所游泳、打架、孤独、自杀意念等健康危险行为和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等维度的人格特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健康危险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湘西州农村中学生偏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网络成瘾、非安全场所游泳、打架、孤独、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分别为27.20%、59.11%、22.04%、26.51%、15.72%、35.79%、27.20%、60.67%、18.91%;精神质与吸烟、饮酒、网络成瘾、非安全场所游泳、自杀意念呈正相关(P〈0.01);内外向与偏食、缺乏体育锻炼呈负相关(P〈0.05),与饮酒呈正相关(P〈0.05);神经质与吸烟、饮酒、网络成瘾、自杀意念、打架、孤独呈正相关(P〈0.05);掩饰性与网络成瘾、非安全场所游泳、打架呈负相关(P〈0.01);倾向或典型精神质中学生的吸烟、饮酒、网络成瘾、非安全场所游泳、打架、孤独、自杀意念行为的报告率均高于正常型精神质,缺乏体育锻炼、自杀意念报告率内向型高于外向型和中间型,倾向或典型神经质学生的孤独、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中间型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湘西州农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较高,不同维度人格特质的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状况不同,应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为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创造和谐环境。

  • 标签: 农村地区中学生 健康危险行为 人格特质 关系研究
  • 简介:Q高二女生林小虹变得有点不一样。最先发现她变化的是妈妈,每天早上洗漱之后,小虹都会“躲进”自己的房问,“磨蹭”一会几再出门。后来,林妈妈发现,再出门的女儿似乎睫毛长了一点点、密了一点点,嘴唇也粉嫩水润,“难道说,小虹开始化妆了?”

  • 标签: 中学生 爱美 先发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街镇在校中学生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年级分层抽样方法,随机选取长街镇初中300名学生经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方法经行分析。结果长街镇初中学生结核病8条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73.9%。8条结核病核心知识总知晓率初一学生为63.9%,初二学生为77.1%,初三学生为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P<0.05),高年级学生在多条知识点上知晓率高于低年级学生。结论结核病8条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73.9%,没有达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要求的到2010年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的目标,还应该加强学校结核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低年级学生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浓厚的兴趣。

  • 标签: 结核病 健康教育 初中生 核心知识 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