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瘫儿童与非脑瘫儿童在接种乙肝疫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及甲肝减毒活疫苗后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发生率有无区别,脑瘫儿童是否可以接种这四种疫苗。方法将1694例脑瘫儿童与1510例非脑瘫儿童在接种上述四种疫苗后所产生的异常反应例数进行比较。结果脑瘫组与非脑瘫组在接种相同疫苗情况下所产生的异常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瘫儿童在接种这四种疫苗后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决不比非脑瘫儿童发生率高,脑瘫儿童可以和非脑瘫儿童一样接种这四种疫苗

  • 标签: 脑瘫儿童 接种疫苗 异常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麻疹、脊灰、流脑、乙脑的抗体水平及儿童免疫状况。方法检测古楚区、黄河区和三棵树乡1-10岁儿童2785人,比较四种疫苗免疫效果。结果麻疹、脊灰、流脑、乙脑四类疫苗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82%、99.32%、96.23%、97.92%。结论阳性率均在95%以上,说明儿童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均能产生抗体。

  • 标签: 抗体水平 免疫效果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乙肝疫苗接种风险因素偶合症的出现,接种环节等因素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接种的每个环节、疫苗管理、家长的健康教育、接种禁忌症诸多风险因素管理的具体措施,将乙肝疫苗接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疫苗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 标签: 乙肝疫苗 接种 风险因素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疫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医疗机构疫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细致分析,并且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措施,规范疫苗管理的有效对策。结果通过对疫苗管理中有关问题的分析,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使疫苗管理更加完善,保证了疫苗的及时性、有效性、安全性。结论加强疫苗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使疫苗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 标签: 疫苗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流感疫苗对疾病的预防效果极其相应的安全性,为其治疗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年3月-2012年9月期间,对720名儿童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相关调查研究,并根据小儿是否参加流感疫苗接种,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60人,为未接种流感疫苗组,观察组360人,为接种流感疫苗组,对两组儿童进行观察和研究,对比其在1年内发生流感疾病的情况。结果经观察比较,观察组中9.0%的儿童发生流感,对照组儿童中感染流感疾病的患儿占31.0%,两组流感的发生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接种免疫疫苗的观察组儿童中8.9%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加强小儿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有助于提高流感预防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故应加强去宣传教育和普及力度。

  • 标签: 小儿 流感疫苗 接种 预防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种疫苗以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安全接种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从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出现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17例,采取描述性分析法统计分析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16例疫苗接种后均表现为普通反应,无异常反应出现。接种疫苗以后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红肿以及皮疹等。结论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低,没有性别上的差异。要在综合考虑贮存感染、运输、质量以及受种者的机体状况等因素以后评价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关联性。

  • 标签: 接种疫苗 不良反应 预防 分析
  • 简介:细菌性糖结合疫苗的出现改变了儿童疫苗的应用策略。目前应用于结合疫苗的载体蛋白主要有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toxoid,TT),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toxid,DT)以及白喉类毒素突变体无毒变异体交叉反应物质197(Cross-reactingMaterial197,CRM197)。研究显示,以DT为载体的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要弱于另外两种载体蛋白,以TT为载体蛋白的多价结合疫苗可降低糖类抗原的免疫原性,而以CRM197为载体的多价结合疫苗对减弱糖类免疫原性影响较小,但是可引起旁观者干扰,尤其是对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TypeB,Hib)和乙型肝炎(hepatitisB)的免疫反应。基于此,只有可避免这些问题的新型载体才能推进儿童免疫规划及结合疫苗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干扰 结合疫苗 HIB疫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种疫苗的异常反映以及相应对策。方法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为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映为例进行探讨。结果加强护理,对症治疗,抗感染。地塞米松激素治疗等。因治疗及时患者未留后遗症痊愈出院。结论为了保障儿童健康和安全。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前,要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和接种疫苗的反映史,告知儿童家长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以免造成异常和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接种疫苗 异常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检查疫苗在人群中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人群对一种疫苗的反应性。方法调查对象为2—15岁的儿童,采取手指末梢血20微升,使用ELISA检测方法,酶标仪对标本进行测定,试剂与接种疫苗均合格。结果麻疹阳性率37.63℅,脊髓灰质炎阳性率73.12℅,A群流脑阳性率76.34℅,乙脑阳性率97.85℅.我区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共对279名儿童进行疫苗免疫监测工作,发现不同性别儿童之间各疫苗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不同疫苗抗体阳性率有明显区别,其中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抗体阳性率偏低,A群流脑、乙脑疫苗抗体阳性率较高。

  • 标签: 麻疹 脊髓灰质炎 抗体监测 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乙肝疫苗纳入基础免疫前后抗体水平。了解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评价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为我国乙肝防治示范区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周岁内完成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4-9岁儿童1000例,采集静脉血,检测所有儿童血清抗-HBs。结果武威市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9.11%,抗-HBs阳性率为49.19%。各个年龄组间抗-HBs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73,P<0.001),且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降低(Z=-5.10,P<0.001);此外,城市儿童抗-HBs阳性率高于农村儿童(x2=10.01,P=0.002)。结论学龄前儿童抗-HBs阳性率较低,抗体阳性率水平下降快。因此,提高免疫剂量,加强农村边远地区学龄前儿童抗体水平监测和疫苗补种工作,对于控制当地乙肝疫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 乙肝疫苗 基础免疫 抗体 接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影响宜宾市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因素,探索提高全市儿童预防接种率的方法。方法全市10个县(区)全部参与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入户调查1岁、2岁、3岁和4岁各270名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080名1岁、2岁、3岁和4岁儿童,建证1078人,建证率99%;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麻风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3.05%、95.93%、94.00%、95.00%和92.22%,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92.22%。新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甲肝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和A+C流脑疫苗接种率分别为85.06%、85.43%、88.15%和86.30%。城镇地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较农村地区低;新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较原免疫规划接种率低。结论宜宾市1~4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城镇接种点少、管理困难、宣传力度不够、查漏补种工作开展不扎实等,影响了宜宾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需合理增设接种单位,配足专业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加强规范化管理,落实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和查漏补种工作,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护儿童健康。

  • 标签: 免疫规划 疫苗接种率 宜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狂犬疫苗的使用量与季节性的关系,掌握狂犬疫苗的用量与时间的规律及原因,为狂犬疫苗的采购、储备、供应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2年三年狂犬疫苗每个月的使用量,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年狂犬疫苗月均用量最高为8月份1256人份,最低为12月份261人份,平均每季度最高为三季度3513人份,占比36.69%,最低为一季度1625人份,占比16.97%。结论狂犬疫苗的使用量在不同的月份和季节有显著差异。

  • 标签: 狂犬疫苗 季节性差异 使用情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发生及护理。方法2012年1~12月中,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3098人,其中基础免疫845人,加强免疫2253人,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者进行预防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结果接种3098人中,共发生不良反应为52例,主要为低热和中等热为主,有11例儿童发生局部硬结,经及时处理得以恢复。结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的个体差异、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流程,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 标签: 百白破疫苗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观察和监测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探讨多种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方法在深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通过电话回访及当面回访的方式收集不良反应信息,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007年4月—2012年4月共回访12570人次,32213剂次。不良反应总报告率为10.69%,全身反应及局部反应分别为5.64%及5.82%。女性不良反应总报告率及局部反应报告率均高于男性(χ2总不良反应=11.2018,χ2局部反应=42.2675,P〈0.01);40岁以下年龄组不良反应总报告率高于40岁以上年龄组,20岁以下年龄组全身反应低于20岁以上年龄组,0岁-、20岁-及40岁-3个年龄组受种者局部反应报告率随年龄增高依次降低(χ2=26.1940,P〈0.01);夏季全身反应报告率低于秋、冬季(χ2=10.7821,P〈0.05),夏季局部反应报告率高于冬季(χ2=10.8183,P〈0.05);接种疫苗数量(含口服疫苗)不同的受种者不良反应总报告率为1种〈2种〈3-7种(χ2=163.8970,P〈0.01),全身反应报告率为1-3种〈4种〈5-7种(χ2=91.3405,P〈0.01);注射针次(不含口服疫苗)不同者局部反应报告率为1针次〈2针次〈3-6针次(χ2=186.9116,P〈0.01)。结论本次研究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在预期发生范围,多种疫苗同时接种的安全性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应作好预防接种的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确保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安全。

  • 标签: 疫苗 联合接种 安全性 口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在小儿腹泻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体检的儿童纳入研究,根据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的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儿童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对照组患儿未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比较两组儿童在一年内的腹泻情况、机体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腹泻的例数、每日腹泻次数、腹泻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1、IL-6、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有助于预防小儿腹泻、缩短腹泻时间、减少腹泻次数、控制机体炎症水平,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腹泻 轮状病毒疫苗 炎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阳市卧龙区适龄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采取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在全市19个乡镇办随机抽取19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20名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之间出生儿童,调查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结果卡介苗接种率为99.47%,脊灰疫苗接种率为99.82%,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99.82%,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9.74%,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6.32%,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21%,乙脑疫苗接种率为98.95%,流脑疫苗接种率为96.32%,甲肝疫苗接种率为92.79%。结论卧龙区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仍有提高的空间,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率。

  • 标签: 免疫规划 接种率 调查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