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得到了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因为多方面的限制原因,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没有被重视起来。儿童在婴幼儿阶段在获取语言时的相关表现,能够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具体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影响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相关因素,以此来改善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水平。

  • 标签: 儿童 语言发展 社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采用头皮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开展了一项回顾性、对照研究,纳入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儿 84 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就诊时间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给予 语言康复训练组( 42 例)单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 ,头皮针 + 语言康复训练组 ( 42 例)采用头皮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 。观察 2 组病情改善优良率,《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 结果:治疗 3 个月后,头皮针 + 语言康复训练组 病情改善优良率为 95.24 % ,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 ( 90.14±4.65 ),均明显高于 语言康复训练组 ( p<0.05)。 结论: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采用头皮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 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头皮针疗法 语言康复训练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某院 2017年 6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共 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语言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感觉统合训练,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家长的满意度为 85.00%,对照组家长的满意度为 60.00%,两组对比( x2=6.269, p=0.012),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 0.05)。结论 利用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语言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具有临床运用的价值。

  • 标签: 感觉统合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功能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医学学生对于专业性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仅要掌握基础性的医学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在高职医学专业中,细胞生物与医学遗传是最根本的学科,掌握基础性医学知识是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如何才能使医学专业学生对于细胞生物与医学遗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成为了重点。为此本文针对高职细胞生物与医学遗传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高职 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在小儿医治的护理过程当中使用肢体言语来沟通的护理方法其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 将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 106例患病的小儿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把所有的患者随机的分配到两组,常规护理组中的 53例病患者仅使用常规化传统的方法来进行看护,而实验护理组中的 53例患者则实施肢体言语来沟通的护理方法进行看护。两种护理方法实施结束之后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患儿家属其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以及两组患儿亲属对于护理结果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对照组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有效率相较研究组均偏低, P < 0.05 ;研究组出现不良情况的几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结论 肢体语言沟通对患儿具有显著的护理价值,不但能提高患儿依从性,还能促进护理效果,确保护理安全性。

  • 标签: 小儿护理工作 肢体语言沟通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析分层教学法在细胞生物和医学遗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以某学校临床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一班为对照组,二班为实验组,一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二班实验组采用的是分层次教学方法,分别对细胞生物和医学遗传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根据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实验组班级中最低分数和平均分数以及及格率和优秀率均高于一班的对照组学生成绩;而问卷的结果也显示分层教学法的认可度更高。结论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细胞生物和医学遗传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们的成绩,值得在教学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细胞生物学 医学遗传学 分层教学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将 8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2例。在两组患者康复期间,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常规护理与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语言与肢体康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5.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71.4%,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疗效更显著,且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P< 0.05)。结论:通过对脑梗死患者施行早期护理干预,可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并充分促进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死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儿科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 方法 以 儿科患儿 60 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2 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30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肢体语言沟通,对比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研究组 患儿家属护理 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结论 儿科护理中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 标签: 儿科 肢体语言沟通 护理满意度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的分布和丰度的改变会引起炎症和免疫反应,引起肠粘膜细胞的恶性转化。根据流行病调查显示,癌前病变患者的肠道菌群平衡被破坏,包括炎症性肠病 (IBD)和肠息肉,肠道菌群的各种代谢产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癌症的发生。通过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可以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因此,肠道菌群的失调与各类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发生机制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慢性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早期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 60 例脑梗塞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 30 例,分别予以早期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实验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 P< 0.05)。 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早期护理模式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语言、肢体功能,促使患者更快康健,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护理模式 语言 肢体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塞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300 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50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150 例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语言能力,并总结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 Brunnstrom 评分、 Barthel评分和语言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100.00 %,对照组为 80.00 %, 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对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护理干预 肢体功能 语言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4月至 2019 年 4月收治的 116例儿科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 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实施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8.28%)高于对照组( 86.21%),差异有统计意义( 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实施临床干预可有效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 影像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 130 例,对其 超声诊断及相关 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 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超声声像图表现(边缘形态、有无钙化、有无包膜、回声类型)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05 );良性结节血流分级以 I、 II级为主(占 81.3%),恶性结节血流分级以 III级为主(占 67.7%),二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结合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多普勒血流显像对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超声诊断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孕期 TORCH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 TORCH对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应用 ELISA实验方法,对 2015年 11月 12日 2016年 6月在我院检查的 7171例孕妇进行研究,对其体内的 IgM和 IgG进行检查,并孕母以及胎儿的肝肾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孕母血清中的 RV的 IgM抗体阳性率为 8.23%, CMV的 IgG抗体阳性率为 17.57%;而且,通过具体实践发现,孕期感染 TORCH与患者的民族、职业、产次以及是否感染乙肝都有很大的关系。结论 临床医师以及相关护理人员要引导孕妇及时发展孕期的高危因素,切实做好 TORCH的筛查工作,以此分娩出健康的新生儿。

  • 标签: 孕期 TORCH感染 血清学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脑血管畸形病变 (CVM)患者 CT及 MRI影像特点 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40 例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CVM患者 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病历诊疗结果分析, 40 例 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共分为四大类型,(即: 动静脉畸形(AVM)、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CH)、 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 (ICT)以及 静脉性血管瘤 (CVA)), 分别应用 CT和 MRI检查 方式对 40 例 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进行影像诊断,对比 4 类 疾病的图像特点。结果: 40 例 CVM 患者中,有 23 例 CH患者 ,占 57.5% , 6 例 CVA 患者,占 15% , 3 例 CH 合并 CVA 患者,占 7.5% , 5 例 AVM 患者,占 12.5% , 3 例 ICT 患者,占 7.5% 。 结论:在 ICT 患者诊疗检查中, CT和 MRI均为常用检测手段,在诊疗检测中,对 CH、 CVA、 AVM及 ICT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等 相关病情信息显示效果良好,应用于 CVM诊断 中检查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畸形 影像学检查 CT MRI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丙型肝炎的病毒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2 月 ~2019年 12 月收治的 8 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样本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HCV)联合核酸检测 (HCV-RNA),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8 0例样本联合应用 HCV抗体与 HCV-RNA检测后,检测为阳性 7例,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 8.75 %(7/8 0),单独 HCV抗体检测阳性率为 8.75 %(7/8 0),单独 HCV-RNA抗体筛查阴性标本未检测出阳性标本,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 在血液筛查中采用 HCV抗体筛查联合 HCV-RNA检测能够提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筛查效果,有助于尽早发现输血相关传染病,降低输血风险。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手足口病在小儿群体中十分常见,为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5至7月多发,手足口病主要症状是发热,可以伴有手掌,脚掌斑丘疹或疱疹,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为了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流行,根据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展开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特征及预防措施探讨。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