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源向其周围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为疫源地,每个传染源可单独构成一个疫源地,通常把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若干疫点连成片且范围较大时称疫区,传染病的流行即是生物现象,也是社会现象。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流行过程才能发生与发展。而传染病的控制、预防和消灭也离不开这两类因素。这两类因素是通过作用于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而影响到流行过程,本文论述疫源地及流行过程的因素等内容。

  • 标签: 疫源地 流行过程
  • 作者: 刘宇枫1许文艳2鲍国宏3徐婷婷4(12辽源市疾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5期
  • 机构: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发病。可伴有咽痛、轻咳和流涕。人群普遍易感,广发于任何年龄组,但多见于学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以往以春、冬季为主,近来则常见于春夏之交。风疹今年在我地区的甲、乙、丙类传染病排序为第五位。全年报告发病数为370例,发病率为28.78/10万,与去年相比上升215.82%。现将辽源地区风疹疫情分析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淮南地区宫川棘口吸虫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调查淮南洛河、窑河、高溏湖和焦岗湖4水域的家鸭和淡水螺类,收集家鸭粪便并用改良厚涂片法查找宫川棘口吸虫卵;取静水椎实螺经压片、镜检,分离雷蚴、尾蚴和囊蚴,并将分离获得的囊蚴感染雏鸭;解剖购自渔民的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取肠管分离成虫。结果家鸭粪便中宫川棘口吸虫卵检出率为19.50%(39/200);静水椎实螺中雷蚴、尾蚴检出率为1.63%(13/800),囊蚴检出率为6.63%(53/800);家鸭肠管内成虫的检出率为21.67%(13/60),经囊蚴感染的雏鸭肠管内可分离出成虫。结论淮南地区存在宫川棘口吸虫自然疫源地,其生活史可在静水椎实螺和雏鸭体内完成。

  • 标签: 宫川棘口吸虫 自然疫源地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动物鼠疫监测,查明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鼠疫自然疫源地性质、范围和染疫动物昆虫种类,防控人间鼠疫疫情,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藏区和谐稳定。方法 通过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8年内从223只自毙旱獭分离鼠疫耶尔森菌(Y. pestis)11株; IHA(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各类血清1017份,检测出4份阳性牧犬血清,最高滴度为1:320。结论 理塘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活跃,主要宿主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主要蚤类有4科9属10种:斧形盖蚤、谢氏山蚤、腹窦纤蚤深广亚种、指形盖蚤等;蜱类主要为草原硬蜱,鼠疫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 标签: [] 理塘县 调查研究 鼠疫自然疫源地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卫生领域对疫源地消毒的相关工作逐渐予以重视和强化,确保在消毒过程中消毒剂的正确使用。由于疫源地发展不平衡,在消毒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政府疫情管理与控制部门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做好疫情消毒工作相关工作,旨在消除疫源地病毒传染的现状,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不受侵害。

  • 标签: 疫源地 消毒 消毒剂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掌握疫源地空间结构,适宜黄鼠生存的环境面积,黄鼠种群数量和分布;了解啮齿动物及蚤类种群变化趋势;规划和确定鼠疫监测重点地区和有关指标;预测发生鼠疫的危险程度;建立双辽市鼠疫信息数据库,为科学防治和监测提供依据。

  • 标签: 黄鼠 疫源地 现状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潍坊市农村水源卫生防护状况及水源周边污染情况,探讨水质超标项目的原因,提出农村饮用水源治理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现场调查水源地卫生状况,填写调查表。结合上年度的水质监测结果,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本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周边污染严重,30m范围内有厕所、垃圾、污水等,分别占所调查水源总数的69.0%、77.4%和28.3%。对水源水质污染影响较大。结论必须采取强制措施加以治理,以保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卫生。

  • 标签: 农村 饮用水源 污染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哈尔滨鼠疫疫源地是世界上唯一的人为鼠疫疫源地。通过调查掌握其现状,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收集1957年至目前该疫源地相关资料,包括疫源地范围、面积、生境、植被等,收集相关哈尔滨市鼠疫历史疫情资料。结果哈尔滨鼠疫疫源地面积884.52平方公里,其中有黄鼠面积571.21平方公里,无黄鼠面积313.31平方公里。鼠疫现场调查,黄鼠密度0.34只/公顷,野外夜行鼠捕获率2.83%,黄鼠体外寄生蚤染蚤率10.94%,蚤指数0.47,洞干蚤染蚤率0.55%,蚤指数0.11,鼠疫病原学检验黄鼠1110只,蚤84组,310只,血清学检验1886份,检验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哈尔滨鼠疫疫源地适合黄鼠栖居的生态结构发生一定改变,有鼠面积明显减少,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逐渐减少。

  • 标签: 鼠疫 达乌尔黄鼠 自然疫源地 现状调查
  • 简介:目的为查明恙虫病的自然疫源地类型给预防工作提供依据,在福建、浙江、江苏3省进行了系列调查。方法①在3省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点。②收集地理景观及疫情资料。③现场调查及实验研究:主要是鼠类、恙螨与疾病的关系。结果研究证明恙虫病在3省存在具有代表性的3型自然疫源地:①沿海岛屿型疫源地主要分布于福建。主要储存宿主为黄毛鼠;主要媒介恙螨为地里纤恙螨;流行季节在夏季;恙虫病东方体(Ot)分型:Gilliam型。②内陆山林型疫源地分布于浙江。主要储存宿主为北社鼠;主要媒介恙螨为高湖纤恙螨;流行季节在夏季;Ot分型:Gilliam型。③内陆平原丘陵型疫源地分布于江苏。主要储存宿主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北社鼠、大麝鼩;主要媒介恙螨为小盾纤恙螨;流行季节在秋冬季;Ot分型:Kawasaki型。结论福建、浙江、江苏3省恙虫病的病原体型别、储存宿主、媒介恙螨与流行特征均有所不同,因此采取的预防措施亦应有所区别。

  • 标签: 恙虫病 自然疫源地 华东地区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东灵山小兽种类构成,是否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及其分布特征。方法从山麓到山顶选择三类生境和海拔为监测点,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测定,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捕获小兽的汉坦病毒抗原携带、抗体阳性状况。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小兽13种,287只;不同生境的小兽密度为9.13%~14.69%,平均11.43%;平均带病毒率为3.98%,平均感染率为6.37%;其中在社鼠、黑线姬鼠、大林姬鼠中查到汉坦病毒抗原或/和抗体,其他无汉坦病毒感染。结论北京东灵山地区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

  • 标签: 小兽密度 汉坦病毒 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新疆口岸鼠疫的流行、传播与自然疫源地的关系,为控制人间鼠疫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自然疫源性疾病与自然疫源地的关系;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病原体、宿主、媒介、自然疫源地划分空间、疾病流行中的作用;新疆口岸与自然疫源地分布的相关性;周边国家鼠疫流行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我国毗邻的有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多个国家发生鼠疫流行,其原因均与自然疫源地有关.[结论]新疆地区检验检疫部门作好周边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监测工作,对预防和控制鼠疫在口岸的流行意义重大.

  • 标签: 鼠疫 自然疫源地
  • 简介:摘要目的继续监测三峡库区丰都段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构成、数量及宿主动物感染鼠疫菌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鼠形动物165只,密度为3.22%;共梳检鼠蚤215匹,染蚤率38.18%,蚤指数1.3,主要为缓慢细蚤(97.67%);黄胸鼠为优势鼠(57.58%),其居住区鼠密度3.29%,总染蚤率为53.68%,蚤指数1.82;布放粘蚤纸3000张,捕获地面蚤278匹,蚤指数0.09;对捕获的活体鼠形动物全部进行血清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三峡库区丰都县尚未发生动物间鼠疫疫情,但存在鼠疫疫源地的部分条件,有发生动物间鼠疫疫情的可能性。

  • 标签: 鼠疫 宿主动物 媒介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和家庭预防性消毒的日常消毒的方法,进一步加强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方法采用物理消毒方法和化学消毒方法进行消毒。结果在进行个人卫生防护的同时,加强对周围物品和环境场所进行必要的消毒,在消毒过程中发现病例时,及时的进行隔离处理,减少流感的发生和传播。结论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及家庭预防性消毒进行日常消毒,不仅可以加强自身的身体健康,还能减少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流行。

  • 标签: 甲型H1N1 流感疫源地 预防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分析CT技术与磁共振诊断的差异。方法: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了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实施CT影像技术诊断与磁共振诊断,对比诊断阳性率以及分期情况。结果: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略低于磁共振诊断,但总体上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技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诊断,能够保障诊断准确度,应当结合患者需求选择适合的诊断方式。

  • 标签: CT影像技术 诊断 股骨头坏死 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