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指导国际航行船舶蟑螂防制,保护人们健康。方法:对国际航行船舶的蟑螂栖息特点以及防制方法进行总结和研究。结果: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蟑螂的种类主要以德国小蠊为主,栖息的场所以厨房、餐厅、伙食库以及船员房间为主。防制方法有环境防制、物理防制、以及化学防制等。结论:国际航行船舶蟑螂防制要根据蟑螂的密度、不同场所、靠泊时间等情况依法采取有效综合防制措施。

  • 标签: 国际航行船舶 蟑螂 防制对策
  • 简介:过去世界上三次鼠疫大流行都是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疫鼠疫蚤而传播的.WHO非常重视船舶防鼠与除鼠工作.有严格规定,我国的及其也作了具体规定,为了给船舶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将大连港口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从1985~1989年进行调查,现将材料总结出来,以供参考:

  • 标签: 船舶 鼠情监测 卫生控制
  • 简介:目的分析常熟港国际航行船舶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原因,为促进船员健康,制订船舶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靠泊常熟港的国际航行船舶,定期监测与评价船舶环境质量。监测项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照度、噪声、CO、CO2、甲醛、粉尘、空气细菌总数。监测地点包括餐厅、宿舱、卫生间和机舱。结果共监测常熟港国际航行船舶60艘船次,不同测定地点的风速、二氧化碳、甲醛、照度测定值、温度、噪声测定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船龄的相对湿度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着重关注船龄较老的船舶,加强机舱的卫生监测,改善轮机工的工作环境,确保船舱环境质量,提高船员健康水平。

  • 标签: 国际航行船舶 卫生监督 环境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蠓类的情况,为控制蠓类输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秦皇岛港检疫锚地在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的生活区内采集蠓类,计数和分类鉴定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艘入境船舶中携带蠓类阳性船舶66艘,阳性率高达75.86%(66/87),共3属;其中携带吸血蠓类的船舶24艘次,阳性率为27.59%(24/87);已鉴定的吸血蠓类为3属12种,其中狂怒库蠓、码克库蠓、细齿蠛蠓和丰硕细蠓属国外蠓种,为国内首次在国际航行船舶上发现.[结论]调查证明了蠓类特别是吸血蠓类可由国际航行船舶携带从国外输入,且阳性率之高、种类之多实属罕见,该项研究在医学媒介生物通过交通工具输入方面是一项重大发现,监测工作仍在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中.

  • 标签: 国际航行船舶 蠓类 监测 调查 种群
  • 简介:目的探讨国际航行船舶传入蜚蠊风险情况及其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口岸信息管理系统》内提取相关研究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筛选。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消除各变量间干扰因素后可见,对国际航行船舶外来蜚蠊传人存在影响的因素包括总吨位、船龄、船舶类型及卫生状况(P〈0.05)。结论对国际航行船舶传入蜚蠊风险性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分析.可有效提高口岸拦截水平,提高一线船舶卫生检疫和监督水平。

  • 标签: 国境航行船舶 蜚蠊 LOGISTIC回归
  • 简介:[目的]了解掌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蝇类的情况。[方法]在锚地采集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蝇类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0艘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中携带输入性蝇类阳性船舶426艘,5~7月船舶阳性率平均为72.73%;月最高阳性率达95.00%(2001年6月);已鉴定确认的蝇种达46种,大头金蝇为优势蝇种。[结论]调查证明了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蝇类的情况相当严重,应制定科学有效措施控制其传入。

  • 标签: 船舶 蝇科 监测
  • 简介:目的了解国际航行船舶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及传播风险因素,探讨船舶突发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方法及控制措施。方法对患病船员便样进行采样化验,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核酸测定。结论患病船员便样检测沙门氏菌核酸阳性。口岸卫生检疫部门应加强卫生监督宣传力度,加强风险排查与处置,防止国际航行船舶发生群体性肠道传染病。

  • 标签: 国际航行船舶 肠道传染病 应急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微循环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对细胞和组织的功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甲襞微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可客观地反映全身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变化。本文旨在探讨潜艇水下远航前后艇员微循环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XQX-IA型微循环显微镜分别于出航前一天和返航后第二天检测57名艇员甲襞微循环,根据田牛氏的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对微循环观测指标进行评分。结果返航后和出航前比较,微循环发生了明显代偿性改变,血流速度减慢,RBC聚集;微血管呈扩张状态;管周有轻到中度的渗出现象。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值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水下长时间潜航可引起艇员微循环发生代偿性改变,微循环检测对评判艇员的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长航后注意改善微循环对艇员健康的恢复将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艇员 水下远航 微循环
  • 简介:本文对国际航行船舶中12名HBsAg无症状携带者自用碗筷、牙刷、茶杯、办公桌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检出HBsAg阳性率18.75%(9/48)。所在船舶的公用碗筷、茶杯、餐厅餐桌均未检出HBsAg阳性。伴HBsAg和伴抗HBe阳性者,其生活用具HBsAg阳性率分别为40.00%(8/20)、3.57%(1/28),有非常显著差异(x~2=10.16p<0.01)。同时提出了HBsAg无症状携带者在船舶中的管理办法。

  • 标签: 船舶HBsAg无症状携带者 生活用具 污染
  • 简介:[目的]系统了解秦皇岛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昆虫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疫锚地对来自国外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蚊类、蠓类和蝇类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3年共调查1200余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来源地涉及亚洲、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29个国家和地区,以亚洲的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主。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中携带传入性蚊类阳性率平均为56.81%(417/734),月最高达93.00%以上,已鉴定确认的蚊种达13种。携带输入性蠓类船舶阳性率高达75.86%(66/87),共8属,已鉴定的吸血蠓类为3属12种,其中狂怒库蠓、码克库蠓、细齿蠛蠓和丰硕细蠓属国外蠓种,并采获1种蠛蠓新种,命名为海神蠛蠓(Lasioheleacymodoceasp.nov.),上述蠓种均为国内首次发现。5-10月携带输入性蝇类的船舶阳性率平均为72.73%(426/740),月最高阳性率达95.00%,已鉴定确认的蝇种达51种。[结论]调查证明了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昆虫的情况相当严重,具有阳性率高,种类多,风险大等特点,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 标签: 船舶 输入性 医学媒介昆虫
  • 简介:目的系统了解莱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疫锚地对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的鼠类、蚊类、蝇类和蜚蠊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分类和制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共调查181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蚊类阳性率为0.5%(1/181),已鉴定的蚊类1种。输入性蝇类阳性率平均为44.7%(81/181);已鉴定确认的蝇种1种。输入性蜚蠊阳性率平均为1.7%(3/181);已鉴定确认的蜚蠊1种。未发现输入性鼠类。结论调查证实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昆虫的情况比较严重.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 标签: 莱州港 入境国际航行船舶 检疫锚地 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
  • 简介:目的系统了解黄骅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疫锚地对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鼠类、蚊类、蝇类、蜚蠊类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分类和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共调查202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蚊类阳性率平均为7.9%(16/202),已鉴定确认的蚊种4种。输入性蝇类阳性率平均为4.5%(9/202),已鉴定确认的蝇种14种。输入性蜚蠊阳性率平均为3.O%(6/202),已鉴定确认的蜚蠊2种。未发现输入性鼠类。结论调查证实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昆虫的情况严重,具有阳性率高,种类多,风险大等特点,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 标签: 黄骅港 入境国际航行船舶 检疫锚地 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
  • 简介:目的系统了解大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疫锚地对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的鼠类、蚊类、蝇类、蜚蠊类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分类和制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1-12月大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共计1108艘次,来源地以韩国、日本为主。其中输入性鼠类平均阳性率为0.27%(3/1108).已鉴定3种。输入性蚊类平均阳性率为6.4%(42/650),已鉴定4种。输入性蝇类平均阳性率为7.0%(78/1108).已鉴定9种。输入性蜚蠊平均阳性率为1.9%(22/1108),已鉴定1种。结论了解2006年大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基本情况,今后应予高度关注。

  • 标签: 大连港 入境国际航行船舶 检疫锚地 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