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牙列间隙除了因正畸治疗设计拔牙而引起的间隙以外,还包括其他各种因素使牙列形成间隙者。例如:各种错颌畸形、先天或后天牙缺失、过小牙和严重的牙体牙周病等。

  • 标签: 牙列间隙 正畸治疗 错颌畸形 牙缺失 牙周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68例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广谱抗生素、全身支持疗法、脓肿切开引流以及清除病灶治疗,而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又采用了自拟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有效的中西药结合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能比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口腔面部 多间隙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80例,给予抗感染、切开引流、冲洗换药、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80例均痊愈。结论明确病因,正确处理原发灶,提高机体抵抗力可以预防口腔颌面部感染。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全身与局部兼顾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颌面部 化脓性感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82例,分析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部位和感染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全身给予支持治疗,抗生素抗感染,局部形成脓肿时,要切开引流彻底清除病灶,可行多切口引流。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80患者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7.5%。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因合并糖尿病并发全身感染而死亡,1例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同时并发面部多间隙感染而死。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同时要注意合并症治疗。

  • 标签: 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磁共振检查显示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患者30例;所有病例均常规行T2WI、T1WI、FLAIR及DWI扫描,其中17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30例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均发生在大脑半球,单侧9例,双侧21例;单发7例,多发24例,呈圆形、椭圆形及蜘蛛网状:直径2~2.5mm;MRI不同序列显示扩大间隙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增强扫描无强化。30例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见于任何年龄组,其中年龄〈20岁6例,20~60岁13例,〉60岁11例。结论:MRI在显示扩大的脑血管周围间隙位置形态、信号特征及强化特点均有典型表现,可以进行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脑血管周围间隙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探讨咽旁间隙感染并发肺栓塞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5例咽旁间隙感染并发肺栓塞患者的早期症状、体征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结果5例均康复出;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预见意识,及时有效的护理,能大大提高咽旁间隙并发肺栓塞的治愈率。

  • 标签: 咽旁间隙 肺栓塞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底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口底多间隙感染36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结果本组患者牙源性感染26例,颌下淋巴结炎2例,扁桃体炎1例,颌下腺炎2例,医源性感染3例,无明确病因者2例。积极采取对症治疗1~5周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应根据个体差异的临床症状,采取相对应的敏感抗生素,适时作切开引流,冲洗换药等综合诊疗措施后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口底多间隙 感染 诊治疗效
  •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常见牙源性感染,及时诊断治疗,预后一般较好。当因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延误治疗时间等因素时会发展成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产生严重的后果。

  • 标签: 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 抗生素 脓毒血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深筋膜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颈深筋膜间隙感染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咽旁间隙感染患者中,2例患者取鼻咽部组织病检,确诊为鼻咽癌;1例转口腔科患者确诊为舌癌;2例因既往有鳃裂囊肿手术病史,未手术治疗。其他患者通过切开排脓引流,应用抗生素等治疗均治愈。颈段食道周围脓肿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2例患者半年内恢复,1例未恢复。结论颈深筋膜间隙感染一经确诊脓肿形成,应及时手术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基础疾病及严重并发症。

  • 标签: 感染 扁桃体周围脓肿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牙列间隙患者修复前正畸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利用2011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接诊的83例成人牙列间隙患者就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83例患者,均治疗有效,37例明显有效,占44.58%;不良反应1例,剩余82例恢复时间为7至13天,平均9.71.8天;治疗结束40名患者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39例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95.18%。结论成人牙列间隙修复前正畸治疗对患者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更大范围的推广。

  • 标签: 牙列间隙 正畸治疗 修复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0例。结果老年组由牙源性因素造成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生率为94.4%。老年组患牙来源主要为残根及残冠(占54%)。老年组口腔颌面部受累间隙数量和住院天数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老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由牙源性因素造成,患牙来源主要为残根及残冠,口腔颌面部受累间隙多,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治疗中应充分重视。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例咽旁间隙病患者进行MRI诊断,总结咽旁间隙肿瘤的MRI特点,评价MRI对咽旁间隙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咽旁间隙肿瘤20例,全部行MRI检查,一段时间后分析观察结果。结果腮腺深叶来源肿瘤9例,其中良性混合瘤5例,恶性肿瘤4例,肿瘤与腮腺深叶间的脂肪间隙消失,颈内动脉无或向后稍移位。颈动脉鞘来源肿瘤10例,与腮腺深叶间的脂肪间隙存在,颈内动脉均明显向前移位。其中神经鞘瘤8例,迷走体瘤2例,后者可见明显流空。来自三叉神经的神经鞘瘤1例,与腮腺深叶的脂肪间隙存在,颈内动脉无移位。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主要来自腮腺深叶和颈动脉鞘,MRI是鉴别咽旁间隙肿瘤最可靠的影象学检查方法,值得面向大众推广。

  • 标签: MRI诊断 咽旁间隙病变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理解颈部间隙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在CT和MRI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的颈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CT检查40例,MRI检查10例。结果CT和MRI对颈深筋膜及各间隙的形态及毗邻关系可清晰显示,结合颈部肿瘤的好发部位和影像特点,可作出相对准确的诊断。结论颈部肿瘤的诊断,准确的定位是关键。

  • 标签: 颈部间隙 解剖 颈部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有。方法临床治疗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果12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片在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修补中方法要领及优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所做53例平片在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修补中的经验。结果本组53例,包括Ⅰ型疝16例、Ⅱ型疝27例、Ⅲ型疝10例,其中49例得到随访,随访率为92.4%。随访时间3-15月,平均7-8月。术后发生阴囊水肿1例,慢性疼痛1例,未发生感染、复发、睾丸萎缩、射精痛等并发症。结论使用平片在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并防止复发,是一种有效的无张力修补方法,实践证明,此方法创伤小、恢复快、舒适度高、费用低廉,符合当今疝外科的需求。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成人牙列间隙患者采用正畸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53例成人牙列间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成人牙列间隙患者在实施正畸修复综合治疗之后,临床疗效令人非常满意牙齿咬牙合功能良好,发音准确,效果美观;并且都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正畸修复综合疗法治疗成人牙列间隙患者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疗效,为牙列间隙患者的修复提供了很好的临床条件,通过辅助性正畸治疗,为临床修复提供了良好条件,其修复过程具有固位性、稳定性、美观性等诸多特点。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列间隙 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