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吃过午饭,12岁的女孩琳琳按照骨科专家的要求下床活动,短短2分钟一共走了10步。童话(海的女儿)中美人鱼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一样痛苦。而现实中,琳琳每走一步.也要咬紧牙关,忍住疼痛,坚持再坚持,固定支架的左腿不时有血渗出。这几步走下来,琳琳就痛得全身大汗。可小姑娘却咬紧牙关,表现出丝毫不痛的冷静表情。

  • 标签: 病理性 骨延长 短肢 治好 下床活动 骨科专家
  • 简介:据研究表明:虽然多项研究表明人的自然寿命能达到100岁以上,但因为种种原因,大多数人都活不到这个岁数。

  • 标签: 自然寿命 长短 衰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后期待时间长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观察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28例,根据不同孕周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孕28-33+6周组(58例)和孕34-36+6周组(70例),观察两组期待时间长短及孕产妇和早产儿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孕28-33+6周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缺血缺氧性脑病及绒毛膜炎均明显高于孕34-36+6周组;

  • 标签: 胎膜早破 期待时间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 800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患者,数字表方法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对工作认可度、留置时间、留置过程并发症率。结果:实验组对工作认可度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留置过程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留置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效果确切,留置时间和多种因素相关,做好相关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长短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累计在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间抽取留置针输液治疗患者80例,查阅并记录与选取患者相关的各项资料,对比分析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大于60岁、缺乏留置针相关知识、存在留置针并发症、输入刺激性强药品等属于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性别构成、抗生素使用、卧床等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较多,应当针对这些因素开展有效的护理对策,从而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案例回顾分析了解腔内治疗尿管留置患者术后尿道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53例腔镜治疗泌尿外科患者根据术后(留置尿管)拔管时间的不同分别纳入A、B、C三组,A组患者于术后24h内完成留置尿管拔除操作,B组患者于术后24-48h内完成留置尿管拔除操作,C组患者于术后48h以后完成留置尿管拔除操作。结果:术后24h内拔管A组患者术后尿频、尿痛、一过性发热、血尿、腰痛、风险总发生率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数据分别为2(3.92%)、1(1.96%)、0(-)、0(-)、2(3.92%)、5(9.80%)、1(1.96%),术后24-48h拔管B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2(3.92%)、2(3.92%)、1(1.96%)、1(1.96%)、2(3.92%)、8(15.69%)、3(5.88%),术后拔管时间>48h的C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6(11.76%)、4(7.84%)、3(5.88%)、2(3.92%)、5(9.80%)、20(39.22%)、6(11.76%)。结论:腔内治疗尿道置管留置时间越长,尿道感染发生率越高,应于术后48h完成留置尿管拔除工作。

  • 标签: 腔内治疗 留置尿管 泌尿道感染 临床体会
  • 简介:<正>科学管理能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观念近年来逐步被各级卫生行政领导和基层管理干部所认识。我国基层卫生管理干部由于多为医药卫生专业出身,缺乏科学管理知识而常感到工作棘手,因此,他们希望接受卫生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的要求日益强烈。为此,我院在开设了卫生管理大专学历教育,岗位证书教育的基础上,又于1990年10月至11月开办了乡(镇)卫生院长短期培训班,以适应卫生管理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总结经验,使短期培训科学化,制度化,作者拟从

  • 标签: 课程设置 卫生院 卫生管理学 短训班 卫生事业发展 卫生管理专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硬膜外试验剂量与追加剂量间隔时间长短对阻滞效果的影响,提示麻醉中在时间控制上可能因为小小疏忽,却会给病人带来难忘痛苦。方法符合条件剖腹产病人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实验剂量3分钟后追加首次剂量;B组60例,试验剂量6分钟后追加首次剂量。结果两组病人年龄、体重、局麻药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阻滞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在临床上应用普遍,阻滞效果好坏虽与操作技术、局麻药用量、种类、浓度有关,但麻醉者是否认真也很重要,因为仅试验剂量与追加剂量之间几分钟的时间差别,效果就有很大不同。

  • 标签: 硬膜外 首次剂量 追加剂量 间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摄影在老年患者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6份摄的老年人胸片328例进行分析。结果照片中甲级片为284例(86.6%),乙级片为44例(14.4%),无丙级片和废片的产生。病变的检出率动脉硬化180例(54.9%),心影增大86例(26.2%),陈旧性病灶70例(21.3%),慢支、肺气肿42例(12.8%),胸膜增厚及钙化36例(11%),肺部感染28例(8.5%),胸腔积液6例(1.8%),占位性病变8例(2.4%),结节和纤维增生14例(4.3%),肺纹理增粗和紊乱14例(4.3%)起博器和冠脉支架术后8例(2.4%),肺术后改变6例(1.8%),先心2例(0.6%),胸廓畸形2例(0.6%)。结论数字化摄影能提高老年人的胸片图像质量病变的检出率,适合对老年患者的检查。

  • 标签: 数字化摄影 胸部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摄影在胸部X线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2016年放射科拍摄的数字化胸片及普通胸片各800张,比较两种胸片对肺癌及肺部感染的诊断情况及胸片的质量。结果(1)数字化胸片对肺癌及肺部感染的诊断率分别为80.0%与85.0%,对比普通胸片的诊断率68.0%与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数字化胸片中甲级片的数量明显高于普通片中的数量。(p<0.05),而废片、乙级片及丙级片的数量均明显少于普通胸片(p<0.05)。结论数字化胸片对肺部病变诊断率更高,胸片质量更好,在胸部X线摄影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数字化摄影 胸部X线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片与普通X线片图像质量的优劣。方法对200张胸部CR片与200张胸部普通X线片进行比较,计算CR片与普通X线片的甲级片、乙级片、丙级片以及废片的百分比。结果CR的甲级片率为80%,普通X线片的甲级片率为62.0%;CR的乙级片、丙级片、废片率均低于普通K线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R的分辨率高于普通X线片,有利于临床诊断要求。

  • 标签: CR X线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放射摄影乳腺钼靶摄影成像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乳腺钼靶放射摄影,对乳腺癌的各项X线的征象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30例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3例患者为浸润性小叶癌,2例患者为浸润性黏液腺癌,3例患者为导管内癌,12例患者为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有7例患者癌变区出现结节,5例患者的癌变区边界不清晰,1例患者的癌变区边界清晰。36例患者出现肿块,其中8例患者肿块为毛刺征,15例患者为分叶征,1例患者为透亮环征,20例肿块边缘模糊,1例肿块边界较为清晰。有25例患者癌变区发生钙化,其中8例为成簇泥沙样钙化,2例为小杆状钙化,1例为小叉状钙化,1例为沿导管分布的线性钙化,10例为混合型钙化,1例为单纯性成簇泥沙样钙化,1例为结构扭曲紊乱性钙化,1例为片状致密影钙化。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钼靶放射摄影,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展较为准确的反映,能够对乳腺癌进行及时的发现、及时的诊断并及时的治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乳腺钼靶摄影成像 放射摄影 乳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床边摄影在婴幼儿胸部摄影的价值。方法实现了普通X线摄影数字化,使传统的X线摄影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突破了传统摄影技术的固有局限性。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患儿胸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张优质的胸片能给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0~2岁的婴幼儿多采用床边胸部摄影。通过对100例有呼吸道病变的0~2岁婴幼儿采用此方法检查,报告如下。

  • 标签: 计算机X线摄影(CR) 婴幼儿 床旁胸部摄片
  • 简介:1994年夏季炎热的日子里,以拍摄彩色婚纱摄影而蜚声京城的京港合资情浓丽舍影楼悄悄地关张了。这无疑是影像业面临激烈竞争挑战的一个严峻的信号。与此同时一股挡不住的黑色旋风却习卷着古老的京城。

  • 标签: 艺术摄影 京城 影像业 婚纱 激烈竞争 人像摄影
  • 简介:摘要我院放射科从普通模拟X线机摄影、暗室洗片到初始CR数字摄影、明室打片是个跨越性转变。沿用了几代人的普通X线摄影技术一下转入初始数字化影摄,工作方式有许多不同。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摸索、研究对CR的摄影技术有了了解并使胶片甲片率有了明显提高,给诊断工作带来了方便,更有效的保障了医院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 标签: X线摄影 CR摄影 使用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X射线的摄影技术的摄影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操作中的方法和程序。结论严格的进行X射线的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可以对于患者的诊断有很好的帮助。

  • 标签: 上肢 X线 摄影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在床边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0例床边病人采用CR投照得到的800张图像,对其质量、临床应用价值及灵活性尽享系统评估。结果100%的图像能够达到临床诊断的需求。结论高质量完成床边CR摄影检查不仅可以减轻临床病人的痛苦,而且图像质量、清晰度完全高于传统胶片/增感屏系统,可以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影像资料,满足诊断要求,对病人治疗方案的改进和病情的迅速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计算机X线摄影(CR)床边摄片胶片/增感屏系统后处理(post-prose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