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简化改良白膜法,提高血小板(Pt)的回收率、降低浓缩血小板中WBC、RBC的残存。方法采用新工艺、器材如新型血袋、自动分浆仪、离心悬挂器等。结果改良的白膜法(改良的白膜法NBC)所制备的PCPt(7.8±2.9)×10加/2、RBC(O.008±O.006)×109/2、wBc(0.8±O.4)×106/2、血小板回收率(82.1±7.2)%。结论改良的白膜法简化了操作、提高了血小板的收集率,各项指标都可以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 标签: 改良白膜法 血小板去除法/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全程质量管理追溯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消毒供应中心按标准化流程集中对再生器械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发放,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实施全程质量追溯管理。结果器械装配符合要求,无菌质量合格,记录具有可追溯性。有效地保障器械使用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举证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质量 追溯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腔器械手工清洗的方法,改善清洗消毒质量。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收回的400件官腔器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件。观察组的器械采用浸泡、刷洗、超声机清洗、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入清洗消毒机。对照组器械采用浸泡、刷洗,直接进行清洗消毒机清洗。清洗后用带光源放大镜肉眼目测方法和棉签擦拭的方法检测是否有污渍及残留物。结果观察组200件管腔器械消毒后目测与放大镜检查法合格率为97.5%,ATP生物荧光检查法合格率为94.5%。对照组检查合格率依次为85.5%和82.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刷洗、超声清洗、高压水枪清洗对管腔器械等清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清洗质量,有效去除生物膜,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

  • 标签: 消毒中心 管腔器械 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手工清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300件手工器械展开研究,随机将300件器械划分为A组(n=100件)、B组(n=100件)、C组(n=100件),A组行纯化水消毒,B组采用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等清洗操作;C组采用冲洗、洗涤、漂洗、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终末漂洗等清洗流程;比较A、B、C组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结果A组、C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比B组高,A组和C组并不存在消毒剂残留器械,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手术器械若使用纯化水煮沸消毒方法,这些器械不需要进行终末漂洗操作。使用化学消毒之后的手术器械必须给予终末漂洗,以此提升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 手工清洗流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活性。方法测定机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体外激活程度。结果手工浓缩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激活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采集血小板的方法均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研究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治疗各种原因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出血。方法目前,临床应用的血小板主要有单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浓缩血小板,由于单采血小板的捐献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所以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已逐渐成为临床血小板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果;利用普通无偿献血者捐献的全血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可使全血中的血小板得到充分利用。结论本站采用血小板专用滤器以每14u为一个治疗量,制备汇集滤白混合血小板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浓缩血小板 深低温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行手工缝方法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2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工缝合进行回顾性体会。结果术后发生1例吻合口瘘。结论采用人工缝合法与使用吻合器方法进行吻合效果差别不大,吻合确切。

  • 标签: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 手工缝合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手工交叉配血的工作流程,减少由工作人员非技术因素,而导致定型或配血错误的情况发生。方法设计一种新交叉配血试管架,此本试管架共分以下几个分区1、病员标本区;2、献血者标本区;3、交叉配血检验次侧样本区;4、交叉配血检验主侧样本区;5、血型试验区;6、自身对照区。本试管架在制作的过程中对上层的平面应用不同颜色的框线或实物横隔以区分不同的分区,并用文字对各区标本孔进行标示,可以采用三层式,底层、中层和上层的平面结构一致,孔径的直径以稍大于常用检验试管的直径(12mm-14mm)为宜,尺寸以长270mm、宽110mm、高70mm左右为宜,底层可制成U型。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放置献血者标本、交叉配血标本、定型标本的孔数。结论本试管架解决了目前医院在交叉配血工作中无专用试管架的不足之处,可以统一工作人员的手工交叉配血流程,避免反复取样,交叉污染,遗漏,错加血样等现象。具有结构紧凑、制造简便、使用方便,为医院交叉配血试验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新型试管架。

  • 标签: 交叉配血 试管架
  • 简介:我所办公室是一个业务办公室,现有六名工作人员(正、副主任,医师,英语翻译,图书管理员,打字员各一名)。自1985年以来,办公室在所长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科、站的支持下,按照本身的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做好所领导的参谋助手工作的。

  • 标签: 参谋助手 副主任 卫生检疫 图书管理员 工作职责 工作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复用手术器械清洗工作中开展手工预处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们医院所选取的复用手术器械根据随机法施行分组,对照组器械接受直接机械清洗,研究组器械接受手术预处理之后机械清洗,对比两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复用手术器械,为其开展手术预处理,能够显著提升清洗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复用手术器械 手工预处理 清洗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干化学尿液分析法与手工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门诊与住院患者的320份尿液标本,采用干化学尿液分析法与手工法进行平行测定,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尿蛋白、白细胞、隐血、红细胞测定结果。结果经干化学尿液分析法检测发现,63例尿蛋白阳性,154例隐血阳性,75例白细胞阳性,80例红细胞阳性;经手工法检测发现,68例尿蛋白阳性,119例隐血阳性,88例白细胞阳性,73例红细胞阳性,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化学尿液分析法与手工法均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必要时必须要结合两者来进行测定,可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 标签: 尿常规检查 干化学分析法 手工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对白细胞(WBC)的检测结果是否一致。方法分别选取白细胞数值(WBC)减少患者50例,WBC正常患者50例、WBC增高组50例分别定为ABC三组,每组分别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血涂片人工分类。结果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检测白细胞ABC三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两者的相关性良好(r>0.900)。ABC三组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手工镜检法结果数据明显高于分析仪结果(P<0.01);单核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手工镜检法结果明显低于分析仪结果(P<0.01)。结论分析仪对白细胞有良好的筛选功能,可灵敏、准确、快速的对白细胞进行分类,但异常细胞检测能力存在不足,需要与手工镜检法结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手工镜检 白细胞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工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研究。方法对874例(1048眼)基层医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手工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规范术后护理、观察术后视力、总结手术方法。结果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护理易于规范;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方法较超声乳化易于掌握。结论该术式切口小,愈合快,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设备要求低、术后护理易于规范,只要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细节及技巧,即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在基层医院和卫生院均可推广。

  • 标签: 手工 小切口 白内障摘除 基层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我院消毒供应室对回收的复用器械两种手工清洗方法,并对清洗质量进行检测对比。方法传统组采用医用纯碱清洗、0.5%84溶液浸泡消毒、石蜡油上光,改进组应用规范的手工清洗程序加规范使用酶洗液、除锈剂、防锈润滑剂,清洗后对两组进行目测、放大镜检测和隐血测试。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改进组的清洗质量明显优于传统组,改进组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为99%,隐血测试阳性率仅为3.66%,而传统组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为86.33%,隐血测试阳性率达4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手工清洗加规范使用酶洗液、除锈剂、防锈润滑剂的清洗方法是基层医院最为理想的清洗方法。

  • 标签: 复用器械 规范清洗 质量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工计数法与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180例需要进行血小板测定的患者,分别使用手工计数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比较两种方法对血小板测定的平均数据。结果当血小板小于20×109/L、(20~50)×109/L以及大于400×109/L时,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细胞分析仪的速度评分、重复性评分、工作效率评分均高于手工计数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小板计数在正常参考范围或者接近正常范围时,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反之则使用人工计数法,两种方法合理应用,安全性好,值得推荐。

  • 标签: 手工计数法 细胞分析仪 测定 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