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气囊止血和旋压止血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止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缺点。方法: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旋压止血组和气囊止血组,每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以及压迫后发生局部的并发症。结果:旋压止血组止血成功率高于气囊止血组,且止血时间更短(P〈0.05)。此外,与气囊止血组相比,血肿和淤青在旋压止血组中的发生率较低(P〈0.05),但是皮损以及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桡动脉穿刺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而言,旋压止血的止血效果可能优于气囊止血

  • 标签: 桡动脉止血器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女性接尿在骨科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分析。方法对我科50例骨科住院的女性患者采用自制女性接尿,对比既往的导尿方式,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尿路感染率、尿道损伤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尿路感染率、尿道损伤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恢复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女性接尿在骨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吉妮柔适宫内节育避孕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自愿放置节育避孕的女性90例分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放置支架型宫内节育;吉妮柔适组则采用吉妮柔适宫内节育。就两组受试者5年妊娠率和5年连续使用率、脱落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吉妮柔适组5年连续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吉妮柔适组脱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吉妮柔适组受试者5年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吉妮柔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吉妮柔适宫内节育避孕效果确切,可有效延长使用时间,降低脱落率和妊娠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吉妮柔适宫内节育器 避孕效果
  • 简介:目的探索铁路伙食团中安全的控鼠措施。方法随机选取天津铁路辖区内5所伙食团,分别观察电子驱鼠器使用前后的驱鼠效果。结果5个伙食团平均鼠密度为10.03%,电子驱鼠连续使用1d后的伙食团平均鼠密度为8.56%,连续使用7d后的伙食团平均鼠密度为1.84%。结论电子驱鼠起效速度慢,但随着使用时间变长,效果逐渐增加;电子驱鼠简单实用,成本较低,在对灭鼠和安全性有双重要求的场所适宜推广使用。

  • 标签: 电子驱鼠器 铁路 伙食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播放播放口令操在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下肢骨折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功能锻炼方法的基础上,再使用播放播放口令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功能锻炼的正确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满意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播放播放的口令操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提高锻炼技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播放器 功能锻炼 骨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起搏植入术后电极移位的发生。方法以3例起搏术后电极移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PDCA循环对起搏术后电极移位问题进行现状评估,找出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加以实施、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结果经PDCA循环,提高护理质量后,3例电极复位术后患者均未发生电极再次移位。结论PDCA循环可有效找出起搏植入术后电极移位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从而减少起搏植入术后电极移位的发生。

  • 标签: PDCA循环 起搏器电极移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宫内放置节育设备的患者行优质干预的价值。方法抽选300例因展开宫内节育放置术、于2016年02月-2017年02月间入我站的患者,以干预流程的差异为依据分组行一般干预的150例属甲组,行优质干预的150例属乙组,统计两组疼痛指数、失血量、满意度及其经期延长期等,并作比较。结果甲组150例疼痛状况计(1.98±0.81)分,乙组150例(1.44±0.42)分,(P<0.05);此外,甲、乙两组失血量、满意度及其经期延长期等均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需要节育的患者,在展开宫内节育放置术的基础上,通过施以优质干预,可促进转归。

  • 标签: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 失血量 疼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56例植入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起搏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56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随访1-27个月,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起搏功能测试正常,无误感知,误放电现象。结论通过56例患者的护理,认为术前应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需加强心电检测,预防伤口感染,指导患者活动,并进行定期的随访指导,优化起搏参数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力衰竭 起搏器 除颤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痔上黏膜钉合术与传统手术的护理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痔患者100例,其中以吻合痔上黏膜钉合术治疗患者50例(观察组),以传统手术治疗患者50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平均住院天数和恢复工作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以判定吻合痔上黏膜钉合术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上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组间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吻合痔上黏膜钉合术治疗重度痔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 传统手术 护理效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发阵发性房颤后的动态心电图显示特点,分析发病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我院就诊的50例质性心脏病伴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评定。结果在50例质性心脏病伴发阵发性房颤患者中,30例为高脂血症;其中合并20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5例肺部病症、4例脑梗死、5例高血脂、2例病窦综合征、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其中记录阵发性房颤106次,发作高峰比较最低000,最高600。结论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是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器质性心脏病 阵发性房颤 心电图显示 价值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佩戴R95活性炭呼吸是否可以减少多环芳香烃(PAH)的摄入量,分析R95活性炭呼吸对减少氧化产物吸入的作用,方法:选取44名街道工作人员,将其按照数表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每组22名。观察组连续2d工作时间佩戴呼吸,对照组则连续2d工作时间未佩戴呼吸,运用气相色谱法和(或)高分辨质谱法检测羟基多环芳烃(OH-PAH)。结果:在两组受试者中,出租车司机占38.6%,街头小贩占34.1%。尿液中1-羟基芘浓度(1-OHP)的基线肌酐校正水平比其他国际标准高:1020ng/g肌酐(IQR:604~1551)。佩戴R95活性炭呼吸对1-OHP水平无显著影响,乘数效应1.00(95%CI:0.92~1.09);对其他OH-PAHs亦无显著影响,1-羟基萘(1-OHN)例外,乘数效应0.86(95%CI:0.77~0.96)。结论:街道工作者的尿PAH含量较高。在大城市中空气高度污染的地区内,佩戴R95活性炭呼吸并不会影响尿OH-PAH水平,除1-OHN例外。缺乏效果可能是因为R95活性炭呼吸无法有效地过滤气相PAHs。此外,检测出的高浓度尿OH-PAHs,提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的必要性。

  • 标签: 尿液 污染 城市 多环芳烃(PAH) 1-羟基芘 呼吸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儿哮喘实施压缩式吸入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一共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2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氨茶碱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抗感染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特布他林、布地奈德等药物运用欧姆龙压缩时吸入雾化吸入治疗。治疗3d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8.18%,两相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空气压缩式吸入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等药物,有良好的效果,安全性高,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 标签: 幼儿 哮喘 雾化吸入 布地奈德 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环氧乙烷灭菌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氧乙烷水平和分布,确定职业病防治关键控制点。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环氧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对某医院环氧乙烷灭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灭菌过程中空气中环氧乙烷浓度为0.01mg/m^3;灭菌完成后打开炉门至处理灭菌包完毕过程中空气中环氧乙烷浓度为0.82mg/m^3,灭菌房内空气中环氧乙烷残留量达2.56mg/m^3;灭菌后抽风0.5h后,灭菌包内环氧乙烷残留量达142.59mg/m^3;灭菌后抽风2h后,检测灭菌包内环氧乙烷残留量为45.58mg/m^3。结论护士处理灭菌包时接触环氧乙烷浓度超标,关键控制点为取件、灭菌包处理操作及设备事故状态。

  • 标签: 环氧乙烷 灭菌器 职业病危害 关键控制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封闭式负压吸引在感染伤口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8例重度污染伤口,分3组,每组16例,分别应用腹膜外留置自制简易封闭式负压吸引,传统伤口皮片引流及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直接缝合伤口。结果经简易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组的患者与传统皮片引流及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缝合患者对比,伤口的一期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简易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能有效控制伤口渗液及感染,增加创面血运,可明显提高污染伤口的一期愈合率及伤口的愈合时间。

  • 标签: 自制负压吸引器 污染伤口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量表法将9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膈肌起搏治疗,疗程为6周,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肺功能(FEV1、膈肌移动度)及记录封管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提高、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肺功能(FEV1、膈肌移动度)、封管率差异更显著。.结论体外膈肌起搏对气管切开患者的肺功能有积极治疗作用,且能加快封管时间。

  • 标签: 体外膈肌起搏器 气管切开术后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吻合吻合术在直肠癌手术保肛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22例直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经腹切除吻合吻合术(观察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22例直肠癌采取经典Dixon手术(对照组)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0±31min、250±3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0±27ml、550±36ml;住院时间分别为105±15d、164±25d;日排便次数分别为31±16次、59±12次。近期并发症吻合口瘘分别为0例、3例;吻合口术后出血分别为0例、3例;控便能力正常分别为19例(8636%)、13例(5909%)。远期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和(或)复发分别为1例、4例。两组对应参数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吻合吻合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及例数少、术后并发症少、排便功能也多数趋于正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其手术指征也得到进一步扩大,是中低位直肠癌成功保肛治疗的首选方案。

  • 标签: 吻合器吻合术 Dixon手术 直肠癌 临床价值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室行留置静脉针联合采血采血血标本溶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1-2016.3收治的急诊室需要静脉输液与静脉采血患者246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所有对象一般资料,对比其中发生溶血事件与无溶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引起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结果所选患者中246例在急诊输液并采血期间发生溶血事件,调查发现采集部位、试管类型、采血月份等均是导致溶血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得以证实。结论留置静脉针联合采血采血存在风险因素较多,会发生溶血事件。

  • 标签: 急诊室 静脉留置针 采血器 采血血标本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子宫内膜采集在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84例子宫内膜癌高危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采用子宫内膜采集采集标本。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行诊断性刮宫的1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采集标本需要的采集时间、出血量、疼痛评分(VAS)、宫颈扩张率以及取材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采集标本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减少,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取材满意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VS98.35%P>0.05);观察组患者的宫颈扩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89%VS9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采集采集子宫内膜细胞及组织具有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疼痛程度小的优点,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筛查。

  • 标签: 子宫内膜采集器 诊断性刮宫 子宫内膜癌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在门诊手术中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手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为患者提供充分的心理护理,规范备皮,准备好器械、药品;术中积极配合医师,加强对患者心理辅导;术后做好针对性护理宣教。结果手术均采用包皮环切吻合完成。术后患者切口愈合良好,阴茎外观美观。结论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切割吻合一次完成,微创、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美观、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一次性 包皮环切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