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采取对应的解决方法。方法选取近30年期间内在该院进行急诊护理工作的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给予30名护理人员均提供关于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问卷,根据护理人员的作答结果研究分析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并及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认为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依次为:认为影响因素为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的有12名(40.00%)、认为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的有6名(20.00%)、认为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较差有5名(16.67%)、认为影响因素为治疗器械、药品准备不足的有4名(13.33%)、认为影响因素为操作不规范的有2名(6.67%)、认为影响因素为急救护理能力较差的有1名(3.33%)。影响因素为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沟通问题的显著高于其他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有利于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明显增强急诊护理安全性,降低急诊治疗后的死亡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影响因素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病情、不同年龄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病情变化交织着多种因素,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很难理解。因此,急诊科成了产生护理纠纷的高发区。文章针对急诊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该采取的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风险
  • 简介:摘要作为危重患者诊疗的首要选择,急诊科是患者抢救以及复苏的重要诊室,在诊断以及治疗之后,还需要进行医院科室之内的转运。在进行医院之内的科室转运过程中,虽然只是需要几分钟或者是几十分钟,实际上却存在着非常多对生命造成威胁的隐患,诸如,窒息、休克、输液中断等等。医院之内的风险过大,优质护理服务对保证医院之内的转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对策作了分析,为提升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打下了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7%,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3.3%。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7%。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护理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急诊患者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室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的急诊患者共计6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抢救物品完好率、护理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缺陷发生率、抢救物品完好率、护理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整体护理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 护理风险管理 安全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护理开展质量持续改进对提高急诊质量的有效性。方法我院急诊护理工作自2014年开始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对策,以2014年前作为实施前调查数据,实施前后分别抽取65例患者进行调查,对比实施前后急诊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数据显示,实施前后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4.61%、98.46%;实施前后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5.38%、1.53%;实施前后护理满意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工作中采用质量持续质量,可促进急诊质量明显提高,降低护患发生率,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科 持续质量改进 急诊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合急诊护士的绩效考核办法,有效稳定急诊护理队伍,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2014年8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根据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细则确立考核维度,制定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结果纳入个人绩效分配。对绩效考核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护士综合满意度与调动/辞职率的(综合满意度、护士调动/辞职率、弹性排班、绩效分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绩效考核实施后的护士综合满意度与调动/辞职率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和实施后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急诊护士队伍稳定,护理质量持续提升。结论实施急诊护理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不同护理岗位工作强度、难易程度以及岗位风险,及护士的自身价值。

  • 标签: 急诊护士 岗位管理 绩效考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占骨折总数的1~3%,多由高能外伤所致,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致残率高达50~60%。最严重的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救治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可达10.2%。据统计,骨盆骨折中50-60%由汽车车祸造成,10-20%是由于行人被撞,10-20%为摩托车外伤,8-10%为高处坠落伤,3-6%为严重挤压伤。骨盆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常常导致大出血,且多数患者合并多发伤,伤情严重,部分患者由于处理不及时或不当而死于失血性休克。要从护理角度进行早期观察、早期复苏、急救评估,密切观察病情,抢救休克,处理泌尿系损伤,加强对患者出血情况及创口的判断;及早发现并发症,为骨盆骨折的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在急救时做到抢救患者的生命,再考虑功能恢复,根据患者情况,做好术前及术中急救,尽最大努力抢救患者生命,减少致残的发生率,现就16例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抢救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总结有效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7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配合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中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3例;对照组中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10例。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2%,干预组患者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帮助患儿改善病情,使患儿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诊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24%(80/8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0.95%(68/8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中开展,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护理中的护理方法与护理疗效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均为31例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急诊优化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反应情况。结果无论是在抢救成功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观察组的31例患者数据显示均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普遍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用急诊优化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适合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急诊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是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由于其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使得对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急救医学的要求,急诊护理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势在必行。

  • 标签: 急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小儿热性惊厥急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6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热性惊厥患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40例。对照组热性惊厥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热性惊厥患儿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82.50%)对比对照组热性惊厥患儿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热性惊厥患儿意识恢复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在急救与护理过程中应给予具体措施,通过对体温的严格控制,可以有效控制惊厥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减少惊厥的复发率及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小儿热性惊厥 急诊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急诊护理中加强具有急诊护理特色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模式与加入急诊护理特色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4%,观察组为94%,组间差异显著。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79.21±1.53)分。观察组为(92.91±1.63)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护理特色健康教育可显著提升患者对急诊信任程度与满意度,同时可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健康教育 急诊护理特色 满意度 护理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宫外孕患者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方法收取我院55例急诊宫外孕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将两组急诊宫外孕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5.29±2.15)d、手术时间(3.02±1.44)h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急诊宫外孕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10.7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诊宫外孕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不仅能缩短患者住院平均时间、手术时间,还能减少急诊宫外孕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宫外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改进前,医院共开展急诊急救314例,2015年改进后,急诊急救340例,优化内容包括制定胸痛、气促、创伤病种的必需护理内容,进行培训,成立3人护理小组,明确分工,优化护理程序,院内收治候诊区据意识状态、APACHEⅡ评分快速识别患者危重程度安排急救秩序。结果改进后,抢救成功率、生命体征测量3项及以上率、患者获得现场人员干预率、现场急救1h内诊断率高于改进前,急救过程中出现危象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提高了抢救护理的效用。

  • 标签: 急诊 抢救 急诊护理流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细节护理提高急诊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诊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为30例,分别给予相对应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各项比较均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组间对比存有较大差异,纳入统计学范畴有意义(P<0.05)。讨论细节护理急诊内科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 急诊内科 急诊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