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方法将PDA应用在门诊输液中执行,扫描病人液体及腕带信息匹配合再为病人输液。结果避免了人为查对时的慢性思维以及查对不严格导致的差错,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结论PDA的使用,实现信息采集,身份识别和信息核对,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PDA技术 静脉输液 差错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后出血的分析,针对产后出血病因,及时治疗,做好预防,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元月至2009年6月产后出血88例,以宫缩乏力所致出血为首位,病理妊娠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软产道损伤等。产后出血治疗予加强宫缩、宫缩药物使用、按摩子宫、裂伤缝合、B-Lynch缝合术。结果88例产后出血中宫缩乏力72例,胎盘因素10例,软产道损伤6例。经相应处理后产后出血88例均康复出院。结论产后出血及时发现,抢救措施及时,效果良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分析 产后出血
  • 简介:现将我院妇产科2000年1月2006年12月88例产后出血进行临床分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我院妇产科2000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分的足月产妇489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44岁,21-30岁(90%)。初产妇4000例(81.73),经产妇894例(18-26)。

  • 标签: 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 足月产妇 临床资料 妇产科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病因、发病年龄、孕产次、治疗方法与预防结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的88例前置胎盘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前置胎盘与多次流产,中期妊娠引产、刮宫多次妊娠宫产等密切相关,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结论剖宫产其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本病预防为主,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减少引流产次数,降低前置胎盘发病率。

  • 标签: 前置胎盘 发病原因 剖血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在对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住院的内科疾病患者88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常规专科护理,而对治疗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加用心理护理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康复速度,对我院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结果心理护理对内科疾病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治疗组当中的患者无论是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还是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得分均要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疾病病因相对比较复杂,治疗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对内科患者进行专业的护理并加用心理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对减少患者负性心理情绪的出现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内科患者 心理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8例肺结节患者的快速康复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起始-截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7月-2022年6月,共纳入观察对象88例,均为肺结节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共两组,每组44例),一组快速康复组实行快速康复治疗,一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快速康复组中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快速康复组中患者肺部感染、胸腔漏气、胸腔积液、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治疗应用于肺结节患者中,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可参考应用。

  • 标签: 肺结节 快速康复 术后并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当代心脏病学的两大流行病学之一。随着动态心电图等心电监护技术的普及,长R-R间期房颤情况愈加多见。发病时常导致患者心慌、心悸、晕厥、黑朦、心力衰竭,脏器供血不足,血栓形成及栓塞等,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致死、致残。本文从长R-R间期房颤的病因、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防止此类患者发生意外伤害,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长R-R间期 房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0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仪24小时记录60例患者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长RR间期发生总次数及昼夜发生频率的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发生1.5秒以上的长R-R间期共1286次,其中夜间966次,占75%。白天320次,占25%。发生频率夜间明显高于白天。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并长R-R间期是,应检测长R-R间期发生的频率,发生时间,结合临床和病史,除外迷走神经作用及窦房可考虑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必要时行人工起搏器及早给予治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进行分析,探讨常见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2.0ms者,统计导致长间期的病因和相关心电图改变。结果有相关心、脑血管病史者长R-R间期、逸搏、逸搏心率、停搏的发生率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史者。结论长R-R间期的发生率与心、脑血管病有相对应关系,对临床药物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长R-R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道梗阻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5月到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肠道梗阻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措施,分析两组肠道梗阻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肠道梗阻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4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82%),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肠道梗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肠道梗阻 临床护理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及原因,提高药物安全使用率,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搜集2011年-2013年我院上报西药、中成药不良反应共计88例,对药物安全使用及利弊进行评价。结果包括严重不良反应3例,均抢救成功,一般不良反应85例。19例均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69例与患者自身有关。结论临床不合理用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因此现阶段仍要从联合用药、安全用药抓起,确保临床医疗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评价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老年骨科病人的护理质量,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我院2011年1-6月收治的88例老年骨科病人加强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护理。结果88例老年骨科病人除1例因脑溢血死亡,余86例无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日缩短5天。结论掌握老年骨科病人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老年骨科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骨科病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农村儿童与城镇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及导致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缺铁性贫血儿童,分析并比较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及可能导致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来自农村的儿童在各个时期的血红蛋白均数要显著低于城镇儿童(P<0.05),导致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喂养不科学,包括辅食添加不当、饮食结构不当以及偏食。结论应该加强科学喂养的相关知识宣传,特别是对于农村的育龄期妇女,尽可能的普及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减少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缺铁性贫血 临床特点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临床病情观察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慢性胃炎34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临床护理中密切的病情观察,注意病情变化,遵医嘱有效的治疗,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干预,包括预防疾病复发的健康指导。结果经过密切的临床观察与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使此组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慢性胃炎的病情发展的快且病情较重,必须加强临床病情观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针对性有效地护理措施,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 胃炎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GOS分级评估疗效:死亡16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24例,良好46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早诊、旱治,结合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诊治体会 临床资料 疗效评估
  • 作者: 李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0-05-15
  • 出处:《中国健康月刊》 2010年第5期
  • 机构:人在正常状态下无意识的眨眼每分钟15~25次,但看电脑时,由于容易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这种生理性瞬目会减少至5~10次,加之看电脑时眼睑张开使角膜暴露面积增大,泪液蒸发加速,容易出现眼表干燥和角膜损害,出现眼干涩、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6月-2015年2月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8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有63例患者妊娠过程顺利,妊娠至满37周后进行剖宫产及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术后并没有出现并发症,如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其余25例患者发生了不一样的状况,其中在孕早期选择人工流产的有12例患者;在孕中期出现自然流产的有3例患者;在孕23周时出现浆膜下子宫肌瘤蒂扭转行手术治疗的有4例,术后经保胎治疗胎儿顺利娩出;出现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有6例,选择保守治疗,妊娠至满37周后进行剖宫产及子宫肌瘤剔除术。结论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来说,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妊娠过程顺利,且妊娠足月)对其进行剖宫产及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 标签: 妊娠 子宫肌瘤 诊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妇产科共接收的8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其中有72例再次进行剖宫产,将其与随机选取的72例同期首次剖宫产进行比较;其余16例进行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将其与随机选取的16例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进行比较;将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患者与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同期首次剖宫产和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出血量无显著差异(t=1.0525,P>0.05);剖宫产术后进行阴道分娩16例中,成功11例,成功率为68.75%,产时出血量和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相比无显著差异(t=0.4083,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剖宫产术后再次进行剖宫产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费用等显著大于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已进行过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再次分娩时并非必须进行剖宫产,可进行阴道试产,具有一定的成功率。

  • 标签: 再次分娩 剖宫产 分娩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