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旧的急诊工作,提出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型急救医学模式,实现急救一体化,服务一条龙,功能一站式的服务。方法通过查找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国内外参考文献14篇,结合急诊科的临床工作经验,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使急诊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服务,真正成为了生命的绿色通道。结论预示急诊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学科将有更大发展。

  • 标签: 人本管理 绿色通道 工作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血液净化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病人安全。方法设计新的护理记录单,建立病人身份识别程序,完善血液透析室操作流程,对血液净化室护士进行安全意识相关知识培训,设立质监员进行督查和评价,每月进行质量评价分析。结果通过工作改进,护士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5.9%,血液净化室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02%,病人满意度为91.36%。结论血液净化室发挥护士专业职能,改进工作,明确护士职责,增强安全意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规范了血液净化室的管理,使血液净化室工作质量明显提高。病人满意,保证了透析安全。

  • 标签: 血液净化 工作流程 安全 质量
  • 简介:摘要探讨内镜室工作模式及安全管理措施,旨在提高内镜检查质量,有效预防医院交叉感染。内镜室检查工作在有序、高效、合理及准确的基础上,让内镜检查工作与人力资源有机地结合,实现规范化内镜清洗、灭菌及操作等程序,使内镜检查更加专业化,及时高效,同时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内镜检查漏诊及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内镜室 工作流程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管理的效果。方法加强环境布局改造,规范各个工作区域工作的管理。结果自2008年消毒供应中心检验达标以来,未发生一例因消毒供应中心而造成的医院感染。临床科室满意度达100%,灭菌合格率和无菌物品合格率为100%。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工作管理,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流程 管理 院内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使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方法通过对消毒供应室建筑布局的改造和工作的优化,以临床需求导向,加强质量过程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和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的满意度较改造前有很大的提高。结论消毒供应室完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改造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向医院的各个科室提供无菌用品。跟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护理的观念也在改变,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范围也逐步变大,本文就于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在工作接触中出现的问题或矛盾1,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沟通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设计工作,优化手术室护理工作,发现利用流程表后,规范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提高了护理质量,实现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有序高效。

  • 标签: 围手术期 护理工作流程
  • 简介:“气管插管成功!接呼吸机!接心电监护!”在急救医生清晰的声音中,4月11日下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大礼堂内.一场特殊的标准化“护理工作展示”正紧张地进行着.由护理人员扮演的病人家属焦急地问着:“医生,我女儿的情况怎么样了?”惟妙惟肖的展示把在场的人员真切的带到了急诊室的抢救现场。这种独特的护理工作展示形式.在全省还是第一次。

  • 标签: 护理工作流程 标准化 淮南市 第一人民医院 急救医生 气管插管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协同建立病情早期预警工作对精神科危重症识别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建立病情观察早期预警工作,对住院患者病情观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精神科住院病区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识别率由实施前的78.26%提升至100.00%。结论建立医护协同病情早期预警工作可提高住院病区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识别率,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降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安全。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MEWS) 危重患者 SBAR 精神科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