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作者: 倪宇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汉源县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300)【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33-0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精麻药品滥用的严重后果,而且还总是有“麻醉伤身,影响记忆力,麻醉后会变傻”等传言,导致很多患者在知晓要接受麻醉时,心理上有所顾虑。而麻醉药品的使用到底会不会伤害身体?常见的伤害有哪些?麻醉后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患者们关心的问题,今天就给大家一一解答。1麻醉的概念及分类麻醉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式产生一种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可逆性功能抑制,让患者的全身或局部感觉消失,从而利于手术操作。根据方式不同,麻醉可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全身麻醉通过使用全麻药物由浅到深抑制大脑皮层,促使人的意志消失;而局麻则是指通过麻醉药物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促使局部痛感消失。这也说明,麻醉药物在麻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麻醉药物分为很多种,以麻醉方式来讲,全麻药物还分为镇静药、肌松药、镇痛药,全麻药物应用后随血液循环迅速到达大脑,促使中枢神经麻痹;局麻药物阻断局部神经传导,促使疼痛刺激不能向大脑传递,达到抑制疼痛的效果。2常见的危害任何一种药物的应用都有利有弊,麻醉药物也不例外。全麻药物可能抑制大脑功能,影响呼吸功能,导致缺氧。甚至循环衰竭;局麻药物虽然作用于局部,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局麻时一旦中毒可能导致呼吸心跳停止,但事实上麻醉药物的应用不一定会出现以上这些危害,这主要取决于用药的种类、方式、量和患者自身的情况。首先,如果病人的身体强壮,体质较好对于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大,药物很快在体内被分解、代谢并排出;而对于体质较弱且可能伴有多种慢性病的患者来说,耐受性稍差,有的即使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也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其次,麻醉药物的选择是否恰当也是影响麻醉药物是否会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实际用药中麻醉药物必须与麻醉方法匹配,比如全麻药物必须使用全麻方法,局麻药物必须匹配相应的局麻方法,比如吸入麻醉药物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用药,可能导致全身中毒,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最后,麻醉医师的技能也是影响麻醉药物是否会带来伤害的原因之一,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不仅要经受麻醉药物的威胁,还会受到手术刺激威胁,因此对于麻醉医生的要求很高,麻醉医生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麻醉不能太浅,使患者免受手术刺激的威胁,也不能太深而增大麻醉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淑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华蓥山广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四川华蓥638600)【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74-02盆腔位于人体下腹部,是女性身体的重要部位,其结构、功能较为特殊。范围主要包括生殖器、盆腔腹膜、结蹄组织,是胚胎及胎儿生长发育的场所。盆腔内既有孕育胎儿、产生月经的子宫;又有与子宫相连想通,为卵子与精子结合提供场所及运送受精卵的通道——输卵管;还有通过韧带与子宫相连,产生与排卵为孕育胚胎“播种”,并分泌激素维持女性特征的卵巢。它们与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毗邻。因此盆腔对于女性来说意义重大。而盆腔炎性疾病又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疾病,是常见的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若未及时、彻底治疗,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炎症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4]。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盆腔内生殖器、子宫周围结蹄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健康女性生殖系统具有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功能,以抵御感染的发生;阴道内乳杆菌、雌激素的重要作用,维持着阴道内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不致病。那么,盆腔怎么会“发炎”呢?它与女性盆腔的结构特点、功能的特殊性及存在诸多高危因素有关。首先,女性盆腔通过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当女性生殖系统防御功能遭破坏,或阴道内酸碱度改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发生变化,阴道内微生物或外源性病原体可经由多种途径上行感染盆腔。如不洁性生活、经期性生活、使用不洁卫生巾或卫生纸后,外源性病原体侵入阴道,或阴道内源性病原体沿子宫颈粘膜、子宫内膜、输卵管粘膜蔓延致盆腔感染;产褥期、人工及药物流产术、放置或取出节育环、子宫颈手术、子宫腔内手术等特殊期间及手术操作,病原体可经生殖道淋巴系统蔓延感染盆腔结蹄组织及内生殖器。其次,病原体经由血循环传播感染生殖器。如肺结核女性患者,肺部结核菌可经血循环至盆腔,导致生殖器结核。再者,腹腔内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到输卵管、卵巢及子宫等,导致生殖器感染。如阑尾炎、腹膜炎等。女性盆腔“发炎”还与女性特殊时期及存在诸多高危因素有关。如性生活、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避孕失败、妇科疾病需手术操作、无生殖道健康保健意识或不良习惯等,均可因阴道微生物平衡破坏、酸碱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代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93-01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突破1.3亿,且高血压患病率仍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话题。据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具备遗传性的,父母都是高血压时,孩子患上高血压概率会达到45%;如果父母有一方是高血压,则孩子患上高血压的概率也会达到28%。1高血压类型及遗传特点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具备遗传性的;继发性高血压则不具备遗传性。原发性高血是较为复杂的多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后所形成,成年高血压类型基本都是原发性高血压,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则主要是采取药物控制,保障血压在正常区间,通过各种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高血压对身体多个器官的危害。继发性高血压本身不具备遗传性,由其他疾病引起所表现出的高血压症状,如果该疾病得以治愈或控制,高血压症状也会随之消失。2高血压会遗传吗?原发性高血压是会遗传的,但需要重视的是其具有相对性,不是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便会一定患上高血压,只是父母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相对的子女患上原发性高血压的几率更大。不仅仅是高血压有遗传性,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也是具备一定的遗传性的,且部分糖尿病患者甚至存在家族史,而这些病症都可引发高血压。遗传基因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但其只是潜在因素,真正诱发高血压疾病的还是与后天人们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和营养均衡的饮食结构是降低高血压风险的关键[1]。3高血压遗传原理高血压具备遗传相关性,但在遗传性的具体表现很多人存在认知误区,即认为高血压疾病患者子女也会在某个时间点患上与其父母同样的高血压;这种认知其实是错误的,高血压遗传原理主要是指其遗传的并非高血压疾病本身,而是遗传了父母容易患上高血压疾病的体质,60%高血压患者都存在高血压家族史。有部分父母其是在生完孩子后才患上高血压,这部分父母比较关心这样还会遗传给孩子吗?针对这类群体应明确高血压疾病发生因素主要是以基因和环境构成,基因往往是先天便决定的,因此部分父母即便生完孩子后患有高血压,生孩子前未有高血压,也无法确定其之前便没携带此类基因,因此一旦这部分父母检测有原发性高血压,即使其发病时间节点是在生育后,也仍旧有可能将易患高血压疾病基因体质遗传给孩子。4诱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程建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眉山6205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55-01糖尿病是临床多发且常见症,是目前能对人们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的主要病症之一,由于该疾病常出现其他基础病症,因此容易增加合并用药机率。其中一些常用药物易导致人体血糖水平上升,因此糖尿病症应加大对其重视程度,做到合理用药。除降糖药物外,少部分药物应用后还会出现血糖降低情况,比如适宜睾丸胶囊等雄激素,能对患者糖耐量情况有效改善,同时还能降低患者对其他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需求量,所以有显著降低血糖指标。然而总的来看,导致血糖升高的药物种类相对较多。药源性血糖上升的特点在引发药物停用后,血糖一般改善明显或恢复正常。另外,用药期间应做到血糖指标的及时监测、及时诊断,一旦出现血糖异常情况,应马上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用药剂量,或者对药物品种进行更换。药源性糖尿病指的是,对非血糖相关疾病行药物治疗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出现异常情况,使得降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引发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从而易导致脂肪代谢、蛋白质和糖紊乱等情况发生,尿糖呈阳性,血糖水平上升,从而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导致血糖升高的药物(1)抗感染药物:利福平、异烟肼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均是导致血糖异常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加替沙星引发的血糖异常最为严重。(2)降压药:如主要包括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药、利尿药和RAAS系统用药等。(3)激素类药物:向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均是导致血糖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4)受体阻滞药:能对不同受体予以作用的β受体阻滞药能严重影响糖代谢,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等,易导致糖代谢紊乱情况发生。(5)利尿剂:易引发糖耐量受损情况发生,空腹血糖上升是行吲达帕胺和氢氯噻嗪治疗后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停药后能恢复。(6)CCB(钙拮抗药物):主要以维拉帕米等最为常见。此类药物能对钙通道予以阻断,能对胰岛素分泌予以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7)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能使患者血糖明显上升,体重增加显著,以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最为明显。通常认为此情况的发生可能和下丘脑多巴胺机制相关,拮抗5-HTA受体能显著减少胰岛素,从而易引发高血糖等情况发生,以奥氮平、氯氮平最甚。(8)RAAS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何加宁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四川成都610041)【中图分类号】R19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76-01众所周知,每个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都要先进行麻醉,这样就会减轻疼痛感,让手术顺利进行,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麻醉后为什么会让人失去知觉,麻醉可以持续多长时间,麻醉后疼痛感出现怎么办,下面就相关问题和大家一一讨论。小李是中医医院一名麻醉医生,担任临床麻醉工作将近十年了,身为麻醉的医生的小李也亲身经历过两次麻醉,并且都是椎管内麻醉。第一次小李没有什么感触和体会。第二次自己做了充分的准备,细心体验了麻醉的全过程。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小李也开始了备孕计划,并且成为诸多孕妈的一员,小李记得第一次剖宫产,由于自己孕期压迫神经,出现了腿疼和屁股疼,生产宝宝的过程比较痛苦,幸亏使用了麻醉药物。手术的过程很快,大约两个小时孩子就生出来了,小李细细体会着初为人母的喜悦。经过第一次剖宫产,小李即将再次剖宫产依然心有余悸,心里担心很多问题,感觉自己还有很大压力,心情没有那么放松。小李终于理解为什么好多二次剖腹产的孕妈比第一次还紧张。小李在住院当天下午,出于自己的职业,她知道要禁食12小时,并且主动听从了医生禁饮食的医嘱。小李进入手术室,躺在手术床上,护士开始告诉小李别紧张,要放轻松,做深呼吸。之后建立好静脉通路,医护人员开始实施麻醉。具体过程为,护士首先帮助摆体位,然后麻醉师开始消毒,并且注射。第一针为打局部麻醉,小李有涨涨的感觉,过了一会局麻发挥药效后,小李就不再感觉疼痛了。护士为小李注入腰麻液后,小李感觉从脚到腿有些发热,并且感觉发麻,逐渐开始感觉双腿完全不能动弹。小李继续平躺在病床上,主麻开始询问小李是否感觉不适,在全身麻醉之后,小李逐渐失去意识,开始闭上眼睛,等待新生命的降临。恍惚间,小李存在一丝担忧,比如会不会大出血,孩子是否健康,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小李听到了孩子的啼哭,小李瞬间激动的留下泪花,同时主麻也告知小李不用担心自己的宫缩情况,出血不多,整个手术也顺利完成。在手术结束后,小李回到病房。在第一次压宫底时,由于麻醉作用还没消退,小李没有什么感觉,之后也由于使用镇痛泵,感觉不是十分明显,经历这次手术,小李深深的感受到痛泵的强大作用,也理解有些手术病人为何坚持要使用止痛泵,确实非常的安全。从进入产房到手术完成,小李可以向需要手术麻醉的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于力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宜宾644100)【中图分类号】R19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55-02今年38岁的李女士对于现阶段的生活十分满意,然而前几天却发生了不幸的事情,年仅十岁的女儿由于阑尾炎而住院治疗,更为不幸的是当女儿住院后通过诊断发现患上了2型糖尿病。李女士非常纳闷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患上2型糖尿病呢,联想到自己本身和丈夫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因此李女士也想着难道是我们将2型糖尿病传染给了女儿吗,不然女儿年龄这么小怎么会患上糖尿病呢?其实像李女士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医生在看到李女士及其丈夫后便快速找到了其女儿患病的症结所在。李女士一家体型都是属于腹大腰圆形的苹果身材,年仅十岁的女儿体重已高达60公斤。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李女士一家都非常喜欢喝碳酸类的饮料,各类饮料通常都是成箱成箱地购买,在晚餐之后全家人还会一起吃零食、水果,并窝在沙发上看电视,长时间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李女士一家三口的体重居高不下,因此这也是导致一家三口都患上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2型糖尿病的遗传是肯定的,但也并非决定现阶段,我国临床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也催生了像李女士这样的家庭。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其实并非遗传因素,而是家庭成员所携带的糖尿病易感基因,再加上家庭成员共同具有的不良生活习惯。遗传易感性也就是指糖尿病患者对于子代产生遗传作用,导致下一代容易患上糖尿病的一种体制,这也就解释了在同样生活环境下有人患上了糖尿病,有人却未换。如若将糖尿病比作一棵大树则遗传因素就像种子,而不良的生活习惯便是糖尿病这棵大树的肥沃土壤,如若想结出果实则土壤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而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当中遗传因素占比仅为10%,而其余90%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因此像李女士女儿这种体重及不良饮食习惯,再加上父母双方均患有2型糖尿病,孩子患病的机率也将大大升高。许多人会存在这样的认知误区,认为1型糖尿病好发于广大青少年群体,该疾病的发病时间早属于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因此1型糖尿病的产生与遗传具有密切关系。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间的关系更为密切,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的易感基因更容易将疾病遗传给子代。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父亲一方单独患病,则子女的糖尿病遗传率约为6%,如若母亲一方单独患有1型糖尿病,则25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