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医学成像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从二维医学图像到三维可视化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动态,对图像分割、纹理分析、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在比较各种技术在相关领域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 标签: 医学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图像配准 图像融合 纹理分析
  • 简介:摘要在我国医学领域中,医学图像分割是医学图像处理中的一个关键难点,医学图像分割广泛的应用于我国医学的临床检查中,对于临床治疗和判断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可以说,医学图像分割技术的创新带动了我国医学图像处理中其他设备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医学图像处理中,3DReconstruction(三维重建)、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都与分割术的发展紧密相关1。不仅如此,它的发展也带动了和医学领域互帮互助的生物行业,并在生物领域发展中占据一席之位。本文将对医学图像分割技术进行简单的研究,以期为医学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

  • 标签: 医学图像分割 技术 研究
  • 简介:摘要:所谓图像检测,就是通过图像对感兴趣的特征区域(检测目标)进行提取的过程,其中图像是承载检测目标的载体,检测目标需要事先进行特征提取、归纳,最终通过相应算法分离出来。图像检测方法可分为单帧图像检测和多帧图像检测。单帧图像检测主要是利用图像的灰度信息对目标进行分割,主要包括基于灰度阈值的目标检测方法和基于边缘信息的目标检测方法。

  • 标签: 图像检测 检测技术 技术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在临床运用时的图像特征以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经X射线检查的9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相应标准下,统计三片率。结果统计三片率为甲级95.43%、乙级3.21%、废片1.32%。结论DR数字化影像技术操作简便、曝光时间短、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DR投照技术 图像特征 临床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具有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还是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和确定肿瘤的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而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当前肿瘤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中国病例数相当庞大,有资料显示中国占全世界病例数的55%。肿瘤疾病在本质上其实属于一种基因性疾病,不同的环境和遗传因素在协同或序贯的作用下导致DNA损害,从而激活原癌基因和灭活肿瘤抑制基因,进而导致表达水平的异常,使得人体中的靶细胞发生转化,从而形成恶性肿瘤。现阶段肿瘤疾病可以分成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2种类型,其中良性肿瘤暂时不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产生威胁,但存在向恶性肿瘤转移的风险,而恶性肿瘤会直接危及人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 标签:  肿瘤放射治疗 医学图像 图像融合技术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图像增强技术(LCI)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接收的早期胃癌患者60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予以分组,接受胃镜白光诊断为参照组,30例;接受LCI诊断为实验组,30例,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病灶形态影像检查评分、胃小凹分型影像检查评分与毛细血管影像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影像检查评分都比参照组较高(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检查中应用LCI技术有助于提升图像检查质量,对疾病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图像增强技术 早期胃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探究颈椎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前景,以提高颈椎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至2023年间接受颈椎CT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级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对颈椎CT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包括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和颈椎骨折等常见疾病的图像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评估这些特征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结果:共分析了1000例患者的颈椎CT图像。研究发现,通过特定的图像特征组合可以高度预测颈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其预测准确率达到92%。此外,图像特征与颈椎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响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为颈椎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结论: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能够有效辅助颈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未来,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技术优化,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有望成为颈椎疾病管理的重要工具。

  • 标签: 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颈椎疾病,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MSCT图像工作站后处理技术行鼻骨骨折的诊断。方法对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40例鼻部外伤患者行MSCT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后处理。结果12例有鼻骨先天变异,15例为单纯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10例,鼻中隔骨折8例,筛骨纸板骨折4例,上颌窦壁骨折6例,鼻颌缝分离12例。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能更清晰直观的显示鼻骨骨折及合并征象。

  • 标签: 鼻骨骨折 MSCT后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CTPA)的成像技术图像质量。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自我院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病人24例,另外随机选用我院2016年24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行常规对比剂剂量CTPA检查的病人资料作为对照。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24例CTPA扫描时间为8.5s~12.5s,平均10.5s。实验注射对比剂到达峰时时间为6s~10.25s,平均7.5s。24例患者行CTPA检查,40ml总量的造影剂均可使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显影,肺动脉与肺静脉有明显的对比,为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结论16排螺旋CT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可能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 标签: 16排螺旋CT 肺动脉造影(CTPA)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肠梗阻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双盲法分析6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MSCT表现,比较常规横断面图像和结合后处理图像对肠梗阻不同病因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在65例中,CT常规横断面图像和结合后处理图像均能明确诊断肠梗阻。肠梗阻不同病因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方面,常规横断面结合后处理图像的诊断符合率为92.3%(60/65)高于常规横断面图像的72.3%(47/65)(P<0.05);肠道外病变性梗阻中,常规横断面结合后处理图像病因诊断符合率93.3%(28/30)高于常规横断面图像的70.0%(21/30)(P<O.05);肠壁病变性梗阻中,常规横断面结合后处理图像病因诊断符合率88%(22/25)高于常规横断面图像的68%(17/25)(P<O.05);而肠腔内病变性梗阻中,两种方法对绝大多数病因能作出诊断。结论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明显提高病因的诊断符合率,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图像增强技术在X射线医学影像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本文应用多种互补的图像增强方式,对X射线影像进行锐化处理,并将其算法结果与传统图像增强算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此种算法能够有效增强X射线影像效果,图像细节更清晰,与传统算法相比具有一定应用优势。结果与结论图像增强技术在X射线医学影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有效提高了图像质量和清晰度,从而提高临床医学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图像增强技术 X射线 医学影像 锐化处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钼钯曝光量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SIEMENS公司MAMMOMAT3000型乳腺摄影机,将60例乳腺肿块受检者左侧乳腺检查时采用25kV摄影,右侧乳腺检查时采用30kV摄影,其它检查参数均相同,分析双侧乳腺CC位和MLO位的各60幅影像,记录曝光量(mAs)值,统计学分析影像结果符合率。结果30kV比25kV摄影曝光量值平均降低约2.0倍,且影像质量高;对CC位和MLO位25kV、30kV摄影时的曝光量值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CC位t=3.96,p<0.05,MLO位t=3.57,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2组影像质量进行X2检验,X2=10.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乳腺钼靶X线摄影千伏使用30kV为宜,能够有效提高影像质量降低被检者的曝光量减少辐射量。

  • 标签: 乳腺疾病 乳腺钼钯X线摄影术 低剂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提升临床中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例腹部肿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主要患有胃癌、肝癌、胰腺癌等,均符合入组标准,并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使用锥形束CT计算放射治疗的误差情况。结果:在进行精确度检查的观察中,左右方向(x)、头脚方向(y)和前后方向(z)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情况,其中前后方向(z)的误差较大,头脚方向(y)次之,左右方向(x)误差最小。结论:通过在提升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临床中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价值,可对临床疗效的提升提供重要帮助。

  • 标签: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精度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解剖学图像与数字化虚拟胰腺三维重建图像之间的差异,从而为临床和解剖学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方法选择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胰腺三维重建图像、三维可视化数字图像和传统解剖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不同之处。结果三维重建图像和传统解剖图像相比,在胰腺对应图像,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十二指肠,胆总管、肝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静脉等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前者图像更加真实,有利于学习和理解。结论数字化虚拟胰腺三维重建图像更加逼真,能够准确的还原组织器官的形态,是解剖学研究和学习的新方法。

  • 标签: 传统解剖学图像 数字化 三维重建图像 差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肝脏MR图像质量评价标准。方法对患者进行的MR检查图像进行分析并诊断。结论MR图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病变的检出和诊断的正确性,要评价某个序列的图像质量或比较几个序列的优劣,需要有一定的评价和判断标准。

  • 标签: 肝脏 MR图像 评价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并合理应用数字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临床应用及质量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做好设备的基础校定与图像的后处理工作以及提高影像技师的业务素质。结果分析讨论了DR图像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和图像质量控制的应对措施。结论数字X线摄影系统(DR)成像质量好,临床使用广,动态范围广且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少,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直接数字摄影的图像质量才有保证。

  • 标签: 数字摄影 图像质量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图像伪影出现的原因与应对策略。方法在2010年至2011年进修期间通过对应用螺旋扫描的方式所取得的CT图像伪影60例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且对图像展开分析及整理。结果CT图像伪影出现的原因和CT机器自身有关、和成像技术以及人为因素等有直接关系。结论临床上CT图像伪影有多种种类,应该正确分析图像伪影的形成原因,并采取适当方法加以改进,以减少图像伪影,提高图像的质量。

  • 标签: CT伪影 成因分析 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