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为确保儿科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患儿218名,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结果在218名儿科患者中,共发现存在的可能导致或者已经导致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问题有78件次。变量“护理人员专业素质(OR=1.531)、护理人员配置(OR=1.116)、护理人员法律意识(OR=1.376)、医院管理水平(OR=1.455)、护患沟通(OR=0.606)、家属因素(OR=0.731)”为儿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法律意识、沟通技能培养,提高医护比例和管理水平,加强患者家属基本医疗知识普及,从而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科 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阜新市某医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2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2组产妇及家属对分娩知识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自然分娩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的分娩知识评分与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并可提升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模式 产科 分娩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伤害(自伤)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地区10所不同层次高校1966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伤行为问卷、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和艾克森人格量表,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变量。结果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8%,有自伤行为大学生在情绪调节困难和人格得分上均高于无自伤行为大学生(均有P〈0.05)。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学校水平具有聚集性,性别、来源地、留守经历、情绪调节困难、人格量表得分是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均有P〈0.05)。结论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应对困难方式,发挥同伴教育的干预作用。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LOGISTIC回归 人格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陪护对降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0月~2014年12月收入我院产房的1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助产士全程陪护。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后24小时内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全程陪护可以降低自然分娩患者的产后出血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和实施。

  • 标签: 全程陪护 常规分娩护理 自然分娩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气囊仿生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自然分娩中临床效果的优越性。方法将我院自然分娩患者共计608例,随机分为应用气囊仿生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组、单纯应用气囊仿生组、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组、传统助产分娩组4组,通过对比4组患者的产程时间、疼痛评分、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窒息率、会阴裂伤率、侧切产率、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量等指标情况,反映各组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结果气囊仿生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组与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组及传统助产分娩组相比可以缩短产程(P<0.05),疼痛评分低(P<0.05),会阴完整性好,侧切率低,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少(P<0.05),在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临产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医疗安全质量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气囊仿生,硬膜外麻醉,自然分娩,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儿出生的身体状况差异,对其差异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自然受孕儿65例为自然受孕组,选取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试管婴儿65例为试管婴儿组,对比分析两组不同受孕方式出生婴儿的身体状况。结果试管婴儿组男、女平均体重、平均身长与自然受孕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当新生儿孕周一致时,试管婴儿和自然受孕儿,出生时的体重和低体重也无明显差距。通过对比两组1minApgar评分和5minApgar结果显示试管婴儿组男、女平均1minApager、5minApgar评分与自然受孕组男、女平均1minApgar、5minApga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儿无论在体重、身长、Apager评分还是胎龄,都近乎相似,在以后婴儿生长过程中的智力、情感以及心理发育和自然受孕儿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试管婴儿 自然受孕儿 出生 身体状况
  • 简介:目的探讨新助产护理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选择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护理模式,对试验组产妇给予新助产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况。结果试验组产妇采取自然分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SAS得分及SDS得分小于对照组产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助产护理模式可以增加产妇自然分娩的比例,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助产护理模式 自然分娩 护理满意度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自然分娩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2例实施临床路径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6例。常规护理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护理干预组产妇给予延续性护理服务。比较2组产妇掌握母婴护理知识的程度和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切口延期愈合、产褥感染、无乳或少乳、乳腺炎、产后便秘、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自然分娩的成功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自然分娩后产妇开展延续性的护理服务,可以明显提高产妇对母婴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为出院产妇与医院之间构建了联系平台,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提高了产妇对医院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关键词自然分娩、延续性护理、应用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的相关因素。方法2016年1至3月收集19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口服3000m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采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对肠道清洁度进行评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腹部手术史、肠镜检查史、便秘、脑卒中、吸烟情况。统计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的精确检验,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以上因素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98例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8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14±13.04)岁,肠道准备充分率为57.07%(113/198),肠道准备充分与肠道准备不充分两组间小于5mm息肉发现率及盲肠进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肠镜检查史是影响肠道准备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χ~2=17.13,P=0.00,OR=0.21,95%CI0.10~0.44),便秘(χ~2=4.24,P=0.04,OR=3.01,95%CI1.05~8.57)、体质量过重(χ~2=4.30,P=0.04,OR=3.88,95%CI1.08~13.99)及肥胖(χ~2=4.50,P=0.03,OR=3.88,95%CI1.12~16.19)是影响肠道准备质量的相对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体质量(消瘦、正常)、糖尿病、腹部手术史、脑卒中、吸烟(以上因素均出现P>0.05)与肠道准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充分的肠道准备可以提高小于5mm息肉检出率及盲肠进入率。影响肠道准备质量的危险因素有肠镜检查史(独立危险因素)、便秘、体重过重、肥胖。

  • 标签: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肠道准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中越边境口岸鼠类分布及其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为口岸病媒生物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越边境东兴、宁明、凭祥等8个口岸,采用鼠笼法捕鼠。采用ELISA法和PCR对鼠类自然感染的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巴尔通体和鼠疫菌进行检测。结果共捕获到1633只鼠类,隶属于3目4科7属14种,其中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的比例分别为51.26%、8.51%和22.78%。ELISA法检测出汉坦病毒抗体阳性样本121份,阳性率7.41%;伯氏螺旋体抗体阳性样本95份,阳性率5.82%;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样本25份,阳性率1.53%。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核酸3份、钩端螺旋体核酸7份、巴尔通体核酸12份。结论应加强中越边境口岸鼠类的监测和控制,开展灭鼠工作降低啮齿动物的危害。

  • 标签: 广西 口岸 鼠类 病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自然分娩的促进作用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产妇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5)接受常规分娩,观察组(n=25)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产时疼痛程度、出血量和分娩结局、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产时疼痛程度和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结局和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胎儿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可有效促进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对于提高母婴结局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娩球 自由体位 自然分娩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100例进行分娩的产妇进行研究,分为常规组和新型组,常规组在产妇生产的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而新型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新护理模式。结果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两组患者均顺利的完成分娩,但是新型组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9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6%,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产科新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自然分娩率,保障产妇以及婴儿的健康。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期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90例孕妇作为目标对象,对90例孕妇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45例孕妇应用传统孕期指导,实验组45例孕妇应用孕期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干预,研究对比两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及分娩结局。结果实验组45例孕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5.56%,显著高于对照组(42.22%),且实验组孕妇的分娩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孕妇采取孕期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干预具有较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孕期营养指导 体重管理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分娩过程应用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受的124例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护会阴助产;观察组采取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比较两组对自然分娩的促进效果。结果两组在总产程时间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5.48%,明显高于对照组64.52%的自然分娩率。观察组产妇阴道侧切率为4.84%,明显低于对照组25.91%的阴道侧切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中应用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不会延长产程时间,能够显著降低分娩出血量、产妇住院时间及会阴侧切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 自然分娩 促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分娩对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本文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94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分娩过程中体位的不同分为两组,在进入第一产程后给予自由体位分娩的47例初产妇作为研究组,在进入第一产程后给予常规体位分娩的47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初产妇分娩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初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初产妇选择分娩体位的过程中,自由体位分娩的运用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初产妇的各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具有理想的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自然分娩率 剖宫产率 分娩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产房助产士全程陪护对降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足月分娩的产妇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两组,各15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护,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分娩陪护方式,对两组产妇出血情况、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婴儿不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产妇出血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且顺产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程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另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婴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全程一对一对产妇进行陪护,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降低胎儿不良反应。

  • 标签: 助产士 产妇 顺产率 产后出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自然流产史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早孕期妇女210例,其中50例为复发性流产史患者,记为A组,80例为1次自然流产史患者,记为B组,80例为无自然流产史患者,记为C组。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对患者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指标进行检测。采用左旋甲状腺素片药物治疗方案。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方面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在亚甲减患病率方面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在甲减患病率均方面高于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左旋甲状腺素片药物治疗后,C组流产率低于A、B两组,提示妊娠不良结局与亚甲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自然流产与亚甲减之间有明显相关性,亚甲减经过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后能够起到减少再次流产发生率的效果。

  • 标签: 关系分析 自然流产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保护助产护理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55例,观察组接受无保护助产护理,常规组接受会阴保护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疼痛、会阴损伤程度及产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损伤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产妇产后发生尿潴留的概率更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接受无保护助产护理有助于减轻会阴损伤程度和疼痛感,并减少产后并发症,有助于自然分娩,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无保护助产护理 初产妇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侧会阴阻滞联合无保护会阴接生用于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8例选择自然分娩产妇,常规组对产妇实施无保护会阴接生联合单侧会阴阻滞。观察组对产妇实施无保护会阴接生联合双侧会阴阻滞。结果观察组在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常规组,而产妇会阴完整率以及新生儿窒息方式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会阴轻度损伤情况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选择自然分娩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无保护会阴接生联合双侧会阴阻滞,不仅有助于缓解生产疼痛,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新生儿生命安全,利于产妇机体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无保护会阴接生 双侧会阴阻滞 自然分娩
  • 简介:背景日间手术在外科手术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关于日间手术手术部位感染(SSI)对总体医疗费用影响的研究较少。方法对2004年12月31日—2010年12月31日在日间手术室进行胆囊切除、保乳、前交叉韧带重建和疝修复手术,并使用商业保险的患者进行回顾,选取术后90d内发生SS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若因SSI需要二次手术或再入院被认为是严重感染。

  • 标签: 日间手术 分位数回归 前交叉韧带重建 胆囊切除 商业保险 医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