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在肝胆手术患者中产生的作用。方法:时间: 2021.1-2023.1。研究对象:肝胆手术者。研究例数:60例。分组方式:电脑盲选方式,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采取普通护理方式,30例,设定为对照组;一个小组采取质量反馈护理模式,30例,设定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发生率明显更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 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在肝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值得临床重视并积极采纳 。

  • 标签: 质量反馈护理模式 肝胆手术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施以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及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至我院接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15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75例,常规康复训练)与联合组(75例,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比较2组治疗后盆底肌功能情况及漏尿情况。结果:联合组盆底肌功能情况及漏尿情况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减少漏尿症状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电刺激治疗 生物反馈 盆底肌功能 漏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馈式家庭干预对婴幼儿语言和认知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为本研究选择了1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些婴幼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健管理,观察组接受反馈式家庭干预。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最终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婴幼儿的语言以及认知行为等发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婴幼儿健康管理中开展反馈式家庭干预,可有效提高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育儿能力,促进婴幼儿的语言以及认知等发育。

  • 标签: 婴幼儿 语言 认知 反馈式家庭干预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采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对比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对比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上,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对比患者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上,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为患者疾病自我护理管理提供建议,有助于保障治疗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 慢阻肺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及对盆底肌力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妇产科就诊的围绝经期FSD患者80例,随机数据表法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阴道内局部应用雌激素联合Kegel训练法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对两组治疗前后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盆底肌力分级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FSF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FSFI评分(31.18±2.31分)及盆底肌力分级均高于对照组(23.34±5.08分),SAS评分(44.06±3.35分)和SDS评分(45.81±5.22分)均低于对照组(53.54±2.39分、57.10±3.61分)(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FSD患者局部应用雌激素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和Kegel训练法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性功能和心理状态,提升盆底肌力水平。

  • 标签: 生物反馈电刺激 围绝经期女性 性功能障碍 盆底肌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分析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价值。方法: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院内接收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依据,按照数字编号法进行小组划分,每组编入(n=40),分别命名为单号组与双号组,随之将不同治疗方案开展于两组之间,参照组:采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方案,而后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做全情比对。结果:评估过后,不同方案均对患者作用积极,但双号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则更显优异(P<0.05),具体可见于如下方面: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横向选择中,建议优先采纳文中双号组所采纳方案(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方案),既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升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应用价值突出,值得信赖,可放心引用。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生物反馈治疗 首发精神分裂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78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以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与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其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研究组的性欲望为(7.09±1.94)分,性生活质量为(8.72±2.61)分,性功能总积分为(56.48±6.43)分,其高于对照组的(5.33±0.71)分、(5.74±1.18)分和(47.49±6.71)分(P<0.05)。结论: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缓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性欲、性功能和性生活质量,对于其盆底功能的恢复意义重大。

  • 标签: 盆底肌肉锻炼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黄蓓 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24-04-03
  • 出处:《健康世界》 2024年第3期
  • 机构: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占大肠癌总发病率的60%~70%,发病率高,在我国占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是如果能尽早发现及治疗,将显著提升治愈的机率,并且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了解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是守护生命与健康的基石。为了您和您家人的健康福祉,对直肠癌的早期识别与预防知识进行深入了解,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同探索如何捕捉直肠癌的蛛丝马迹,为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光谱CT在胃癌影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对双层探测光谱CT在胃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其中,收集的文献包括研究胃癌诊断的临床试验和基于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双层探测光谱CT在胃癌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该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如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特征以及血管分布情况。此外,双层探测光谱CT还能够通过对不同能量的光子进行分析,获得更多的组织成分信息,从而提高胃癌的诊断准确性。结论:双层探测光谱CT在胃癌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数量较少、研究设计不一致等。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优化研究设计,以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标签: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胃癌 影像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围手术期病人的康复护理指导及随访方案,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方法:从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结合文献综述及实地观察,制定康复护理指导与随访方案。分析56名患者数据,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结果:康复护理指导与随访方案可显著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确保研究信度。结论:无导线起搏围手术期病人康复护理指导及随访方案对患者康复有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导线起搏器 围手术期 病人康复护理 指导 随访方案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复杂性宫内节育取环术患者使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内就诊的60例复杂性宫内节育取环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和实验组(30例,米索前列醇辅助治疗),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更低、手术所需时间更短,宫颈软化率更高,取环成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可以有效缓解复杂性宫内节育取环术患者疼痛程度,有助于促进宫颈软化,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提升取环成功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复杂性宫内节育器取环术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永久性心脏起搏植入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23年1月~2024年2月医院3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植入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精细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可促进永久性心脏起搏植入患者疾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 疾病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起搏植入术囊袋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方法:于2022年6月在本院导管室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分别在改进前后6个月统计起搏植入术囊袋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起搏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起搏植入术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预防并减少术后囊袋感染的发生,提高导管室护理质量。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起搏器植入术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动态姿势控制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姿势控制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本科室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计80例纳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姿势控制障碍,利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参考组(n=40,开展常规动态姿势控制训练)和研究组(n=40,开展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动态姿势控制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姿势控制有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和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NSE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动态姿势控制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疗效十分确切。

  • 标签: 脑卒中 姿势控制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动态姿势控制训练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