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代中国茶农与茶商在加工绿茶过程中,采用的毒害色料名目繁多,对于茶叶出现的着色污染问题,政府部门专门制定出有效控制机制、加强检查茶叶着色污染等方案,以物力方法、立特式方法、化学分析方法等检查茶叶着色污染。新中国自成立以后,政府部门针对茶叶着色污染展开了全面彻查,茶叶着色污染才会绝迹,但其中仍有一些零星发现。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加强治理茶叶着色污染,检查方法除了沿用传统成分外,还会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制定茶叶着色污染治理方案,展示其与时俱进精神。通过对中国茶叶着色污染以及检验技术变迁历程反思,提供有效启发,做到未雨绸缪,了解国际型茶叶着色污染的检查标准,增强茶叶市场监察,促进中国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故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茶叶的着色污染以及检验变迁

  • 标签: 中国茶叶 着色污染 检验方法 技术变迁
  • 简介: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与文化符号,其蕴含着民族特有的价值认同、民族精神、生产生活方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助于民族文化大繁荣。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与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出现了传承危机,甚至出现断层现象。本文从文化相对论的视角出发,借此探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及传承,并得出一些文化相对论带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启示。

  • 标签: 民族传统 体育文化 现代变迁 发展措施
  • 简介:我院是一所拥有700张床位的综合性教学医院,每年门、急诊量达50多万人次,收治患者1.5万人次.为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我们对1990~2003年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医院感染 感染部位 预防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近10年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指征的变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努力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可能性。方法对我院近10年间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子宫血流暂时阻断加子宫局部血流缩减术治疗产后出血。比较前(A组)、后(B组)5年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发生率及其指征的变化。结果前(A组)5年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指征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子宫破裂,其发生率为3.07‰;后(B组)5年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指征为羊水栓塞、妊娠期特发性急性脂肪肝、DIC,其发生率为0.1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采用子宫血流暂时阻断加子宫局部血流缩减术治疗产后出血能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发生率,保留子宫,提高产科质量,胎盘因素及子宫收缩乏力不再是产科子宫切除的指征。

  • 标签: 产科 子宫切除 指征 变迁
  • 简介:为了解流脑流行特征及流脑免疫菌株变迁情况,健康人群流脑免疫水平状况及免疫疫苗特点,为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通过查阅流脑防控相关文献,结合常山县流脑监测资料,研究发现C群流脑菌株已成为中国主要的致病菌群之一,C群流脑在中国已经逐渐成为流行优势菌群;我国健康人群A群、C群流脑抗体均处于较低水平,且从我国目前流脑免疫程序来看,存在〈2岁儿童C群流脑并未得到免疫的缺陷,菌群变迁极有可能引起流脑的暴发与流行。建议我国在抓好现有流脑免疫程序落实的同时,宜开展15岁以下儿童A+C双价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针对〈2岁儿童存在C群流脑并未得到免疫的缺陷,应积极推广(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菌苗(MCV)接种工作。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双球菌 变迁 免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遵义市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其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遵义山川秀丽,风光独特,尤以山、水、林、洞为主要特色。这里有被称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被誉为“生物活化石”的桫椤大面积生长于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被誉为“丹霞第一瀑”的赤水大瀑布等,真可谓处处有佳境,步步有名胜。

  • 标签: 遵义市 历史名城 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革兰氏阳性菌的耐药性变迁,为合理选择抗生素做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3年微生物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用WHONET5.5进行统计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率。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VA)、利奈唑胺(LZD)的敏感率为100%,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耐药率均>70%。EFM对四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升高。结论细菌检出率和耐药率呈地域性差异,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有降低,临床需按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革兰氏阳性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近3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变迁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分析2016至2018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变迁情况。结果 所分离的362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55.52%),其次是创口分泌物(15.19%)和尿液(11.33%);主要分布科室为呼吸内科(23.67%)、重症医学科(16.85%)整形烧伤科(14.09%)、老年病科(11.88%)和神经外科(9.39%)。药敏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形势严峻,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在95%以上,对头孢他啶、氨曲南的总耐药率分别达41.16%和43.37%,对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总耐药率分别为32.60%和39.23%,仅对妥布霉素(9.94%)、阿米卡星(12.15%)、亚胺培南(13.81%)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6.23%)较为敏感。3年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变迁趋势基本平稳,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可能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的用量有关。结论 近3年来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广泛且耐药形势严峻,耐药变迁趋势基本平稳,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对缓解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变迁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HFMD)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类非常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是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社会各界给予了广泛的关注。我国在本世纪初的2008年出现过一次大范围的手足口病疫情,导致了很高的死亡率。我国大陆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虽然一般都是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以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不过实际上手足口病的病原谱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病原在不断的发生进化,发病机制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本研究主要就我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与病原谱变迁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状况 病原谱 变迁
  • 简介:从清顺治至嘉庆朝,京城共有王公府邸89所。随着时代变迁,建筑格局保存完整,维持原貌,且对公众开放的仅恭王府一座。想知道这座历史悠久的府邸蕴藏着哪些秘密?跟着辣妈潮宝体验团来一探究竟吧!恭王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 标签: 恭王府 永璘 嘉庆朝 和珅 王奕 清顺治
  • 简介:如今街头橱窗里琳琅满目的时装化泳装,对女性来说确具诱惑力。在炎炎夏日的海滨,各具特色的泳装为女性增光添彩,深受她们青睐。然而,泳装的产生及其演变,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据资料载,早在19世纪初,欧洲就出现了泳装。不过,当时的泳装和平时穿的衣服无明显差别,只是把女性从颈到脚包得严严实实,由一件紧身束腰长袖上衣和一条灯笼裤组成,面料多为哔叽或其他毛织物。另外,游泳时还要戴上泳帽和手套,可见最初的泳

  • 标签: 历史发展 泳装历史
  • 简介:摘要目的黄连为清热药中的常用药,其炮制方法由早期的洗净切片到加辅料炮制,经过一个长时期的实践发展,其发展史就是我国中药炮制史。它的研究对指导中药临床用药以及发展中药炮制方法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黄连 炮制 历史沿革
  • 简介:目的探讨某院临床近年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自门诊及住院患者的病原菌资料,对其构成及耐药性作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70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61株(56.52%),革兰阳性菌1582株(22.57%),真菌1465株(20.91%);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1015株,15.00%)、铜绿假单胞菌(906株,12.93%)、大肠埃希菌(874株,12.47%)。20082010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总检出率为85.07%(678/79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总检出率为73.17%(150/2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总检出率分别为64.19%(561/874)、46.31%(301/6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嘿唑敏感率(68.42%-74.51%)较高,对其余抗菌药物敏感率均〈3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95.52%-100.00%)最高,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和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均〈3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较高,分别为60.31%-85.83%、59.38%-73.23%。结论该院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普遍较高,应加强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病原菌 抗菌药物 抗药性 微生物 医院感染 合理用药
  • 简介:了解某院2002-2006年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变化趋势。采用常规方法或MicroScanWalkAway96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分离出的细菌,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NCCLS/CLSI)标准进行判断。结果显示,2002-2006年,铜绿假单胞菌每年在临床分离菌株中的构成比均上升,且2006年(22.86%)显著高于2002年(15.20%),两者比较,x^2=20.61,P=0.00。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每年均在F降,2006年的敏感率均明显低于2002年(均P=0.00),同时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也在下降,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下降不明显。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抗药性 微生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