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MRSA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近年103例MRSA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MRSA感染因素。结果MRSA感染因素是住院天数、抗生素、TPN、ICU、抑酸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和患者年龄。结论了解MRSA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感染。

  • 标签: MRSA感染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高血压急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7月在某医院心内科入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82例,根据是否发生高血压急症分为非高血压急症组(n=472)和高血压急症组(n=310)。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急症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急症的发生率为39.6%。两组患者的性别、饮酒史、高血压家族史、脑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BMI、腰围、SSR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食盐情况、运动情况、睡眠情况、服药依从性情况、年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PLP-Ⅱ得分、SF-12得分、FAD得分、SRAHP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睡眠情况、HPLP-Ⅱ得分、SF-12得分、FAD得分是高血压急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急症发生率较高,有糖尿病病史、睡眠较差、生活方式不良、生活质量不佳、家庭功能较差是其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急症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本院的全部消化性溃疡病人64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住院的慢性胃炎病人6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患病时间和病情上无显著性差异。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分析显示Hp感染、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吸烟、饮酒及不良情绪对消化性溃疡的预后有严重影响。结论Hp感染、服用非甾体消炎药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吸烟、饮酒、不良情绪是消化性溃疡危险因素,服用非甾体消炎药是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唯一危险因素。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降低产妇死亡率。方法对1998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4.6%,发生在2h内84.2%;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危险性因素包括未进行孕期保健、有妊娠并发症及孕产史、剖宫产、产程延长、多胎巨大儿羊水过多、无早接触及早吸吮等。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等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失血性休克、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甚至死亡,至今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

  • 标签: 产后出血
  • 简介:饮酒、高脂血症、肥胖、高血糖、糖代谢紊乱、吸烟等与脂肪肝密切相关。

  • 标签: 脂肪肝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2010年上报医院的职业暴露数据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医院自行设计调查表,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填写,科室审核后上报到医院感染管理科。结果2010年该院有227名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共230例次。其中193人发生锐器伤196例次,34人发生血液/体液暴露34例次;分布于48个科室,前5位分别为:手术室34例次,骨科、肝血管外科各18例次,肾内科11例次,麻醉科10例次。职业分布中,护士和医生占总数的85.46%;本院职工占63.48%,实习进修生占36.52%。工龄以5年以下者居多,占73.57%。缝合/剪断和各种注射为刺伤的主要环节,操作中和操作后处理废物为刺伤主要时机;70.59%的血液/体液暴露者未佩戴防护用品,26.53%被刺伤者未戴手套。结论职业暴露分析利于确定重点科室、目标人群和高危因素,便于进行相应干预。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血源防护 锐器伤 职业防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以及早期防治妇产科早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100例妇产科收治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早产产妇(观察组)和50例足月产妇(对照组),通过比较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年龄、孕次、多次流产、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宫内感染、羊水过多、多胎等是导致产妇出现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产妇、多次流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是导致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分析产妇早产危险因素,给予对症的临床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早产率。

  • 标签: 妇产科 孕产妇 早产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为探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清华大学医院1993年~1996年221例脑梗塞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病男性多于女性,60~69岁为高发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糖尿病、吸烟及过量饮酒等与本病发病关系密切.结论揭示脑梗塞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压病是本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特别是男性是高危人群,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 标签: 脑梗塞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妇产科临床早产的危险因素,从而做好产妇早产的预防工作。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66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不同分娩时间段将产妇划分为两组,即足月组、早产组。其中足月组的产妇共有33例,早产组的产妇共有33例,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在分娩时的情况。结果 通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比照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发现,早产组产妇有11例羊水过多(占比为33.33%)、有13例多次流产(占比为39.39%)、有10例胎盘前置(占比为30.30%)以及13例妊娠高血压(占比为39.39%)。而足月组产妇有5例、羊水过多(占比为15.15%)、有4例多次流产(占比为12.12%)、有2例胎盘前置(占比为6.07%)以及1例妊娠高血压(占比为3.03%)。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妇产科 早产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妇产科早产的主要原因,为预防早产提供实用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即将分娩的产妇90例。依据分娩时的状况,将这些产妇分为足月产组(45例)和早产组(45例)。结果:对比足月产组和早产组,发现两组在不同因素上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在孕妇年龄、孕产次数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在流产次数、前置胎盘、羊水过多及妊娠期高血压因素上,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早产的部分原因是孕妇在孕期出现胎膜早破以及未遵循产前检查规范。结论:影响早产的主要因素包括流产次数、前置胎盘、羊水过多及妊娠期高血压等。

  • 标签: 妇产科 早产 风险因素
  • 简介:目的评价急诊困难气管插管的预测因子。方法前瞻性研究246例急诊插管患者,气道管理方案适用于所有的急诊气管插管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改良的LEMON评分、CormackandLehane分级、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预测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248例患者中,第一次插管成功186例(75.0%)为容易插管组,不成功62例(25.0%)为困难插管组。困难插管组中大切牙、大舌头、颏骨至舌骨距离<3指、舌骨至甲状软骨切迹距离<2指、颈部活动困难、肥胖患者和创伤患者的比率显著高于容易插管组(均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舌骨至甲状软骨切迹距离<2指(OR值3.54;95%可信区间1.29~7.23,P=0.007)和大舌头(OR值2.89,95%可信区间0.87~5.98,P=0.048)是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子。CormackandLehane分级分级1~4级,级别越高插管越困难。结论改良LEMON评分适合急诊状态下区分困难气管插管,甲状软骨至舌骨的距离<2指和大舌头是急诊预测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子。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病因及其危险因素,为防治慢性胃炎提供依据。方法分析65例本院诊断为慢性胃炎的病例资料(胃炎组),另以12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饮酒、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服用NSAIDs和ASA药物。结论高龄、长期饮酒、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服用NSAIDs和ASA药物是发生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有必要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 标签: 慢性胃炎 病因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脑卒中患者数逐年增长,其中大部分都存在跌倒的安全隐患。患者跌倒不仅对家庭经济造成负担,也使脑卒中患者和照顾者在心理上受到伤害。故本文对脑卒中患者跌倒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剖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为护士在工作中解决脑卒中患者跌倒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跌倒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080例剖产手术病例中,以手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为因变量,时行单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080例病例,40例(3.7%)发生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10个变量中7个与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蛋白血症、滞产(规律宫缩后产程停滞)、胎膜早破,青霉素过敏体质、糖尿病、孕妇阴道炎、体型肥胖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发生针刺伤的现状、危险因素以及的处理进行分析。使护理人员能充分认识职业感染的危害性,从而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尽量减少或避免因防护不当造成的职业感染。

  • 标签: 针刺伤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护士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