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1.数值范围号的使用应统一,一般使用浪纹连接号“~”。例如:5至10可写成5~10;但5万至10万应写成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

  • 标签: 数值范围 书写 偏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病因及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对66例71眼玻璃体积血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根据具体病情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视网膜光凝、气液交换、硅油、C3F8应用,观察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本组导致玻璃体积血的病因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2人36眼,外伤24人25眼,7例7眼视网膜分支静脉栓塞,3例3眼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71眼均顺利完成手术,视力提高者65眼(91.5%),视力不变者6眼(8.5%)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是治疗大量玻璃体积血经药物治疗不能吸收、反复发作的玻璃体积血、严重眼外伤合并玻璃体积血、B超检查发现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积血的首选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功能、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积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来我院检测血小板参数的52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4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验和记录两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DW和MPV分别为(15.4±5.7)%,(14.0±3.8)fl,均高于对照组的(13.9±5.1)%和(9.1±3.3)fl,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LT、PCT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小板参数的检验有助于提高高脂血症的确诊率,为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高脂血症 血小板参数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方法将64例(64眼)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4年10月间于我院就诊的外伤性眼内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32眼)。以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者为A组,以接受前方维持器下玻璃体切割术者为B组。结果术前两组间视力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2周时,B组视力明显改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在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中,应用前方维持器下玻璃体切割术可在有效的改善患者视力的同时,显著的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疗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取我院2011年-2012年100例临产孕妇设为观察组,并取同期非孕妇女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时间(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方面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降低,FIB、PDW、MPV水平明显提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降低不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于产前、产中进行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检测,能有效预防产妇血栓形成及血管内凝血发生,确保母婴身心健康。

  • 标签: 临床产妇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判定
  • 简介:目的评价主动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和稳定性。方法110例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主动电极组60例和被动电极组50例,主动电极组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被动电极组采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较两组植入前后心电图QRS波时限及电极植入即刻及随访过程中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结果两组术后QRS波时限均较术前显著延长(P〈0.01),组间差异显著(P〈0.01)。主动电极组在术后即刻起搏阈值较被动电极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测试起搏阈值、R波感知及阻抗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的起搏应用可行而稳定。

  • 标签: 起搏电极 右室流出道 右室心尖部 起搏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诊断类型血吸虫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6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以下简称“慢血”)、76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以下简称“晚血”,其中巨脾型52例、腹水型24例)以及78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PLT、MPV、PDW、PCT。结果慢血组和晚血组PLT、PCT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晚血组随着病情的进展,肝纤维化程度加深甚至出现肝硬化,其MPV、PDW也发生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小板各项参数值,可为血吸虫病患者特别是晚血患者病情诊断提供初步评价,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吸虫病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治疗与血小板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初次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20例,其中57例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无感染组),63例已合并肺部感染(感染组);另有自愿参加对比试验的60例健康人员(健康组)。对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前后、健康人员的血小板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在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方面,肺结核患者均明显高于健康组人员,且感染组患者高于无感染患者;在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方面,三组之间没有明显变化。经治疗后,肺结核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有明显下降。结论对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进行测定,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肺结核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压积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指标(PT、APTT、TT)和血小板参数(PLT、MPV)在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50例正常人与35例乙肝后肝硬化、21例丙肝后肝硬化、44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T、APTT、TT、PLT、MPV。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丙肝后肝硬化患者PLT比酒精性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明显减少(P<0.01和P<0.05)。肝炎后肝硬化患者MPV低于正常组(P<0.05),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而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变化的不一致,能反映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 标签: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合并前房角新生血管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66例189眼的临床资料,患眼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期,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术前行前房角镜检查发现存在前房角新生血管,患眼均行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以前房角象限数计,观察治疗后最佳矫正logMAR视力,房角新生血管情况,眼压,眼底视网膜的情况,随访时间3、6、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网膜平伏,未出现玻璃体再出血及视网膜再脱离者。术后3个月所有患眼前房角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至随访结束时,173眼前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占91.5%,12眼前房角新生血管减少,占6.3%,4眼前房角出现新生血管的不变或增多,占2.1%,手术前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手术前后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升高的患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前眼压与术后各阶段眼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房角新生血管疗效确切,避免患眼进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 前房角新生血管
  • 简介:目的: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对1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各项参数进行评估,并通过各项参数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分析,了解引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136例MHD患者做横断面研究。根据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肺动脉高压组(PH组,PASP>35mmHg)、肺动脉压力正常组(nPH组,PASP≤35mmHg),并将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与肺动脉压力做相关性分析。结果PH组较nPH组患者的左、右心房及心室明显增大、心肌肥厚程度较重;PH组较nPH组患者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PH组较nPH组患者心脏处于高循环动力状态(均P<0.05)。肺动脉压力与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最高流速、右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输出量呈正相关(均P<0.001);与左心室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之比(E/A)、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均P<0.001)。结论MHD患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病变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肺动脉压的升高可能进一步加重MHD患者的心脏病变;其中心脏舒张功能下降是引起肺动脉压升高重要因素。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可导致肺动脉压升高。

  • 标签: 血液透析 超声心动图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肺动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联合血清孕酮、β-HCG检测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3年就诊的具有先兆流产临床症状的120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组93例,停经时间5~8周;难免流产组27例,停经时间6~8周。另选取120例正常妊娠妇女做对照组,停经时间5~8周,分别比较三组患者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血清孕酮、β-HCG及联合检测结果。结果先兆流产组子宫螺旋动脉RI、PI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免流产组较先兆流产组RI值更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及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β-HCG值均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螺旋动脉RI联合孕酮、β-HCG检测特异性及准确性较其他单独检测指标升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血清孕酮及β-HCG检测可提高早期先兆流产的检出率,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先兆流产预后,为临床提早展开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先兆流产 子宫螺旋动脉血流 孕酮 &beta -H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