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根据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探讨中医国际传播途径。增加中医文化相关信息的播报,增加中医治疗病例的正面对外报道;增开相应的信息频道或信息版面,长期多角度解读中医文化。

  • 标签: 中医 传播 途径
  • 简介:摘要近年来,流感、肝炎、霍乱、狂犬病、口蹄疫、猪链球菌感染等传染性疾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健康。很多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由于传染病防控知识缺乏、防控意识淡薄、救治水平低等原因,导致传染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甚至造成传染病的流行与暴发。文章对传染性疾病之特点及其传播途径作了分析总结,提出一些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措施。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 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乡镇中学生对农村居民开展结核病核心信息人际传播后,农村居民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和行为改变效果,为农村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邯郸市两个乡镇在校中学生及其家长和部分居民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对两地研究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对试验组中学生实施结核病核心信息干预活动,并指导其将所学知识对家庭成员及周围居民进行人际传播.一年后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终末调查,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线调查,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学生、家长、居民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由51.7%、56.0%、58.9%提高到94.1%、89.5%、88.3%,高于对照组的35.4%、57.7%、59.3%(P<0.01).试验组学生、家长、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由49.5%、44.3%、46.6%提高到88.9%、81.4%、80.9%,高于对照组的49.4%、48.1%、49.5%(P<0.01).结论由乡镇中学生对农村居民开展结核病核心信息人际传播,对提高农村居民预防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和促进健康行为效果明显.

  • 标签: 结核病 健康干预 人际传播 中学生 农村居民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婴传播方法,主要选取了30个孕妇丈夫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丈夫的血清呈现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形式,而孕妇则不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在受孕之前注入乙肝疫苗,使疫苗免疫至抗-HBs(+)之后再进行妊娠。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自怀孕20周的时候每隔四周就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到产前。实验主要采用的是对照的方式来进行,可以选取入院的没有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夫妇为参照对象。实验结果显示,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剂的新生婴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要远远小于对照组,且免疫力也相对较强。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孕前和孕期都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父婴传播 预防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落实政府在全省范围实施预防乙肝、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了解洪塘镇孕产妇乙肝、梅毒发生情况。方法通过监测网络对2011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初次来我院预防保健科建立孕产期保健手册的孕产妇共886名孕产妇采用胶体金标法和RPR进行乙肝、病毒的相关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886例,其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76人,阳性率8.6%,梅毒RPR阳性3人,PPTA检查确诊一人,感染率0.1%。结论充分发挥保健监测网络的作用,使预防乙肝和梅毒母婴传播工作的服务模式成为长期持续的过程,扩大覆盖范围,促进常规开展,提高人群对乙肝、梅毒母婴传播的认识。

  • 标签: 乙肝 梅毒 筛查 母婴传播 分析
  • 简介: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已不用再为物质生活担忧,充足的物质保障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余生活,但是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里,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未减少,反而大幅度上升。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护理学院多年来积极探索主题推进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本文主要介绍了主题推进式教育的含义,描述了不同年级、生源、性别、专业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学生的心理特征,对针对不同类别学生实施的主题推进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 标签: 主题推进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进行HIV1/2-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CV-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BV(乙型肝炎病毒)、TP-Ab(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了解患者感染情况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28099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同时检测上述四项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应抗体,并对检测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HIV1/2-Ab阳性率为0.41%;HCV-Ab阳性率为1.05%;HBV阳性率为6.12%;TP-Ab阳性率为1.85%。结论严谨认真地对患者上述四项血液传播性疾病病原学检测,对预防医源性感染、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减少医疗纠纷等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传播性疾病 医源性感染 职业暴露
  • 简介:目的评价孕妇产前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Bimmuneglobulin,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孕妇产前使用HBIG阻断宫内传播的研究,收集出生及1岁婴儿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检测情况,通过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获得合并RR值。结果新生儿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与对照组合并RR值为0.37,95%CI:0.23—0.61;1岁婴儿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与对照组合并RR值为0.48,95%CI:0.27~0.84。结论应用HBIG200IU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官内传播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砚山县孕产妇艾滋病感染状况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结果现状,总结经验和方法,查找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方法对2005年-2013年砚山县孕产妇HIV抗体检测和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424例孕产妇进行HIV抗体检测,检测阳性者送县疾控中心复检,再送州疾控中心确诊,确诊阳性者165例,阳性率0.25%,HIV抗体检测阳性者62例选择终止妊娠,90例孕妇住院分娩,活产数89例;2005-2013年累计完成结案儿童随访管理75例(其中死亡6例,失访4例,拒绝检测3例),完成随访管理62例,满12月或18月个儿童62例进行HIV抗体检测,检测出阴性者60例,检测出阳性2例,阳性率3.23%。儿童阴性者结案纳入儿童系统管理,阳性者转介入县疾控中心纳入艾滋病感染者系统管理。结论砚山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措施有力得当,成绩显著。下一步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或咨询,提高孕产妇对艾滋病的认识,提高孕产妇孕早期检测率和HIV阳性孕产妇孕28周前服药率,加强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的管理和随访,降低HIV母婴传播率。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孕产妇 母婴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辽阳市弓长岭区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3年弓长岭区梅毒、淋病和艾滋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累计发病3种229例,发病率为239.22/10万。结论弓长岭区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尤以梅毒为主,应加强其监测和防治工作力度。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