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男护在创伤骨科患者护理中的优劣形势。方法对我院创伤骨科的3例男护进行调查,通过与男护进行沟通了解其在骨科的工作状况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向科室的医生、女护士以及患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男护的工作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展开调查。结果在对医生的满意度调查中,满意为80.2%,一般满意为19.8%,表示男护在骨科护理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配合工作。女护士的调查中,满意为92%,一般满意为8.0%;在患者的调查中,满意为81.81%,一般满意为18.89%。结论在创伤骨科中,男护起着重要作用,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与女护士相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 标签: 男护 骨科 优势
  • 简介:摘要体检是进行疾病预防的手段,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患者对健康体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医院、疗养院、私营机构等都成立了不同规模的体检中心,军队疗养院在进行健康体检方面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工作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障碍,会影响军队疗养院的健康体检质量。

  • 标签: 军队疗养院 健康体检 优势 劣势 对策分析
  • 简介:运用荧光定量检测的方法,比较了CTAB法、试剂盒法和SDS法提取大豆加工样品的优劣.通过测定其内源基因Lectin得到的Ct值大小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通过标准加入法得到标记基因35S和内源基因LectinCt值的差值ΔCt值,结合标准曲线,计算出每种混合样品中转基因成分的百分含量,进而比较这三种提取方法对PCR反应的抑制程度.总体说来,CTAB法提取大豆加工样品得到的核酸最适合PCR反应,其次是试剂盒法,SDS法稍差.

  • 标签: 荧光定量检测法 大豆加工样品 CTAB法 试剂盒法 SDS法 内源基因
  • 作者: 梁廷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广元市利州区中医医院放射科四川广元628003)【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47-02在脑血管病诊断中,CT与MRI是常用的诊断方式,都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出脑血管疾病。在进行CT或者MRI诊断选择中,很多患者都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诊断方式的选择,但是你知道CT与MRI诊断技术的优点么?CT与MRI在进行脑血管病症检查时,又有怎样的应用缺点呢?下面就让我们尤其来研究一下CT与MRI在进行脑血管病诊断时的优劣吧。脑血管病CT诊断的优劣CT诊断技术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其技术核心是以X线束、Y射线以及超声波等共同构成的,在进行脑血管疾病检查时,通过探测器对患者的头部进行连续性的断面扫描,因为探测器的灵敏度极高,CT诊断具有诊断时间短、扫描效率高以及诊断图像清晰的特点,是现阶段主要的脑血管病诊断方式之一。CT技术的扫描成像方式是对人体进行连续性的断面扫描方式,由X线束对人体进行扫描,然后将断面扫描数据传递回探测器,再经由探测器对X线束进行可见光转变后,以数字模拟信号的形式传递给计算机系统进行成像处理,将患者的脑血管病症情况在扫描成像中展现出来。并且随着近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给CT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助力,使CT诊断技术日益完善。脑血管病CT诊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CT诊断技术的扫描速度快,患者脑血管病的成像速度快。扫描速度是CT诊断技术的重要应用优势,对于脑血管病检查具有重要意义。脑血管病紧急诊断时,诊断时间往往与患者的生命安全相关联,越快的诊断速度会使患者所承受的病症后遗症越小。而CT诊断技术是以X线束、Y射线以及超声波技术为技术体系核心的,具有扫描速度快,成像速度快的优点。第二,CT技术较为成熟,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CT技术进行脑血管病诊断兴起于1972年,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CT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进行脑血管病诊断时,具有较为丰富的诊断经验,对于脑血管病的大部分病状情况都能够较为精准的诊断而出,并且成像较为清晰,是当前医疗领域脑血管病主要的诊断方式之一,并且对各种类型的脑血管病症都能起到较好的诊断效果,帮助医生进行确诊,提升诊断效率。。第三,CT在脑血管病诊断中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诊断价值决定了诊断技术应用的概率,CT技术多年应用与脑血管病的诊断之中,具有丰富的脑血管病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优劣。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行膝关节置换患者94例,将其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单侧膝关节置患者46例为单侧组;行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患者48例为双侧组。对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失血量、输血量和膝关节恢复进行比较,进行优劣分析。结果双侧组患者术后失血量、输血量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单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单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双侧组患者的HSS评分显著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治疗,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和单侧膝关节置换各有优劣,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予以治疗,相对而言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经济、高效,但需要更高质量的护理予以配合。

  • 标签: 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 单侧膝关节置换 优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和人工流产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2年1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80例,均为稽留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予以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清宫术治疗(观察组,n=40),一组予以戊酸雌二醇+人工流产钳刮术治疗(对照组,n=40),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完全流产率指标97.67%(39/40)高于对照组60.00%(33/40),(p<0.05);观察组中患者子宫开始收缩时间、服药后排胎时间、排胎2h内出血量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和人工流产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人工流产 稽留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与人工流产治疗稽留流产的优劣。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我医院妇科接收的40例稽留流产患者,将所有患者以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20例,给予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3天后行人工流产手术,观察组采取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6小时后视情况行清宫术;详细对比两种不同方案临床应用的优劣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子宫收缩时间、排胎2h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二次清宫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稽留流产患者采取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流产效率及安全性,降低流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害程度,提高患者身体恢复效率。

  • 标签: 稽留流产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人工流产 优劣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罗氏固体培养法,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的优劣评价。方法选择临床经罗氏固体培养为阳性痰标本68份,阴性标本68份,分别采用LAMP和RT-PCR方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两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2%.85.3%,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阳性标本经LAMP、RT—PCR检测结果灵敏度分别为91.2%和82.4%,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阴性标本经LAMP、RT—PCR检测结果的特异性分别为85.3%和88.2%,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P检测法阳性率高于RT-PCR法,但两者之间的差别尚无统计学意义,LAMP具有简单快速、准确,LAMP检测阳性标本灵敏度比RT-PCR好,LAMP检测阴性标本特异性稍低,LAMP具有简单、快速、准确,不需要昂贵的检验设备和严格的实验室设置,更适合基层结核病的实验诊断推广应用。

  • 标签: PT-PCR技术 LAMP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 痰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