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移动换药车换药前后细菌污染状况。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分别于2016年3月23日—6月26日和2017年8月8日—9月13日对某院整形烧伤病房的一辆换药车进行采样,换药车使用前、后及消毒静置3h后分别于车把手、抽屉把手和车顶层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并计算单位面积细菌菌落数,比较不同采样时机菌落数差异。结果本研究共采样303份,其中换药前样本90份,换药后样本123份,消毒静置3h后样本90份。不同采样时机换药车顶层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换药后车顶层菌落数较换药前及消毒静置3h后均增加(均P〈0.05)。不同换药时机车把手、抽屉把手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同采样时间点换药车各部位间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换药前换药车3个部位的样本合格率均为100.00%,换药后车把手、抽屉把手和车顶层样本合格率分别为100.00%、97.56%和97.56%,3个部位消毒静置3h后样本合格率也均为100.00%。结论移动换药车采用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可达到我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于II类环境物体表面的卫生标准,换药车消毒后在3h内移动使用基本安全。

  • 标签: 换药车 物体表面 清洁 消毒 细菌污染
  • 简介:摘要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即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广泛的社会及企业参与。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该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为此,构建“三个三”实践教学体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积极推动各专业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在实践教学中优先解决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实践教学设施和评价体系完善、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等问题。在提高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基础层次上,实现实践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达到让从事实践教学教师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与省内外社会、企业、学校合作办学的力度,建成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期最终培养的药学本科生能成为具有更强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 标签: 药学专业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哺乳期妇女营养状况,并探讨营养指导干预对其影响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60名哺乳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检入院顺序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未进行任何营养指导,护理组实施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妇女的营养状况。结果60名哺乳期妇女以剖腹产为主(61.67%),且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占68.33%。对照组哺乳期妇女能量摄入满足DRIs90%者不足20%,护理组满足DRIs90%者为36.67%;且护理组哺乳期妇女的VA、Ca、Fe、Zn、Mg、Mn等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哺乳期妇女营养状况

  • 标签: 哺乳期 妇女 营养状况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挑战,本研究通过分析肝植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病例的分析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05-01-2016-09-30肝脏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结果230例肝脏移植患者中,144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2.6%。呼吸道感染最多,占69.2%,胆道及血液感染分别居第2、3位。肝癌患者的感染发生频率最高(69.05%),其次为急性肝衰竭(66.67%)、肝炎后肝硬化(64.39%)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60.00%),各组感染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79,P=0.483。144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260株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25.77%)、嗜麦芽黄单胞菌(15.00%)和铜绿假单胞菌(13.46%)居前3位。结论肝脏移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及胆道为主,医院感染的防控对策是了解术前供体肝脏情况,减少或缩短侵入性器械的使用,加强无菌意识、手卫生意识及术后基础护理。

  • 标签: 肝脏移植 医院感染 监测 对策
  • 简介:摘要以往的观点认为神经外科的病人术后对痛反应不甚敏感,多不需要镇痛治疗。且传统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会影响病人的意识、呼吸和瞳孔变化等情况,使神经外科医生不太接受术后镇痛治疗。随着对术后镇痛的深入研究,神经外科术后疼痛问题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对神经外科术后疼痛状况和镇痛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镇痛 术后疼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发热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总结护理干预要点。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3名长期发热患儿的家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self-ratingscale,scl-90)对63名长期发热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情况调查,结合调查结果予以患儿家长护理干预。结果63名患儿家长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患儿家长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饮食睡眠分数较高。通过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护理中,发现患儿家长最关心的前三个问题分别为疾病痊愈时间(100.00%)、患儿是否得到有经验医师的治疗(98.41%)、患儿治疗中承受的痛苦(98.41%)。结合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情况调查结果,予以护理干预,护理后患儿家长的scl-90评分明显降低,9项调查指标与护理前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发热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总结有利于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提升患儿家长的依从性和配合程度,降低其不良情绪,有利于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

  • 标签: 长期发热患儿家长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近年来,血脂异常的患病人群明显增多,而高脂血症也是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有效加强对血脂的管理,防治血脂异常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围绝经期 高脂血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了解基层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西横县县、乡(镇)、村女性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SCL-90总均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因子分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因子均低于常模(P〈0.05)。不同级别单位、职称、学历、岗位、年龄、工作年限人员各项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县级人员因子分高于乡、村级人员,初、中级职称人员各项因子分高于高级职称人员,护理岗位人员高于其他岗位人群,不同学历、年龄、工作年限人员因子分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县乡村三级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良好,但不同级别单位、职称、学历、岗位、年龄、工作年限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其中以县级女性医务人员及40岁以下医务人员出现阳性症状危险性较高,卫计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关注农村地区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

  • 标签: 心理健康 女性医务人员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状况及影响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接收的分娩后初产妇600例,统计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600例初产妇中,52例发生产后抑郁,发生率为8.67%。单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意外妊娠、分娩方式、产后睡眠、产科并发症、新生儿性别等对初产妇产后抑郁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分娩方式、意外妊娠、产科并发症、新生儿性别等对初产妇产后抑郁有影响(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相关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初产妇产后抑郁,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 标签: 初产妇 产后抑郁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为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对山东省6地市的3240名城乡初、高中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总体上,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偏上,男生的性认知和性适应得分高于女生(27.91±7.21vs26.42±6.10,P〈0.001),女生的性价值观得分高于男生(32.68±4.95vs31.94±5.44,P〈0.001)。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性认知得分为(26.34±6.66)、(28.68±6.51)分,性价值观得分为(32.06±5.22)、(32.88±5.06)分,性适应得分为(68.01±9.52)、(72.43±8.51)分,且3个维度得分高中生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01)。农村和城市的中学生的性认知得分为(26.34±6.06)、(27.93±7.21)分,性价值观得分为(32.09±5.12)、(32.60±5.24)分,性适应得分为(68.44±8.86)、(70.75±9.86)分,且3个维度得分城市中学生均显著高于农村中学生(P〈0.05)。结论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偏上,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

  • 标签: 青春期 性心理健康 性认知 性价值观 性适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6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老年人群是脑血栓的主要发病人群,老年人群受病症影响、机体功能受损影响,易于产生不良心理情绪,如恐惧、焦虑、抑郁等,进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情况构成直接的影响。文章主要围绕老年脑血栓患者,对老年脑血栓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观察老年脑血栓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的效果。

  • 标签: 老年脑血栓 心理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庆市开州区的水质农村饮用水安全与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重庆市开州区的14个乡镇的82个检测点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调查等措施完成水质调查表;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标准进行取样工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水质合格情况进行评价,19项水质卫生指标全部达到标准的合格范围判定为水质合格。结果调查共取样品297份,水样检测合格率为37.04%;在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检测合格率分别为38.93%和34.90%,两者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硝酸盐、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三氯甲烷和耗氧量均不达标,达标率均超过90%;而大肠埃希菌、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消毒剂和总大肠菌群等指标均不达标,达标率均低于90%;开州区取样检测的68个水厂中,合格率仅为38.24%;调查水厂中消毒设施配备率为89.71%;消毒设施按规使用率为56.72%。结论重庆市开州区存在严重的农村饮用水问题,急需进行进一步改善。

  • 标签: 农村饮用水 卫生 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1月-2016.12月间收治的58例银屑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29例,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为常规组提供一般疾病护理服务,评价两组焦虑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焦虑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496,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t=9.944,P<0.05)。结论护士为银屑病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 标签: 银屑病 护理 焦虑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男性(年龄≥60岁)500名,均检测股骨颈骨密度,并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老年男性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27.2%(136/500),且随年龄增大有升高的趋势(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服用钙剂史及维生素D史是老年男性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较高。高龄、低体重指数、无钙及维生素D摄入史的老年男性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更高。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 男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对生活护理需求状况,提升患者生活护理的质量。方法抽取我院消化内科进行住院的患者300例对生活护理需求(14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83份,各项生活护理得分在2.2~3.8分之间;无陪护的患者占6.4%,由家人陪护的患者占90.8%,自聘护工的患者占2.8%,不同的陪护条件对护士的生活护理需求中除会阴护理、足部清洁、整理床铺之外,对生活需求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聘护工的患者对比于另两组患者相对较高;患者不愿意护士对其进行生活护理的原因依次为希望得到家人照顾、不好意思麻烦护理人员,担心收费过高,性别关系觉得不适应,护士太忙担心得不到良好照顾。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对生活护理的需求状况呈中等偏上的水平,由护工进行陪护的患者的生活护理的需求相对较高,需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对应的措施。

  • 标签: 消化内科 生活护理 需求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王司片区3岁内儿童贫血状况及预防对策。方法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血红蛋白(Hb),问卷调查有关社会环境因素。结果209例儿童Hb(110+-10)g/L,贫血患病率38%。儿童年龄越小,贫血患病率越高(x=46.073.P<0.01)留守儿童贫血患病率高于正常儿童(x=6.227.P<0.05);男女童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儿童月龄、留守是否是儿童贫血的影响因素。结论我片区儿童贫血患病率仍然相当高,留守儿童,12月组婴儿更是高危人群。

  • 标签: 儿童 贫血
  • 简介:目的分析2016年夏季北京市游泳池水卫生状况,为改善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6-8月对北京市16个区三类132户游泳池进行水质检测,检测指标为pH值、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6项。结果2016年6-8月共检测游泳池391户(次),合格率39.6%,不同类型泳池合格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水质主要指标7068件(项)次,总合格率86.6%,主要不合格指标为尿素和游离性余氯,合格率分别为65.6%和68.5%,不同类型泳池间尿素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67,P=0.000),游离性余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7,P=0.003)。结论2016年夏季北京市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较2015年同期有所改善。夏季高峰时段应及时补充新水,并规范水质净化消毒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公共卫生素养;有针对性的加强监测、评估以及卫生监管,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游泳池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 标签: 游泳池 水质 尿素 游离性余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展开调查。方法选取2016年03月01日—2018年03月01日于某社区200户家庭个人档案作为本文研究对象,主要是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展开调查和分析。结果慢性病老年人占69.5%,慢性病患病率前五位排名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白内障、糖尿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中吸烟、高盐饮食成为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体育锻炼可降低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结论在预防保健的基础之上,需要大力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这成为解决老年人卫生问题的主要途径。

  • 标签: 老年人 卫生服务 社区 健康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新的职业环境下影响煤矿工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运用一般人口学问卷、职业性倦怠自评量表(MBI-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54名某煤矿工人心理健康进行评价。结果煤矿工人不同性别在焦虑领域(t=4.081,P<0.01)、不同来源在倦怠领域(t=2.762,P<0.01)、不同年龄组在焦虑领域(F=5.645,P<0.01)、不同工龄组在焦虑和倦怠领域间(F=3.987,P<0.01;F=3.133,P<0.05)、不同工种在抑郁和倦怠领域(F=9.770,P<0.01;F=4.337,P<0.05)、每日工作时间在倦怠领域(F=3.088,P<0.05)、月工资者在三个领域(F=14.501,F=12.472,F=4.741,P均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等。结论煤矿工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 标签: 矿工 职业性倦怠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