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DNA(HBV-DNA)的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420名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420名患者的临床血清标本通过ELISA法进行定性检测,根据乙肝两对半定性结果进行分组,最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定量检查。结果95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cAb标本中有89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93.7%,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4.19±1.16)×107/ml;130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b、HBcAb标本有92份HBV-DNA阳性,阳性率达到71.7%,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4.73±2.49)×105/ml;38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cAb标本中有13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34.2%,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2.13±1.37)×104/ml;75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b的标本HBV-DNA阳性23例,阳性率为3.1%,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6.07±0.86)×103;82份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阴性的标本HBV-DNA阳性11例,阳性率为1.3%,荧光定量PCR拷贝数(2.77±0.79)×104/ml.结论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在多种模式的乙肝病毒标志阳性血清或阴性血清都可查出,能较真实反映体内HBV感染、复制和病毒载量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

  • 标签: 乙肝病毒 荧光定量 聚合酶联反应
  • 简介:2006年6月23日,MolecularCell学术期刊刊登了一篇关于研究乙肝病毒的重要进展的文章。文章云,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院MarkYeager教授和FrancisV.Chisari教授领导的两个实验室,利用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方法,检测了转基因小鼠的乙肝病毒蛋白外壳和从人类患者血样中分离出的病毒颗粒的天然结构,并将两个存在于被感染细胞中的乙肝病毒的两种中间体形式显现出来。同时,通过冷冻样本,研究人员能够利用低温电子显微镜,成像这种病毒颗粒,

  • 标签: 乙肝病毒 结构 天然 电子显微镜技术 MOLECULAR 计算机图象分析
  • 简介:PCR(PolymerasChainReafion)即聚合酶链反应,于1985年就有报道,是一种模拟特异天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法。以DNA为模拟的特异靶序列,在引物介导下酶促扩增,可以从极少量基因组DNA合成百万拷贝数的某DNA片段。我们应用PCR测试法,对肝病患者及体检的青年工人血清中的乙肝病毒DNA进行有关血清分析及临床研究,获得了可靠数据和临床效果。

  • 标签: 乙肝病毒DNA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核酸扩增法 DNA片段 DNA合成 复制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两对半模式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乙肝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及乙肝病毒核酸扩增酶联定量检测,对乙肝两对半不同模式及乙肝病毒DNA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265例患者血清HBVDNA呈阳性,阳性率为82.81%;小二阳72例,其中54例HBVDNA呈阳性,阳性率为75%;小三阳138例,其中120例HBVDNA呈阳性,占86.96%;大三阳110例,其中91例HBVDNA呈阳性,占82.72%。大三阳样本含量超过107例数超过小二阳及小三阳病例。结论乙肝两对半是基层医疗检验项目,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充分反映乙肝患者的病情状况,HBeAg与H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HBV-DNA检测可判断乙肝患者是否存在传染性,为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乙肝两对半 乙肝病毒DNA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辩证论治。方法通过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病因、病机探析,指导临床辩证用药。结论扶肝健脾、祛湿清毒、外达伏邪是治疗本病的总纲。

  •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湿毒 伏邪
  • 简介:心理失调是指以情景性因素为主,进而导致个件发生心理失调的一类常见心里问题,是任何一个正常人可能发生的一种因周围情景刺激而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的情绪反应状态,一旦发生,常常需要通过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支持来恢复病人的心理平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是指血液HBsAg阳性,但无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产妇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随着社会角色的转变,加上对疾病缺乏认识,往往发生心理失调,对病人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及时纠正其心理失调,对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理失调 护理措施 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产妇 HBSAG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病毒基因分型、耐药突变基因的检测,明确其基因型,确认患者是否耐药,从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基因芯片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基因型。结果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血清HBVDNA定量为(4.5±2.3)×103~(5.8±1.5)×108copies/ml(2)HBV基因型C型77例占77.5%,B型24例占23.5%,D型1例约占1%(3)其中79例未采取过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未出现耐药,23例使用过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一个疗程以上的,耐药突变点变异为M204V/I型的13例,L180M型的为5例,L180M+M204VI的为5例,未检出其他突变基因型。23例耐药基因型中HBV-C基因型占20例,3例为HBV-B基因型。结论本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C基因型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而耐药,且以M204V/I突变型为主。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型是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指标。

  • 标签: HBVDNA HBV基因型 耐药基因
  • 作者: 杜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健康必读》 2010年第2期
  • 机构:【中图分类号】R7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3-0054-01据报道,我国孕妇检查HBsAg阳性率约为11.2-12.5%,其中HBeAg同时阳性者在20-30%,而在20-25岁的孕妇中阳性率超过30%[1],因此做好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的护理保健保护孕妇安全,意义非常重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知母宁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知母宁对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及对乙肝模型鸭DHBV—DNA的影响。结果知母宁浓度为4mg/ml时对2.2.15细胞分泌HBe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200mg/kg治疗乙肝模型鸭10d后DHBV—DNA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知母宁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BV—DNA的复制有关。

  • 标签: 知母宁 乙肝病毒 2.2.15细胞 DHBV&mdash DNA
  • 简介:发现HBsAg阳性半年以上,肝功能始终正常者,可诊断为慢性HBsAg携带者,如肯定有乙肝病毒存在,也可称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对携带者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最好进行肝脏活组织检查,如肝脏病变明显,则应采取抗病毒与免疫调节药物的联合治疗;如无明显病变或病交轻微则可暂不进行治疗,至少暂不进行强有力的抗病毒治疗。对于e抗原和/或HBVDNA阳性者也可探索试用一些有可能打破免疫耐受的方法或其他可能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乙肝病毒 携带者 免疫治疗
  • 简介:我国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人群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10%,这意味着全国有1.2亿多HBsAg阳性的人。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几乎天天遇到这样的病人,近几年由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实验技术的迅速发展,对HBV感染的认识及治疗都有了新进展,能否对HBV感染的各种监测指标准确、完整的理解,给患者明确的解释和合理的指导,是我们面对的实际问题。现就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认识。

  • 标签: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 基层医务工作者 HBV感染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时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随机对220例门诊传染科患者空腹血清选用统一的试剂,相同的酶标仪,操作人员及采用ELISA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出现25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后有采用乙肝表面抗原金标法进行复检,在25例阳性中有5例为阴性,最后再将25例表面抗原阳性血清进行乙肝病毒DNA滴度测试,出现5例阴性,并且和乙肝表面抗原金标法测试的5例相同。结论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时影响因素较多,严格控制操作环节是降低乙肝表面抗原假阳性的关键。

  • 标签: ELISA法 乙肝表面抗原 假阳性
  • 简介:对张家港口岸2009年度2546名各年龄段重点人群乙肝表面抗原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29例,检出率为5.07%,30周岁以下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36例,检出率为315%,30周岁以上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93例,检出率为6.67%,建议加强乙肝预防工作。注意生活规律,提高人群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血清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发现健康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状况,对疑似病例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为能够更好更快地检测HBsAg作出诊断。方法金标法检测后ELISA法初、复检检测确认的阳性血液标本,并确定金标法漏检病例。结果对76例初、复检HBsAg都为阳性。金标试纸条检测出阳性48份,漏检率为0.56%。而ELISA法检测出阳性76份,阳性率为100%。结论从HBsAg金标法试纸的灵敏度看,HBsAg试纸只能作为初筛试剂,初检和复检试剂采用ELISA法,以防止HBsAg漏检的发生,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避免输血与HBsAg携带者传播疾病的发生。

  • 标签: 金标法检测HbsAg 漏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