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儿窘迫的临床观察处理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诊的208例胎儿窘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抽取同期200例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羊水污染、胎心率异常以及胎动异常情况,对患者做相应的对症处理。结果观察组胎儿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胎心率、胎动异常的发生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胎儿的Apgar评分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两组胎儿在产程延长、脐带异常、妊高症、过期妊娠和羊水过少的发生率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观察组胎儿以脐带异常为主。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几率较大,会对新生儿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应积极采取措施,早期处理。

  • 标签: 胎动异常 胎儿窘迫 胎心率异常
  • 简介:目的了解男女癔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对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78例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者在受教育程度、病前性格、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差异的原因,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 标签: 癔症 性别差异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中西医不同治疗痔疮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入院进行痔疮治疗的患者1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应用药物涂敷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显效率77.0%和总有效率95.9%均高于对照组55.4%和7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洗法治疗痔疮临床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涂敷法。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熏洗法操作方面,效果显著,临床适用性较好,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 标签: 痔疮 中药熏洗法 药物涂敷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平板数字和普通数字双对比造影检查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4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机器型号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并指定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完成全部患者的双对比造影工作。观察组采用平板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普通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数字化造影检查结果,并对成像图片及其与病理诊断相符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图像A级率为60.00%,D级率为0,对照组图像A级率为12.00%,D级率为8.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检查结果同病理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不符合率,其中观察组符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图像质量佳,诊断符合率高,具备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数字化成像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病理尸检和法医病理尸检属于目前在尸检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措施,二者之间的方式方法不同,但是临床病理尸检的尸检率比法医病理尸检率低,因此在新时期的环境下为增强临床病理尸检的效率,应全面分析问题的原因,按照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科学的方式增强临床病理尸检率。

  • 标签: 临床病理尸检 法医病理尸检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对比脑梗塞与脑出血的临床表现、病因以及危险因素等,为更好的防治脑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份我院神经内科收治28例脑出血与8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脑梗死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管炎等,分别占39%、21%、19%;脑出血主要病因为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粥样硬化等,分别占29%、25%、14%。(2)两组病人的病变部位均以基底节区和脑叶最常见,其次为脑干、丘脑。结论脑梗死临床治疗和预后比脑出血要好;脑梗死与脑出血的病因有差异;脑梗死与脑出血危险因素相同。

  • 标签: 脑梗死 脑出血 病因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必要时吸氧、雾化吸入,或按需给予抗生素、补液、糖皮质激素等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哮喘 中医辨证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两个医院实行不同的临床护理带教方法,对比两种临床护理带教各自的特点。方法随机选择两家医院相同数目的临床护理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甲医院采用小组负责制的临床带教模式,乙医院采用“一对一”小组式式护理教学模式。实习期一年,实习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比较两组学生在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的落实、教学质量、教学满意度等方面的临床护理教学评价以及出科技能考核成绩的差异。结果采用小组负责制的学生出科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上相比于“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学生,成绩略显差,但小组负责制的学生对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的落实、教学质量、教学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比“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学生略胜一筹。结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小组负责制的临床护理带教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归属感,团队式的管理。同时,“一对一”教学法增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心和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各有所长。

  • 标签: 护理带教 小组式 一对一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遮盖方式用于治疗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弱视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直接遮盖眼睛法,对照组采用遮盖眼镜法,均辅以精细作业目力训练,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90.0%,总有效率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6.7%。结论采用直接遮盖眼睛法治疗弱视临床疗效较好,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遮盖眼镜法,建议采取遮盖眼睛法治疗弱视。

  • 标签: 儿童 遮盖方法 弱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焦虑对产妇对分娩疼痛及分娩结局的临床影响。方法从本院近期收治的100例健康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以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产妇的焦虑程度,以焦虑评分<8分为无焦虑组,共50人;以焦虑评分≥8分为焦虑组,共50例;以视觉模拟评分作为测量分娩疼痛指标,比较两组的产痛、产程长短、剖宫产率的高低、产后出血量等。结果焦虑情绪的产妇出现产痛剧烈,潜伏期、活跃期延长,剖宫产率高,产后出血率高等特点。结论应对产妇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和预防产妇的焦虑状态,实施适当的医疗干预,降低因为产妇情绪异常而产生的产科不良结局,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焦虑产妇 分娩疼痛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与自然分娩在临床应用当中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112例产妇并按照分娩方式的选择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自然分娩,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对两组产妇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在宫缩时产生的疼痛感较轻,第一产程时间较短,进行剖宫产人数较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状况以及Apgar评分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在产妇分娩的过程当中镇痛效果显著,能够对第一产程的活跃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降低剖宫产的几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无痛分娩 自然分娩 产程时间 对比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和比较2种国产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同类抗菌药伏乐新。为对照药,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平行、开放的临床试验设计,在122例自愿受试病人中,对试验药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产品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痊愈率分别为75.41%和72.13%,总有效率为93.44%和90.16%,总细菌清除率为96.6%和93.4%,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O%和8.20%。二药试验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药在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药。结论国产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产品是临床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 标签: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胃镜检查麻醉和非麻醉的临床反应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其耐受性,成功率等因素进行对比。同时对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和镇静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进行胃镜检查工作中,共选择209例患者,分别将这些患者分成麻醉组和非麻醉组两组。其中麻醉组的103例患者主要注射丙泊酚和芬太尼。其中,非麻醉组主要有106例患者,主要用常规咽喉部麻醉,不进行给予镇静镇痛药。在进行胃镜检查的过程中,对血压、心率和呼吸状况进行检测,并且在胃镜检查之后,要及时询问患者的真实感受。结果在两组患者中,麻醉组的患者整体心率,血压都有所下降,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停止,但是非麻醉组就没有任何变化出现。从成功率上看,麻醉组患者的成功率要明显高于非麻醉组。两组的操作时间没有任何差异。结论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能够保证胃镜检查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在检查的过程中舒适程度比较明显,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应该对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等状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的现象,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 标签: 麻醉 胃镜检查 非麻醉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0mg/d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则给予40mg/d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四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得到显著下降,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对脑梗死具有较高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辛伐他汀 脑梗死 神经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丙肝检验中应用不同检验方法的结果。方法:我站检验科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检测献血者66例,按照奇偶法划分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观察组(化学发光法),组间比例为33:33。比对两组的抗-HCV阳性检出率、检测成本和检测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抗-HCV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测成本和检测时间较对照组低,组间经比对差异显著(P

  • 标签: 检验 丙肝 临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