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鼻中隔成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耳鼻咽喉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7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具体手术方案将其中接受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A组,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经治疗,A组手术有效率94.74%,B组手术有效率90.91%,两组手术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主观症状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组内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率7.89%,B组术后并发症率9.09%,两数据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中隔成形术与鼻中隔矫正术均是目前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术式,两种方法的效果相当。

  • 标签: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成形术 鼻中隔矫正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带蒂鼻中隔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手术效果。方法在穿孔周围造出新创面2mm,用单翻带蒂鼻中隔粘膜瓣完全覆盖在鼻中隔穿孔部位并固定。结果7例鼻中隔穿孔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2-6个月穿孔修补处均有粘膜覆盖,与正常鼻中隔粘膜色泽一致,6个月后仍有1例大穿孔患者有2mm×3mm穿孔。其余6例患者均愈合。结论自体单翻鼻中隔粘膜瓣取材方便,血供丰富,易存活,可用于中小型穿孔。本文采用的缝合固定方法简单易行,自移植物固定牢固。

  • 标签: 鼻中隔穿孔 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带蒂鼻中隔黏膜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鼻中隔贯穿缝合术联合鼻中隔三线减张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2020年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行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手术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住院手术患者采取内镜下鼻中隔贯穿缝合术联合鼻中隔三线减张的手术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结论:内镜下鼻中隔贯穿缝合术联合鼻中隔三线减张术临床应用价值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 贯穿缝合 三线减张 鼻中隔偏曲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鼻中隔偏曲患者外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出血、渗血及其他并发症等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体温超过38.5℃,或患者主诉伤口突然异常疼痛,且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应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 标签: 鼻中隔偏曲 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鼻中隔及鼻腔疾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确诊为明显的鼻中隔偏曲并出现症状者,均以手术矫正为主。

  • 标签: 鼻中隔 鼻腔疾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行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的中隔偏曲患者63例(改良组)及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3例(对照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改良组治愈率(74.60%)、有效率(95.24%)均高于对照组(47.62%、8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58.0±7.8)min、术中出血量(50.0±6.7)mL、术后疼痛(7.94%)、鼻中隔黏膜损伤(11.11%)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0.0±7.7)min、(61.0±8.2)mL、20.63%、2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切口张力低、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佳,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方案。

  • 标签: 改良切口 两线减张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并软骨植入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并软骨再植入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共66例,记录术前、术后、三月随访资料;结果66例手术病例,术后三月复查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并软骨再植入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手术简单有效,无并发症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软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治疗鼻中膈偏曲时产生的效果 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2月到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鼻中膈偏曲患者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划分为两组,各为33例,A组运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开展治疗,B组运用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B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中出血量均少于A组(P<0.05)。 结论 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具有减少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的效果。

  • 标签: 改良切口 两线减张 鼻中隔偏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鼻中隔矫正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7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36例,应用鼻中隔矫正联合射频消融术)和对照组(36例,单纯应用鼻中隔矫正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打喷嚏、鼻塞、流涕以及鼻痒等)平均得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打喷嚏、鼻塞、流涕以及鼻痒等)平均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打喷嚏、鼻塞、流涕以及鼻痒等)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鼻中隔矫正 射频消融 伴有鼻中隔偏曲 中重度变应性鼻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并介绍手术方法。方法对2007—2009年间70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进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结果对70例患者术后随访原有症状全部消失。结论在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时应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粘膜(尤其中隔两侧对应部位)造成中隔穿孔。同时对伴有其他鼻腔或鼻窦病变者应处理。本方法适用于无内窥镜条件者。

  • 标签: 鼻中隔 粘膜下切除术 鼻中隔偏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鼻中隔鼻整形术在治疗鼻中隔偏离伴脱位以及软骨歪鼻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所收治的共计11名歪鼻患者,进行相应的鼻内镜改良后的鼻中隔鼻整形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切除少部分患者偏曲的软骨,在进行歪鼻矫正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上保证鼻中隔固有的结构。结果鼻中隔软骨复位效果非常良好,并且患者的歪鼻畸形消除,对于患者的未来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结论在未来的歪鼻整形过程中,通过鼻中隔鼻整形术辅以相应的鼻内镜设备能够有效的提升手术过程中的视野,降低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黏膜切口张力造成的偏离问题,并且并发症较少,在未来的歪鼻治疗过程中值得进行推广和普及。

  • 标签: 鼻中隔 鼻整形术 切口改良
  • 简介: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鼻腔填塞是目前最有效的急诊止血方法.然而,当鼻中隔严重偏曲,特别是存在骨嵴或骨棘时,常不能进行有效的鼻腔填塞,且多次填塞必将导致鼻腔粘膜的广泛擦伤甚至糜烂,加重出血.1996年以来,我们对100例此种患者,行急诊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鼻中隔矫正术 治疗 鼻出血
  • 简介:报告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76例,经半年以上的随访观察,治愈66例(86.9%),有效8例(10.5%),无效2例(2.6%),术后鼻中隔穿孔3例,鼻腔粘连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鼻中隔粘膜 切除术 随访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闭合性鼻中隔外伤急诊期的诊断率和诊疗效果,降低开放式手术比例,减少术中出血,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119例本病患者随访观察及回顾,104例急诊期处理,10例因其它病情未能急诊期手术,5例因急诊期未确诊未能手术。结果急诊期手术病人闭合性复位79例占75.96%,开放式手术复位25例占24.04%,急诊期未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需开放式手术治疗14例占93.33%,1例症状轻微,未作处理。闭合性复位病人平均出血2毫升,急诊期开放式手术病人平均出血10.2毫升,非急诊期开放式手术病人平均出血21.3毫升。讨论闭合性鼻中隔外伤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开放式手术比例,减少术中出血的重要方法。

  • 标签: 闭合性鼻中隔外伤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