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识别某炭黑制造企业新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有效建议。方法 通过定性定量评价,对新建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炭黑、煤焦油沥青挥发物、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噪声、高温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各岗位工人及所在工作场所接触化学毒物的浓度及物理因素的强度均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结合项目建成后的实际作业情况及接触危害因素的频度与强度,综合判定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基本落实了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保证了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效果,具备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条件。

  • 标签: 炭黑制造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
  • 简介:医联体是近年来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新举措,其鼓励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妥善分流就诊人群、优化配置医疗资源。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是医联体能够高效运作的必要条件,但医院之间的信息系统异构为数据整合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温州市人民医院集团平台的建设,构造一个低成本、高成效的医联体信息体系建设方案。

  • 标签: 医联体 检查预约 WEB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乡镇卫生药物配置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乡镇卫生2014年2月~2016年5月的253621份抗肿瘤药物用药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药品说明书、专业书籍评定抗肿瘤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并对不合理应用原因进行归类。结果239例为不合理医嘱,25.1%为选用溶剂不合理,26.4%为给药剂量或浓度不合理,13.4%为给药速度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为14.6%,给药顺序不合理为8%,其他不合理用药为12.5%。结论经研究,乡镇卫生药物配置存在诸多不合理的方面,据此卫生应加强对药物配置的管理力度,提高药物合理应用率。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抗肿瘤药物 配置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四诊对前对症急救的作用。方法运用中医四诊的望、闻、问、切方法快速判断威胁病人生命的最为危急、严重的病症,为采取初步诊查、处置措施提供依据。结果中医四诊能快速、正确判断病人的主病、主症,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现代诊查方法确切检查或直接展开急救,让急危重症病人得到及时诊治,效果满意。结论中医四诊方法在前急救中正确和灵活应用,可进一步提高院前对症急救的效率和准确性。

  • 标签: 中医四诊 院前急救 应用
  • 简介:【摘要】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尽早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的重要举措,电话辅助心肺复苏是指调度人员在接到呼救者求救电话以后通过对呼救者描述的病情进行有效判断,并通过电话发布心肺复苏的各项指令,指导呼救者对患者进行就地心肺复苏的一套干预措施。此套干预措施可提高呼救者对患者的心肺复苏实施率,进而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就近几年电话辅助心肺复苏在前急救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将来国内大力推广此干预举措提供参考。

  • 标签: 电话 辅助 心肺复苏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的作用。方法:选择 2016年 9月 -2017年 1月期间呼救中心接收的 26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呼救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 130例以及对照组患者 130例。对照组脑卒中患者按照常规护理进行救治,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则根据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呼救至救护车到达时间为 24.61±10.14min,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呼救至救护车达到时间为 30.62±14.15min, P< 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入院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 38.68±10.49min,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入院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 46.72±12.49min, P< 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为 9( 6.92%)、 5( 3.85%)较对照组患者 16( 12.31%)、 13( 10%)有明显的优势, P< 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前急救护理路径有效的缩短患者获得急救时间间隔,阻止病情的恶化,改善不良治疗结局。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缩短危重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规范前急救护理流程。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将2006年6月-2007年5月前急救危重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抢救措施。从2007年6月起开始实施“链式并联操作”急救护理新模式,将2007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72例各类危重患者作为治疗组,分别计算完成相同操作所用的最短时间。结果治疗组采用链式流程以“并联操作”的思路减少抢救的基础时间和相关时间,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链式并联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密切配合,在前危重患者急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标签: 危重病人 急救 流程 应用
  • 简介:摘要:心肺复苏(CPR)是前急救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心肺复苏的研究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入和完善。文章对前急救心肺复苏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梳理和分析,并对前急救心肺复苏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等进行了阐述。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未来发展
  • 简介:摘要当病人突患疾病或遇到意外伤害时,救护人员携带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赶赴现场,对病人立刻进行救治,护士将配合医生共同完成救护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的急救措施就是建立畅通i的静脉通道,用来保证各种抢救用药的及时、准确的进入机体,迅速纠正病情。本文就前急救的静脉穿刺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 标签: 院前急救 静脉穿刺 技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前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前急救。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救至前急救所需时间,呼救至转送回治疗所需时间、致残率及病死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的前急救护理措施,改进后的前急救护理路径更有利于缩短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脑卒中 院前急救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的应用效果。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400例脑卒中患者是由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将这4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前急救护理路径模式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前急救护理模式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从呼救至医护人员到场实施前急救的时间、从呼救至运送至医院实施专业救治的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呼救至医护人员到场实施前急救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从呼救至运送至医院实施专业救治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前急救护理路径模式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能够大大缩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值得在脑卒中急救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脑卒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的应用方法及其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0月时间段内经前急救所收治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0例。所有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组别设置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组分别纳入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前急救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前急救护理路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前急救耗时以及急救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呼救~前急救耗时为(15.5±5.3)min,呼救~转运回耗时为(30.8±2.9)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进行对比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急救处理后致残率为30.00%(6/20),病死率为5.00%(1/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进行对比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应用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前急救耗时,对降低患者急救后致残率、死亡率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老干部身边子女前急救知识现状,探讨培训对策。方法集中老干部身边家属86例,采用自制调查量表,于培训前后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前急救基本知识与技能(20个问题)掌握情况等。采取短期集中式培训,师资为军队体系医院急诊医学及老年病资深专家;教材为《现场急救常用技术》(第2版)普及培训教材及专家根据实践经验自编教材;方法为面授讲座、情景教学、观看录像、分组练习、考试考核。结果培训后老干部家属前急救知识和技能20个问题正确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培训满意者74例,占86%。结论老干部家属前急救集中培训,方法得当,收效明显,对建立干休所多为一体急救网络大有裨益。

  • 标签: 老干部 家属 院前急救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