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是1989年由美国学者Choo等首次从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标本中分离。HCV呈全球性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HC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约为3%,全球约有1.8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00500万例。我国进行的全国HC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 标签: 肝炎病毒 丙型 丙型肝炎 中和抗体 免疫反应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与丙型肝炎及肝功能检测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检出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对检出阳性、阴性患者的丙型肝炎抗体以及肝功能检测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检出阳性患者共计140例,构成比为70.00%(140/200),检出阴性患者共计60例,构成比为30.00%(60/200)。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组患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检测结果与丙型肝炎抗体以及肝功能检测结果存在密切关系,以上指标在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确切,值得重视。

  • 标签: 丙型肝炎 核糖核酸 抗体 肝功能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择98例丙型肝炎患者,均经临床各项检查确诊,其中活动期78例,非活动期118例。正常对照为60例体检健康者。常规采取256例待检者的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对血清中的HCV-IgG、HCV-IgM和GOR抗体采用ELIS法进行测定。结果在抗HCV-IgG、抗HCV-IgM和GOR抗体三项指标中,HCV-IgG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活动期丙肝组为100%,非活动期肝炎组为89.8%。活动期丙肝中GOR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71.8%,在非活动期丙肝中GOR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55.9&,高于HCV-IgM抗体。结论GOR抗体与HC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HC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核酸测定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 以对比分析的方式,在 2020年 2月 -3月期间医院发现的疑似丙型肝炎的患者当中选择出 100例,对患者分别进行病毒抗体检测及核酸测定工作,诊断出患者所患病症是否为丙型肝炎。结果 100例患者中,实际存在丙型肝炎的患者有 85例。而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 80例,核算测定检测结果为 75例。结论 病毒抗体及核酸测定在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医院需要研究如何融合应用这两种检测方法,来提高检测工作准确率。以方便后续拟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有序完成丙型肝炎的治疗工作。

  • 标签: 丙型肝炎 病毒抗体 核酸测定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荧光定量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96例丙型肝炎患者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FQ-PCR)检测HCV-RNA。结果FQ-PCR检测阳性率为73.96%(71/96),漏检率为26.04%。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75.0%(72/96),漏检率为2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71%(89/96),漏检率为7.29%(7/96)。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实现优势互补,降低丙型肝炎病毒的漏检率,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有利于“窗口期”感染的筛选并提高输血安全。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荧光定量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目的评价口腔黏膜渗出液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与血清中丙型肝炎抗体检测试剂的一致性。方法分别取已知丙型肝炎感染者及未感染者,牙周疾病患者、健康志愿者的口腔黏膜渗出液标本,检测丙型肝炎抗体(IgG)。同时采集上述受检者的血清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IgG)。结果经研究发现,20例已确诊丙型肝炎感染者口腔黏膜渗出液标本为阳性,其余健康受检者的口腔黏膜渗出液标本均为阴性,口腔黏膜渗出液检测丙型肝炎抗体(IgG)检测试剂的敏感性为和特异性均为100%,与ELISA检测的一致性为99.5%。结论由于口腔黏膜渗出液标本采集方便且暴露性小,因此在口岸现场检验检疫大量疑似病例或高危人群中实现现场、快速的筛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IGG 口腔黏膜渗出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HCV感染早期,HCVAb为阴性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CV核心抗原的试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用重组HCV核心抗原,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对HCV核心抗原进行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HCV核心抗原检测灵敏度高可达5ng/ml,用酶联法对11份HCVAb阴性,HCVRNA阳性标本检测9份阳性。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HCV核心抗原可作为HCV感染早期的抗原检测方法,较HCVRNA检测法简便、快速,可以作为核酸检测法的一种简易替代方法。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抗原检测
  • 简介:1989年,Choo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从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PT.HNANB)感染的黑猩猩血清中获得了这种病毒的基因克隆,后将该病毒命名为HCV。HCV是有包膜的RNA病毒,有人认为是黄病毒属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病毒。

  • 标签: 肝炎 丙型 病毒 传播途径 预防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实验组采用胶体金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效果。结果实验组检出率为81.63%,假阳性率为8.16%,假阴性率为6.12%,检测时间为(5.62±4.13)min,检测成本为(7.95±0.63)元。对照组检出率为91.84%,假阳性率为4.08%,假阴性率为2.04%,检测时间为(99.77±7.65)min,检测成本为(4.15±0.55)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各有利弊,其中酶联免疫法阳性率高、假阴性率低、成本低,但需专业操作人员及特定仪器、试剂等,局限性大,检测时间长,不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胶体金法检测快速、方便,便于急诊检测和基层开展推广,但成本高,准确性低于酶标法。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 简介:摘要目的化学发光法酶免疫分析(CLIA)与胶体金法检测丙肝抗体(HCV-Ab),因其快速﹑灵敏﹑操作简便﹑得到广泛推广,在全国大部分实验室得到推广应于,丙肝病毒抗体(HCV-Ab)输血前筛查检测。用两种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4年入院患者输血前筛查,收集116例弱阳性HCV-Ab标本,S/CO值在1.5~11.0间的阳性血清标本,即临界值附近的阳性血清标本然后用CLIA法和胶体金法同时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CLIA法检HCV-Ab阳性标本116例,灵敏度为100%,而胶体金只检出19例阳性标本,S/CO值在6.1~11.0时胶体金的灵敏度为16.4%,S/CO值≤6.0时胶体金法则无法检出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CLIA,胶体金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项影响比较广泛的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严重影响,在目前的感染人数中,全世界的感染人数达到了1.7~2亿人。在我国,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达到了总人口的3.2%,约4200万,是能够引起慢性肝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此,本文通过对丙型肝炎病毒检验方法的探讨,总结其发展展望,这对研究丙型肝炎病毒的发展以及相关的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及患者血清HCV-DNA。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检查丙型肝炎患者92例,ELISA法测定血清抗-HCV水平,实时荧光定量监测患者血清HCV-DNA水平。结果收治92例丙型肝炎检查患者,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64例,抗-HCV阴性28例。RT-PCR测定64例抗-HCV阳性患者中HCV-RNA阳性57例,检出率为89.02%,28例抗-HCV阴性患者中HCV-RNA阳性2例,检出率为7.14%。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CV-DNA较ELISA法测定血清抗-HCV更为直接、更为准确,样本检测重复性好。

  • 标签: PCR技术 丙型肝炎 HCV-DN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情况.方法应用ELISA法分别对283重叠感染者检测血清抗-HAV、抗-HCV和HBV-M,并比较各型临床类型各型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V的感染率最高86.9%,HAV和HBV的重叠感染最多42.8%,HBV和HCV重叠感染次之32.9%.结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以重叠感染.以HBV的感染为主,重叠感染加重病情.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目的测量并评价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QoL).方法采用生存质量SF-36量表,对2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进行Qol测量.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的SF-36总评分及生理机能、角色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机能、机体活力、躯体不适和主观健康状况的平均评分(61±29,23±31,52±21,32±35,51±28,48±25,45±21,51±17,59±18)与对照组(83±25,82±36,76±19,84±30,82±20,62±23,73±26,76±25,76±9)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下降,提示医务人员应注意改善其心理障碍和社会机能,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和治疗.

  • 标签: 陧性 肝炎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清HCV-RNA、抗-HCV抗体及肝脏酶谱联合诊断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清HCV-RNA、抗HCV抗体、以及ALT检测指标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丙型肝炎患者中,HCV抗体检出阳性共计97例,阳性检出率为97.00%,其中血清HCV-RNA检出阳性患者为77例,另有3例患者HCV抗体检出结果为阴性,但血清HCV-RNA检出2例患者为阳性。血清HCV-RNA检出阳性与阴性组患者ALT异常检出率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CV抗体检出阳性与阴性组患者ALT异常检出率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CV-RNA、抗HCV抗体及肝脏酶谱联合诊断治疗丙型肝炎临床意义确切,可供临床应用与参考。

  • 标签: 血清HCV-RNA 抗-HCV抗体 肝脏酶谱 丙型肝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sAg阳性患者中丙型肝炎感染者。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本院住院病人220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中抗HCV-Ab和抗HCV-IgM,结果220例HBsAg阳性患者中(丙肝病毒检出率0.244(55/225),其中男性感染率0.275(45/160),女性感染率0.167(10/60),男女之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中(HBsAg阳性HBsAg阳性)检出抗HCV-Ab较单纯HBsAg的阳性检测率低(p<0.05)。结论乙肝合并丙肝感染病情更为严重。

  • 标签: HBV HBeAg对抗HCV-Ab 抗HCV-IgM
  • 简介:最近,本刊接连收到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母亲的来信和来电,询问关于这方面的母婴传播问题,现请肝病专家王振坤教授解答如下:问:我是一名丙肝孕妇,能否把我体内的丙肝病毒(HCV)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母婴传播 丙肝病毒 病毒感染者 肝病专家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