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探究植入式静脉输液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加强分析其实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本次实验开展过程中,就以2018年10月至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液维护延续护理中应用“互联网 +”技术时的影响。方法: 2018年 6月 ~2019年 9月期间,选择 86例植入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43例)和参照组( 43例);研究组采取应用“互联网 +”技术时的延续护理,参照组采取常规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首先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其次对比生活质量,研究组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结论:在输液维护延续护理中应用到“互联网 +”技术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也能降低日常中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有应用价值。

  • 标签: “互联网 +” 输液港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 对 肿瘤植入式静脉输液患者给予 出院护理指导的效果影响。 方法:选取 60 例本院收治的 肿瘤植入式静脉输液患者, 病例选取时间为 2015 年 8 月 -2020 年 8 月。我院采取 随机数字表法 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参 照组 30 例、实验组 30 例。参 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常规护理指导, 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出院护理指导,比对两组患者知识知晓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 结果:参 照组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 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显著 的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 肿 瘤植入式静脉输液治疗 患者进行 出院护理指导能使患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临床疗效极佳 ,此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广泛 推广。

  • 标签: 出院护理指导 肿瘤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 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 30例为 PICC静脉置管;观察组 30例为植入式静脉输液,对比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并发症率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置管时导管堵塞、感染、局部红肿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为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植入式静脉输液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肿瘤 化疗 并发症 红肿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 86 例乳腺癌化疗、放置了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 1 例,是伤口有轻度感染,发生率为 2.32%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 7 例 , 其中回抽无血 4 例,导管堵塞 3 例,发生率为 16.28%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 =4.86 , P < 0.05 )。 结论: 对于放置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乳腺癌患者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微穿刺技术在提高手臂输液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01-01—2019-06-30 在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巿中心医院乳腺肿瘤外科植入的 121 例手臂输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 2018-01-01—2018-09-30 植入的 58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液套件内配备的 18G 穿刺针穿刺,送入的导丝为 0.035 in;将 2018-10-01—2019-06-30 植入的 63 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微穿刺技术,穿刺针为 21G ,送入的导丝为 0.018 in。比较两组患者经血管穿刺放置手臂输液的成功率、一针穿刺成功率、导管放置成功耗时和护士对两组患者穿刺时产生心理压力的例数对比。 结果 观察组经血管穿刺放置手臂输液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 98.2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 , P=0.48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 96.83%,高于对照组( 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57 , P=0.02 ;观察组患者导管放置成功耗时为 ( 21.03±2.98) min,低于对照组( 28.12±10.68)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06 , P< 0.001 ;给观察组穿刺时对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患者例数为 0,给对 照组穿刺时对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患者例数为10( 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5.69 , P< 0.001 。结论 微穿刺技术能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缩短导管放置耗时,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值得在手臂输液植入中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手臂输液港 微穿刺技术 静脉 穿刺成功率 心理压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微穿刺技术在提高手臂输液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01-01—2019-06-30 在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巿中心医院乳腺肿瘤外科植入的 121 例手臂输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 2018-01-01—2018-09-30 植入的 58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液套件内配备的 18G 穿刺针穿刺,送入的导丝为 0.035 in;将 2018-10-01—2019-06-30 植入的 63 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微穿刺技术,穿刺针为 21G ,送入的导丝为 0.018 in。比较两组患者经血管穿刺放置手臂输液的成功率、一针穿刺成功率、导管放置成功耗时和护士对两组患者穿刺时产生心理压力的例数对比。 结果 观察组经血管穿刺放置手臂输液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 98.2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 , P=0.48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 96.83%,高于对照组( 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57 , P=0.02 ;观察组患者导管放置成功耗时为 ( 21.03±2.98) min,低于对照组( 28.12±10.68)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06 , P< 0.001 ;给观察组穿刺时对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患者例数为 0,给对 照组穿刺时对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患者例数为10( 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5.69 , P< 0.001 。结论 微穿刺技术能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缩短导管放置耗时,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值得在手臂输液植入中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手臂输液港 微穿刺技术 静脉 穿刺成功率 心理压力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以导丝为介质导出腔内心电图在静脉输液植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行静脉输液植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生理盐水为介质导出腔内心电图的 30 例为对照组,以导丝为介质导出腔内心电图的 30 例为观察组,比较 2 组患者在连接正常的情况下 获取 腔内心电图 时 受干扰的例数 、获得特征性 P 波例数以及时间。 结果 以生理盐水和导丝为介质都可导出腔内心电图,以生理盐水为介质导出腔内心电图时受干扰率为 100% ,获得特征性 P 波时间为 ( 5.52 ±1.99)min ;以导丝为介质导出腔内心电图时无干扰,获得特征性 P 波时间为( 2.11 ±0.49 ) min ;二者在受干扰率上有显著差异,在获得特征性 P 波时间上 P < 0.05 ,统计学上有差异。 结论 以导丝为介质导出腔内心电图,操作简单,出图快且无干扰,能做到在植入过程中精准定位导管头端位置,减少输液异位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 导丝 输液港 腔内心电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以导丝为介质导出腔内心电图在静脉输液植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行静脉输液植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生理盐水为介质导出腔内心电图的 30 例为对照组,以导丝为介质导出腔内心电图的 30 例为观察组,比较 2 组患者在连接正常的情况下 获取 腔内心电图 时 受干扰的例数 、获得特征性 P 波例数以及时间。 结果 以生理盐水和导丝为介质都可导出腔内心电图,以生理盐水为介质导出腔内心电图时受干扰率为 100% ,获得特征性 P 波时间为 ( 5.52 ±1.99)min ;以导丝为介质导出腔内心电图时无干扰,获得特征性 P 波时间为( 2.11 ±0.49 ) min ;二者在受干扰率上有显著差异,在获得特征性 P 波时间上 P < 0.05 ,统计学上有差异。 结论 以导丝为介质导出腔内心电图,操作简单,出图快且无干扰,能做到在植入过程中精准定位导管头端位置,减少输液异位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 导丝 输液港 腔内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