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山东临朐产出的中新统山旺组化石群,保存精美、属种分异度高。60多年来,经发掘和研究,目前已从约30余米的硅藻页岩沉积中报道了真菌、硅藻、介形虫、孢粉、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及遗迹化石等十几个门类的化石,共计400余属700多种。本文总结了化石与周围无机界的关系、化石的埋藏特征、形成原因以及相关古生态学问题——古气候、古温度、古纬度、古地形、山旺湖的水文性质、湖水的季节变化与硅藻页岩的纹层、动植物群的营养结构以及山旺盆地的沉积历史。

  • 标签: 生物群 湖相沉积 古生态 山旺 中新统 山东
  • 简介:在内蒙古自治区白彦花车站附近分布的20余个坑塘和1个较大的湖泊中,生活着大量的叶肢介。对该地区叶肢介的生活习性(游动、觅食、交配等)和生存环境(坑塘的大小、水温、水体的pH值和气温)进行的调查显示:叶肢介一般活动在浅水水域,如坑塘和湖泊边缘的浅水地带;他们的游动非常缓慢,大约1cm/s;当他们交配时就停留在某处,雄性用附肢拨动含有其精子的水流,使其流向雌性的壳内(即雌性壳体与软体之间),以使卵子受精。这些事实表明,叶肢介只能适应于静水或弱流水环境。叶肢介的现代环境与古环境的对比研究显示两者是非常相似的,因此,现生叶肢介生态和环境的研究对恢复他们的古生态与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叶肢介 生态考察 古生态 古环境
  • 简介:丽蚌动物群的分布受气候和地理环境控制,研究地层中的丽蚌动物群可以恢复当时的古环境。在河北省白洋淀地区全新统共发现13种珠蚌科(Unionidae)的化石,属Lamprotula—Cuneopsis—Unio组合,称为白洋淀丽蚌动物群。该动物群与长江中下游流域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及其周围水域的现代丽蚌动物群和山东王因、河南西水坡中全新世丽蚌动物群相比,虽然分异度低,但其组合特征相似,同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动物地理区,生活于亚热带湿热气候下的河湖环境中。推测白洋淀丽蚌动物群的生活时代应为中全新世早期,当时北亚热带和东洋界的北界应在白洋淀以北的京津-河套一带。

  • 标签: 白洋淀地区 全新世 丽蚌动物群 东洋界古环境
  • 简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各岩段精细井震标定与构造解释,厘定出各岩段在车排子地区的尖灭线位置和尖灭线类型,分析古地貌差异程度对尖灭线形成的控制作用。采用地层厚度法和地震层拉平法研究八道湾组各段沉积古地貌特征,分析断裂对古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分析古地貌演化和被改造后的特征,开展地震属性、储集层地震反演和沉积相分析,重点分析古地貌对沉积和岩的控制作用,再现了该地区沉积相及储集层段岩分布特征。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沉积古地貌起伏明显,呈坡一隆一凹组合特征,斜坡的陡缓程度对沉积相的类型和岩及其沉积物的粗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八道湾组不同沉积时期低隆起的形态和隆起幅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且隆起幅度越高其聚砂特点越明显,沟谷既是输砂通道,也是聚砂的重要场所,现今砂体的分布与沟谷展布方向关系密切。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地区 侏罗系 八道湾组 古地貌 岩性分布
  • 简介:传统的沉积相分析方法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对于相同的沉积构造、曲线形态及地震反射特征,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而岩性相对比较容易识别,并且能通过精密的仪器准确获得,因此,利用岩数据进行沉积相判别,可以避免沉积相分析过程中人为认识相标志不同造成的差异。作者以珠江口盆地三角洲沉积的岩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能够反映沉积速率、沉积物供给量及沉积水动力条件的不同岩性地层的厚度和层数的统计,选取单层厚度、地层厚度比、出现频率及层数比等统计参数,以交汇图、岩百分含量三角图及箱线图为依托,最终建立各沉积亚相的定量判别标准。通过检验,其准确率在75%左右,可见该方法基本可行,为沉积相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三角洲 沉积亚相 岩性统计 定量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