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富含微体化石,节肢动物形类分布尤其广泛,其中Cetacella、Cypridea、Austrocypris、Hemicyprinotus、Cyprideis和Ilyocyprisinermis是晚侏罗世以来各相关层位的标准化石。这些水生生物的绝灭或发生均很迅速,在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均可对比,具有生物事件地层学意义:Cetacella属的绝灭可能是侏罗、白垩纪之交全球性的古气侯降温和气侯带变化在柴达木盆地的反映;早白垩世之后Cypridea的迅速衰退是地外因素灾变的结果;中始新世晚期的Austrocypris的绝灭、渐新世Hemicyprinotus的绝灭都与当时地质条件的改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中中新世Cyprideis的爆发推断是青藏高原隆升,导致气侯干燥、湖水咸化的结果;而晚更新世晚期I.inermis等形类动物群的急剧衰减则与全球气侯骤然变冷的末次冰期事件有关。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中生代 新生代 介形类 绝灭
  • 简介:在内蒙古自治区白彦花车站附近分布的20余个坑塘和1个较大的湖泊中,生活着大量的叶肢。对该地区叶肢的生活习性(游动、觅食、交配等)和生存环境(坑塘的大小、水温、水体的pH值和气温)进行的调查显示:叶肢一般活动在浅水水域,如坑塘和湖泊边缘的浅水地带;他们的游动非常缓慢,大约1cm/s;当他们交配时就停留在某处,雄性用附肢拨动含有其精子的水流,使其流向雌性的壳内(即雌性壳体与软体之间),以使卵子受精。这些事实表明,叶肢只能适应于静水或弱流水环境。叶肢的现代环境与古环境的对比研究显示两者是非常相似的,因此,现生叶肢生态和环境的研究对恢复他们的古生态与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叶肢介 生态考察 古生态 古环境
  • 简介:珠江口黄茅海河口湾的表层沉积物100个站位样品中共发现有孔虫21属36种、形虫16属20种。优势种组合分别为Ammoniabeccarii—QuingMefocH尻n口aknerianarotunda—Cavarotaliaannectens-Elphidiumadvenum和Neomonoceratinadelicata—Sinocytherideaimpressa—Bicornucytherebisanensis。有孔虫及形虫的丰度和分异度均表现出“北低南高”,即口门低、向海高的特点。样品中有孔虫和形虫属种的去趋势对应分析(DCA)表明,盐度是影响该区有孔虫和形虫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水动力条件,水深对有孔虫和形虫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但并非主要控制性因素。由于受径流影响较大,河口湾北部的水体盐度较低、径流动力较强,不利于有孔虫和形虫的生存,导致其丰度及分异度均较低。河口湾南部水体盐度升高,潮流动力较强,同时受众多岛屿屏障作用,环境较为稳定,有孔虫和形虫的丰度和分异度均迅速上升。

  • 标签: 黄茅海河口湾 表层沉积物 有孔虫 介形虫 去趋势对应分析 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