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大同-阳原盆地的形成演变研究表明,本区最早出现的是将军庙盆地,依次是大同盆地、阳原盆地,直到第三纪末至早更新世初才出现统一的大同-阳原古湖。大同-阳原古湖历时二百余万年,至晚更新世末消亡。新生代以来,大同-阳原盆地火山活动频繁,新构造运动活跃,现在仍是地震灾害的危险区之一。

  • 标签: 大同-阳原盆地 新构造运动 火山活动 地震灾害
  • 简介:通过对钻井、测井、三维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内蒙古银额盆地查干凹陷白垩系至新生界划分为2个一级层序、4个构造层序、6个超层序和11个层序。根据等时层序格架下各层序单元内部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建立了不同级次构造成因层序的构造一层序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应力机制研究和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采用平衡剖面技术解析查干凹陷的构造-沉积史,将该凹陷的构造和沉积演化序列划分为4个一级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和若干二级、三级构造-沉积演化阶段,进而分析了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的构造和沉积特征、凹陷原型的性质及成因机制。

  • 标签: 内蒙古 查干凹陷 层序格架 沉积充填 构造-沉积演化 盆地原型
  • 简介: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不同构造时期盆地性质也不相同。本次研究对临清坳陷东部自晚侏罗世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分析,恢复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地层剥蚀量和原始地层厚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同一时期的断裂系统图,对盆地发育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东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处于断陷盆地发育阶段;地层剥蚀程度的强弱主要受燕山晚期运动所形成的各种构造的控制,剥蚀厚度呈NE向大小相间分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展布方向为NNE向,地层展布主要受断层控制,厚度中心均位于断层上盘。

  • 标签: 临清坳陷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剥蚀量 原型盆地
  • 简介: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缘露头、盆内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以及大量室内分析化验资料的层序地层综合分析,可将志留系划分成五个三级层序,志留系沉积层序厚度40--155m。层序界面多为分布范围较广的区域性或局部不整合。层序叠置样式可用具陆棚坡折的I型层序地层样式来描述。每个沉积层序可由完整的低位、海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或由其中的一个、两个体系域组成。体系域边界主要依据滨岸上超点位置、岩性组合及准层序叠置样式变化来确定。低位体系域由向上粒度变细、砂岩厚度向上减薄的准层序组成;海侵体系域表现为向上泥岩厚度加大、砂岩厚度减薄的叠置特点;高位体系域表现为加积--进积沉积特征。志留纪,研究区接受了滨外陆棚及滨岸、海湾潮坪沉积,发育典型的海相沉积构造,表现出明显的旋回特征。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志留系 层序地层 沉积相
  • 简介:论文以盆地充填动力学为指导,从层序界面与盆山转换、层序级别与盆地规模、层序格架与盆地类型、层序充填与盆地演化四方面,对层序与盆地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层序作为盆地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1)不同成因类型和规模级别的界面作为划分相应成因级别层序的重要标志,他们反映地壳演化过程中的动力转换事件,其中超级、I级、Ⅱ级界面分别反映盆地域之间、盆地之间、盆山之间的应力转换机制,Ⅲ-Ⅳ级界面揭示了构造、海平面、气候、物源联合引起的盆地容纳空间和沉积机制的转变过程;2)作为板间、板缘、板内过程的沉积记录,层序与盆地之间存在特定的耦合关系:超级层序相当于沉积盆地域,I级层序相当于沉积盆地,Ⅱ级层序对应于盆地构造沉积幕,Ⅲ级层序对应于盆地充填幕,Ⅳ-Ⅴ级层序相当于盆地充填韵律;3)不同成因沉积盆地,层序成因格架及内部构型各异,因而根据层序特征研究,可判识盆地成因属性;4)在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盆地性质、构造特征、沉积格局存在差异,所形成的层序构型、界面属性及组合特征等亦不同,因而通过层序充填序列的研究,可揭示盆地演化过程。

  • 标签: 层序地层 沉积盆地 界面级别 盆地演化
  • 简介:通过岩石岩屑组分分析、重矿物组分分析、倾角测井、地层厚度分析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进行了物源及古水流方向分析.岩屑组分分析指示着大致的物源前进方向,重矿物分析明确了物源泄入的主要通道,倾角测井在单井点处对古流向有相当高的测量精度,但这3种方法均存在数据平面覆盖率较低和分布密度差异大的缺陷.而运用地震层位解释所得的地层等厚度图则可以在较大尺度上的二维平面内推测沉积时期的古地形,进而可以推测古流向.但它仅是一种间接预测方法,对局部古流向的预测精度较低.文中综合各种方法,将直接预测方法的高精度和间接方法的高覆盖能力结合起来,对古流向作出较高精度的预测.在古流向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冲积扇-辫状河-河泛平原沉积体系的沉积相模式.该模式表明,对于水流能量保持能力差的冲积扇,其古流向应该沿短轴陡坡降方向,即大致为SEE方向;而对于水流能量保持能力较强的辫状河来说,其古流向应该沿长轴缓坡降方向,即为SE甚至SSE方向.该模式的提出对于提高地震相-沉积相的转相精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物源 古水流 ZTR指数 沉积相
  • 简介:新疆焉耆盆地开都河自察汗乌苏水电站流入博斯腾湖的河口之间,发育单一物源供给下的山间河段、辫状河段、曲流河段、顺直河段以及三角洲平原顺直型分流河道段等多种类型河道沉积。通过探坑挖掘与观察、砂砾质沉积物结构的测量、碎屑组分与重矿物分析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开都河不同类型河段的砾石质沉积特征与搬运距离关系、砾质与砂质组合特征、砂质碎屑组分与沉积构造特征及变化等,认为沉积地形与坡度、沉积物组成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控制了不同河段类型的变化与沉积特征的差异。同时,建立了不同河型段砾石径变化与沉积搬运距离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统计了在干旱气候与充沛物源供给条件下,开都河不同河型沉积中的有利储集体分布范围及其比例关系数据,可为陆相湖盆河流沉积相图的编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焉耆盆地 开都河 河流沉积 砾石搬运距离 沉积相
  • 简介: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与松辽盆地孤店CO2气田泉头组发育大量含片钠铝石砂岩。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茜素红-S染色、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与INCA能谱分析等,对含片钠铝石砂岩的骨架碎屑组分、胶结物与自生矿物、成岩共生序列等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含片钠铝石砂岩的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粒度以细粒、细—中粒为主,分选差—中等。砂岩中胶结物主要为次生加大石英、自生石英、片钠铝石、铁白云石和粘土矿物。其中,片钠铝石最高可达砂岩总体积的22%,在砂岩中或以放射状、束状、菊花状、杂乱毛发状、毛球状、板状等集合体充填孔隙,或呈束状和板状交代长石和岩屑。电子探针与INCA能谱综合分析表明,片钠铝石主要由Na、AI、O、C等组成。在含片钠铝石砂岩中,成岩共生序列依次为粘土矿物包壳~次生加大石英、自生石英、自生高岭石—油气充注-CO2充注——片钠铝石——铁白云石。其中,CO2注入前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主要为次生加大石英、自生石英和自生高岭石,CO:注入后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主要为片钠铝石和铁白云石。

  • 标签: 海拉尔盆地 松辽盆地 含片钠铝石砂岩 片钠铝石 岩石学
  • 简介:将柴达木盆地奥陶纪的笔石、三叶虫和腕足类及其代表属与中国其他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陕甘宁地区、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进行对比,先统计出每个地区生物属的数目,再分别统计出两个地区对应生物的共有属的数目,根据公式Otc=G/(N1N2)^U2计算出大冢相似系数,在此基础上进行Q型聚类分析,即列出相似系数矩阵,采用相似系数的加权平均法,进行多次聚类。利用每次聚类结果划分生物古地理单元,从而解决柴达木盐地臭陶纪生物古地理归属问题。结果表明:早奥陶世可划分为西北生物区和东南生物区,西北生物区又可分出塔里木-柴达木生物亚区和准噶尔生物亚区,东南生物区则可分为华北生物亚区和陡甘宁-华南生物亚区,柴达木盆地属于塔里木-柴达木生物亚区;中奥陶世可分为西北生物区、柴达木生物区、华北生物区和陕甘宁-华南生物区。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奥陶纪 生物古地理 归属 相似系数
  • 简介:运用露头、钻井岩心及测井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周边露头及盆地内钻井剖面的古近系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界面,把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其中,古新世-始新世早期(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发育3个层序,从下到上为S1,S2和S3。S1大致相当于库姆格列木群底部的砾岩段、膏泥岩段到白云岩段,在塔西南地区相当于土依洛克组。S2和S3大致相当于库车坳陷库姆格列木群上部两套膏盐岩段以及塔西南坳陷阿尔塔什组-齐姆根组及卡拉塔尔组-乌拉根组的两套膏盐岩段。始新世晚期-渐新世(苏维依组沉积期)发育1-2个三级层序,即S4和S5。S4相当于库车坳陷的苏维依组和塔西南坳陷巴什布拉克组的主体,S5仅在部分钻井中见到,以苏维依组顶部局部发育的扇三角洲相砂砾岩为代表。在这些层序中,低位体系域往往以发育扇三角洲分流河道及辫状河道相砂砾岩以及成化漏湖或蒸发台地相厚层膏盐岩为特征,而水进体系域多以滨浅湖相泥岩和粉砂岩为主,高位体系域则主要为碳酸盐岩及富泥质的沉积序列。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古近系 层序地层 库车坳陷 塔西南坳陷 层序界面
  • 简介:基于53口井310余块储集层砂岩样品的分析研究,指出上白垩统泰州组储集层存在着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类型,但在不同位置成岩作用的表现有所不同。海安凹陷以胶结和溶蚀作用为主,压实与压溶作用不太明显;高邮凹陷的压实程度较海安凹陷强烈。压实作用使得高邮凹陷泰州组在2400-2800,m储集层孔隙度为10%左右,而海安凹陷为10%-20%。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储集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储集层质量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均可降低孔隙度,但当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小于15%时,胶结作用对储集层质量影响较小。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颗粒溶蚀形成了大量的粒间溶孔。海安凹陷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中,高邮凹陷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

  • 标签: 苏北盆地 海安凹陷 高邮凹陷 上白垩统 泰州组 成岩作用
  • 简介:运用沉积学、地层学、板块构造学等学科理论,分析了临清坳陷晚古生代沉积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总结出其盆地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晚古生代沉积类型主要包括障壁—潟湖沉积、潮坪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及曲流河—湖泊沉积。编制5张岩相古地理图,分析发现:本溪期以潮坪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为主;太原期以碳酸盐岩台地相、障壁—潟湖相以及潮坪相沉积为主;山西期以河控浅水三角洲相沉积为主;下石盒子期主要是曲流河道和泛滥平原沉积为主;上石盒子期主要以曲流河与湖泊沉积为主。研究区盆地演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的本溪期与太原期,主要是陆表海充填沉积阶段;第2阶段为过渡环境沉积充填阶段,即二叠世山西期;第3阶段为陆相环境沉积阶段,包括上石盒子和下石盒子期。

  • 标签: 临清坳陷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
  • 简介:车莫古隆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为一个南西-北东走向的燕山期古隆起,现今构造为由北向南倾斜的单斜。该区侏罗纪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个削蚀和上超不整合面,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通过地层剥蚀厚度恢复主要方法与相关条件的分析,根据研究区实际地震资料特征,采用地震剖面直接追踪法、参考层厚度变化率法和邻层厚度比值法,对车莫古隆起区侏罗系头屯河组、西山窑组、三工河组的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其最大剥蚀量均分布在奎屯-莫索湾-带,各层最大剥蚀厚度为260m、340m和140m。其中古隆起高部位的西山窑组剥蚀量可能是由两期构造运动造成的,三工河组剥蚀量的产生可能来自后期构造运动。通过分析剥蚀厚度平面分布特征与古隆起形成、演化之间的关系,指出早侏罗世末期是车莫古隆起的雏形期,西山窑组沉积期是车莫古隆起的逐渐发育时期,侏罗纪末期是车莫古隆起快速发育时期。大量剥蚀产物的搬运为古隆起翼部斜坡区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车莫古隆起南部斜坡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车莫古隆起 侏罗系 剥蚀厚度恢复
  • 简介:扬子北缘晚造山阶段(即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发育以弧形构造为特征的前陆薄皮逆冲-褶皱构造,包括了沿秦岭-大别造山带发育的北西向的大洪山和大巴山弧形带,以及沿江南-雪峰造山带发育的北东向的川东-湘鄂西弧形带。详细的构造解析、盆地沉积及物源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弧形构造不仅将早期的前陆序列卷入变形,并且控制了晚侏罗世-晚白垩世的盆地演化和古地理格局。总结扬子北缘晚造山阶段的盆山演化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1)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大洪山和大巴山弧形带的发育控制了四川盆地东北部及秭归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的沉积,川东-湘鄂西弧形带限制了盆地的东南边界,加之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逆冲带,三面围限构成具前渊沉降的克拉通内盆地或称为“墙围盆地”(walledsedimentarybasin);(2)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大洪山和大巴山弧形带的逆冲构造变形逐渐减弱,而川东-湘鄂西弧形带继续向北西扩展,构造线呈北东向展布,在弧形带前缘的宜昌地区形成沉积中心,并覆盖了现今的黄陵背斜;(3)晚白垩世,川东-湘鄂西弧形带继续向北西推进,构造线呈北北东向展布,弧形带北翼的黄陵背斜初始隆起,沉积中心分别位于北翼宜昌地区及南翼习水地区。与此同时,在弧形带内部薄皮构造的向斜部位形成楔顶沉积,发育如恩施盆地、黔江盆地、来凤盆地等一系列规模较小的背驼式盆地

  • 标签: 弧形构造 前陆盆地 扬子北缘 背驼式盆地
  • 简介:本文详细研究了山旺中新世22.95m厚的硅藻土沉积剖面上以10~30cm为间距所采集的130块孢粉样品,鉴定出111个孢粉类型.古植被演替的研究结果表明由老至新经历了5个阶段:"湿润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干旱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湿润湖岸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山地、湿润及碱性等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和"碱性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同时,首次成功地运用共存分析定量地恢复了山旺中新世古气候,得出古气候参数定量值:年平均温度15.6~17.2℃,最热月份平均温度24.7~27.8℃,最冷月份平均温度5.0~6.6℃,温度年较差20.5~25℃;平均相对湿度72%~75%,年平均降雨量1162~1308mm,最湿月份平均降雨量148~180mm,最干月份平均降雨量16~59mm,最干及最湿月份降雨量的差值81~153mm,最热月份的平均降雨量108~111mm.山旺中新世时期的气候波动范围为:年平均温度波动约3℃左右,最冷月份平均温度波动约4℃左右,最热月份平均温度波动约1℃左右,年平均降雨量波动约100mm左右.总体反映出山旺中新世气候温暖潮湿,冬季凉爽,夏季炎热.

  • 标签: 山旺 中新世 植被演替 古气候 定量研究
  • 简介:通过岩心、薄片观察,从岩石学特征入手,结合测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的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岩和混积层系进行了研究。根据混积强度将混积岩划分为混积型碎屑岩、混积型碳酸盐岩和高度混积岩。巴楚组下泥岩段和中泥岩段发育混积型碎屑岩,巴楚组生屑灰岩段、中泥岩段和小海子组发育混积型碳酸盐岩,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巴楚组下泥岩段及巴什托局部地区的中泥岩段发育高度混积岩。高度混积岩出现在海退期沉积的碎屑岩段,代表了陆源碎屑—碳酸盐强烈混合的过渡性沉积环境。研究区石炭系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混积层系主要发育在海侵体系域早期和高位体系域晚期,以间断混合和相缘混合为主。研究认为混积强度是评价混合沉积环境性质的主要参数,并将其划分为4级。下泥岩段存在混积强度达3级以上的混积界面,能用于地层对比。最后,结合混合沉积特征讨论了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对研究区石炭系层序组以上的混合沉积的控制作用。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巴楚—麦盖提地区 石炭系 混合沉积
  • 简介:本文根据研究区常规测井、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的测井相序列特征,分析了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沉积特征和沉积相类型.ANN(神经网络)岩相处理结果表明,典型的三角洲沉积岩相序列自下而上依次为三角洲前缘远砂坝、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及分支河道间沉积,将其结果与录井岩性序列对比,符合率非常高.这为研究区关键井的相序及沉积体系分析提供了连续的和较准确的岩相依据.通过古水流体系研究,可看出研究区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克拉美丽山以北地区,南部北三台地区以南存在次要物源.最后综合利用常规测井处理解释的岩性剖面、岩心刻度下处理出来的沉积学倾角解释成果(沉积构造和古水流)和ANN(神经网络)岩相处理解释成果,建立了阜东斜坡区关键井目的层段的测井沉积亚相及微相模型.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测井相 沉积相
  • 简介:尚义盆地形成于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内沉积了一套以紫红色、灰绿色陆源碎屑岩为主的地层,仅在晚侏罗世-早自垩世地层局部夹薄层玄武安山质火山岩。通过系统分析尚义盆地的沉积岩、沉积相带展布特征及古水流、砾石成分等,分析了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的物源区、汇水中心及古气候的演化,恢复了早侏罗世-早自垩世盆地古地理格局。同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尚义盆地的沉积-充填样式,重点总结和综合分析盆地内熔积岩、辉绿岩、边界断层等的发育特征,初步推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尚义盆地为伸展断陷盆地

  • 标签: 尚义盆地 土城子组 沉积特征 物源 古水流 中生代
  • 简介:西藏南部江孜盆地的沙拉岗矿区发育一套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碎屑流、滑动流与浊流等重力流沉积,主要由斜坡相碎屑岩夹硅质岩和灰岩构成。在这个斜坡背景中出现了上斜坡相、下斜坡相与海底扇相等3种类型的岩相组合。其中,上斜坡以各种规模的滑动沉积为特色,下斜坡以不同性质的碎屑流沉积为特征。海底扇具有完整的内扇、中扇与外扇组合,可划分出进积型和退积型两种序列类型.它们多半是由浊流形成的各种砂体组成的。

  • 标签: 藏南江孜盆地 侏罗世 白垩世 重力流 沉积 海底扇
  • 简介:寻求指示古气候变化的测井替代指标是近年来古气候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向。测井曲线是地层岩石学、岩石物理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反映,具有连续性好、纵向分辨率高的特点,为反演古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手段。松科1井作为专门为研究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重大地质事件与古气候变化而部署的一口科学探索井,具有系统的岩心资料和较完整的测井系列资料。文中在对松科1井南孔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进行统计的基础上,结合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论证了钍/钾比(Th/K)可以作为指示气候变化良好替代指标的可行性,并据此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嫩江组沉积时期的气候干湿变化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从泉头组3段—嫩江组2段沉积时期气候总体表现为从潮湿向半干旱转化的趋势,垂向上可划分为3个完整的干湿变化旋回。这一研究结论与前人在松辽盆地南部采用古生物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得出的结论相吻合,表明根据自然伽马能谱资料统计得出的Th/K值可以作为反演古气候变化的替代指标。

  • 标签: 古气候变化 松辽盆地 晚白垩世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