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详细研究了山旺中新世22.95m厚的硅藻土沉积剖面上以10~30cm为间距所采集的130块孢粉样品,鉴定出111个孢粉类型.古植被演替的研究结果表明由老至新经历了5个阶段:"湿润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干旱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湿润湖岸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山地、湿润及碱性等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和"碱性环境下的混交中生林”.同时,首次成功地运用共存分析法定量地恢复了山旺中新世古气候,得出古气候参数定量值:年平均温度15.6~17.2℃,最热月份平均温度24.7~27.8℃,最冷月份平均温度5.0~6.6℃,温度年较差20.5~25℃;平均相对湿度72%~75%,年平均降雨量1162~1308mm,最湿月份平均降雨量148~180mm,最干月份平均降雨量16~59mm,最干及最湿月份降雨量的差值81~153mm,最热月份的平均降雨量108~111mm.山旺中新世时期的气候波动范围为:年平均温度波动约3℃左右,最冷月份平均温度波动约4℃左右,最热月份平均温度波动约1℃左右,年平均降雨量波动约100mm左右.总体反映出山旺中新世气候温暖潮湿,冬季凉爽,夏季炎热.

  • 标签: 山旺 中新世 植被演替 古气候 定量研究
  • 简介:南海西部4°~18°N,108.5~115°E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定量分析表明,从陆架至深海盆区,随着水深增加,底栖有孔虫丰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浮游有孔虫在上陆坡区水深200~2000m处最丰富,向浅水和深水方向,其丰度均下降,浮游有孔虫百分含量(P)与水深(D)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在陆架区和陆坡-深海盆区,两者关系完全不同:在陆架区随水深增加浮游有孔虫百分含量明显增大,而在陆坡~深海盆区,两者呈负相关关系.经定量拟合水深小于200m的陆架区,浮游有孔虫含量与水深满足关系式:1nD=0.021P+3.208;而在水深大于200m的陆坡-深海盆区,两者满足D=-526.3P+52105.2.这主要是由于陆架区随水深增加,浮游有孔虫增加,但水深大于200m后,碳酸盐的溶解起主要作用,浮游有孔虫比底栖有孔虫更易于溶解,造成其含量随水深增加而下降.

  • 标签: 浮游有孔虫 海盆 陆架区 水深 南海 底栖有孔虫
  • 简介:采用"主因素"定量评价方法对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质量进行了评价。首先选取储集性能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颗粒分选性、泥质含量、粒径、埋藏压实程度、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强度等参数作为储层质量评价参数,按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其他子因素相对于母因素—孔隙度的权重系数,然后,采用极大值标准化法计算各评价参数的单项分数,求取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因子Q,在缺乏孔、渗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其他参数的权重系数,求得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因子Q1。根据Q和Q1划分评价标准,并进行储层分类评价,结果与利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碎屑岩储层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用此方法对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进行分类评价,把评价结果与试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其符合率较高。这说明该定量评价方法用于储层综合评价具有可行性,根据Q或Q1的大小,可以快速直观地判定或预测某一地区某一层段的储层质量。

  • 标签: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碎屑岩储层 灰色关联分析法 储层定量评价
  • 简介: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地层大规模发育典型的湖相滩坝砂体,并获得大量油气发现。作者从固体与流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胶结物和次生孔隙入手,结合盆地的演化和断层的演化阶段,来定量定量地恢复储集层中流体性质的变化以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根据流体来源和持续时间,可以把固体—流体作用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初始流体作用阶段、围岩流体作用阶段、外来流体作用阶段、排烃流体作用阶段和排烃后流体作用阶段。根据滩坝砂体的分带性和次生孔隙形成机理,总体可分为砾质滩坝酸性流体主控次生孔隙发育带、近岸滩坝酸碱流体共同作用次生孔隙发育带和远岸滩坝—中央共振带滩坝碱性流体主控次生孔隙发育带,并进行了平面上次生孔隙成因的推测。

  • 标签: 东营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滩坝 固体—流体相互作用 次生孔隙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