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地球月球岩石具有相似的难熔元素含量同位素组成,但是月球岩石却有比地球地幔亏损挥发性元素并且富集这些元素重同位素,这表明月球经历过挥发分丢失。但是在丢失过程中是否平衡,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平衡目前仍然存在疑问。

  • 标签: 铬同位素 挥发分 月球 生后 冷却 元素含量
  • 简介:有机包裹体研究某些进展施继锡(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兰文波(中国科学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有机包裹体,油气勘探和金属有机成矿,分析方法有机包裹及其在油气勘探与金属有机成矿中应用,已成为流体包裹体研究...

  • 标签: 有机包裹体 油气勘探和金属有机成矿 分析方法
  • 简介:为揭示泥堡金矿床成因机制,本文对泥堡金矿床两类矿体中萤石、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热力学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显微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层控型矿体为早期成矿阶段产物,其中脉石矿物萤石中发育了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2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20~260℃,盐度为0.00%~2.00%NaCleq,密度为0.54~1.03g/cm3;断裂带型矿体方解石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2气液两相包裹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主要为100~200℃,盐度为3.00%~6.00%NaCleq,密度为0.69~1.00g/cm3.计算得到早期成矿阶段流体捕获压力为40~80MPa,成矿深度为1.5~3.0km;断裂带型矿体中流体捕获压力为30~40MPa,成矿深度为1.0~2.5km.反映出初始流体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并含CO2及CH4、N2等有机气体成分特点.流体混合是导致成矿早期阶段矿质初步富集形成层控型矿体原因,后期断裂带活动引发流体沸腾是形成断裂带型矿体原因.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卡林型金矿 成矿流体 泥堡金矿床 滇黔桂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成矿理论深入研究找矿勘探工作发展,流体包裹体研究已成为金属、非金属、油气资源探索不可缺少手段。在我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七五”期间,我国广大包裹体研究工作者,积极配合黄金地质及油气勘探画家科技攻关研究,几年来,先后对新疆、甘肃、内蒙、东西秦岭、山东、河南、湖南、浙江、江西、广西、贵州等地区与花岗岩、火山岩、碱性岩、硅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矿物 地球化学
  • 简介:  白云鄂博Fe-Nb-REE矿床是世界上最大REE矿床,前人已做过大量研究工作.该矿床成因一直是中外地质学家争论焦点,曾先后出现过多种成因观点,而赋矿白云岩(H6~H8)成因则是争论核心问题,水成/火成、同生/后生争论迄今未休.……

  • 标签: 白云鄂博 碳酸盐脉状体 流体包裹体
  • 简介:由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主办,国际矿物协会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协办“国际有机包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暨第14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9日至13日在河北廊坊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72篇,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有机包裹体 地质流体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短训班 应用
  • 简介:60年代中叶建立40Ar39Ar计时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测定各种矿物岩石年龄,探讨区域性乃至全球性重要地质问题。高精度40Ar39Ar计时技术建立,使微钾矿物、流体包裹体40Ar39Ar定年成为可能。本文综合了笔者十多年来从事流体包裹体...

  • 标签: 40Ar-39Ar法 流体包裹体 矿床定年
  • 简介:对塔中地区30个储层包裹体样品进行了MCI(包裹体成分)与单体烃同位素分析。观察到包裹油与储层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有6个包裹体特别是下奥陶统样品显示C28-甾烷丰度相对较高、甾烷异构化程度相对较低、低分子量甾萜类化合物丰度相对较高等寒武系成因特征,指示寒武系源岩对塔中地区有成烃贡献。多数分析包裹油显示中上奥陶统成因生物标志物特征,以及介于寒武系与中上奥陶统成因原油之间单体正构烷烃同位素特征,个别包裹油显示与中上奥陶统完全一致单体同位素与生物标志物特征,指示中上奥陶统对塔中地区也具有成烃贡献。塔中部分包裹油与储层油间、包裹油间显著地球化学性质差异,指示该区具明显多期成藏特征。塔中储层包裹体成分分析可有效地用于识别端员油、多期充注与混源聚集、恢复生物降解、气侵等次生改造原油面貌。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对于叠合盆地油气成因与成藏过程研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塔中 包裹体成分 生物标志物 同位素 混源
  • 简介:为探讨丹寨古油藏形成条件热演化历史,本文对两种产状烃类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观察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丹寨古油藏经历了原油充注阶段、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在原油早期充注阶段,捕获于方解石、石英溶孔充填物中包裹体有气液H2O包裹体、液相烃包裹体和气液烃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05.8~167.3℃,盐度为13.0%~22.6%NaC1eq,密度为1.00~1.12g/cm3,代表原油运移充注期低温、中盐度、高密度油田流体特征.在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溶孔充填矿物中早期捕获烃类包裹发生变化被破坏,包裹体中油裂解气泄露而沥青残留,形成沥青包裹体;封存完好包裹体变为含沥青气相烃包裹体.燕山期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形成方解石、石英构造裂隙充填物,其中包裹体类型有沥青包裹体、气相烃包裹体和气液H2O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7.7~245.8℃,盐度多为2.6%~8.7%NaCleq,密度为0.85~1.00g/cm3,反映了油藏破坏期中低温、低盐度、中密度气田流体与地下水混合流体特征.

  • 标签: 包裹体 热演化作用 古油藏 贵州丹寨
  • 简介:蒸发岩是保存古环境信息宝库,而石盐是蒸发岩盆地完全干涸最主要矿物。石盐矿物具有很好封闭性,在浅埋深状态就会固结成岩,没有孔隙并且不可压缩。石盐、石膏、钙芒硝、芒硝中包裹体,是潟湖陆地盐湖环境下,通过蒸发而结晶析出过程中所捕获流体(液体/气体)。因此,在石盐矿物内部可以保存下来良好原生石盐流体包裹体,它们记录了原始海洋/盐湖温度、化学组分大气成分信息,为古环境研究提供了绝妙直接记录。其中石盐原生流体包裹均一温度,可记录卤水沉积时温度;浅水环境石盐流体包裹体记录卤水温度近似等于气温。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中卤水成分代表了海水/盐湖蒸发浓缩过程中卤水,可通过其来推断当时海水/盐湖水体成分。石盐漏斗晶形成时是漂浮在卤水表面的,其原生流体包裹体可捕获当时大气,而石盐是一种稳定无机矿物,其原生流体包裹体可保存原始大气信息。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可以提供其他传统地球化学手段无法提供直接、精确、定量地质记录,因此在未来古环境研究中将成为焦点。

  • 标签: 蒸发岩 石盐 包裹体 古环境
  • 简介:应用流体包裹体检测技术研究了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了烃类充注时期,探讨了气藏压力分布成因。研究表明,须家河组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为80-140℃,主峰在100-120℃,不同构造上均一温度值有差异。须家河组烃类充注属于连续充注类型,充注时期主要为晚侏罗世至新近纪。须家河组地层压力系数呈规律分布,区域上表现为常压-高压-超高压渐变特点;纵向上,随地层时代变老,压力系数增大。侏罗纪末新近纪末构造运动使地层遭受不同程度剥蚀,导致区域上地层古、今温度差异,进而影响压力系数分布,压力系数随古、今温度差值增大而降低。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天然气 油气充注 压力系数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 简介:本文通过柴达木盆地切克里克凹陷中切6井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探讨了该区油气成藏史。切6井中石英加大边、方解石胶结物等成岩胶结物中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0.1-96.2℃,推测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应是刚进入中成岩A阶段。切6井储层砂岩中共有两期烃包裹体:第一期为灰黑色液烃包裹体,第二期为浅褐灰色气液二相烃包裹体。第一期在储层中已形成具工业价值油藏。结合柴西地区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推断切6井原油在中新世(N12)成藏于古近系圈闭基岩裂缝中;凹陷带盆地内部构造接受喜马拉雅中晚期两期成藏,更有利于油气由下向上运移。

  • 标签: 烃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 成岩胶结 切6井
  • 简介:流体包裹体分析是油气勘探研究中常用实验分析手段,但在分析应用中尚有一些模糊认识。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在油气包裹体检测过程中几个应注意问题。指出样品采集是研究前提,自生矿物生成顺序是确定包裹体期次基本依据,强调碎屑岩中次生包裹体在油气勘探研究中重要性,揭示了油气成藏期与充注期区别。

  • 标签: 包裹体 油气勘探 自生矿物 油气成藏期
  • 简介:在煤矿开采中,几乎总是会遇到水问题。特别是华北地区,很多矿井普遍受岩溶水害威胁。因此.研究查清井下涌水来源,采取防治措施,是煤矿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应用同位素研究地下水所取得资料,进一步应用环境同位素研究煤矿水。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在矿井下查清水来源一种有效化探法,可以提前确定井下涌水来源,制定有效治理措

  • 标签: 环境同位素 煤矿突水 同位素混合模拟公式
  • 简介:本文主要采用油气地球化学包裹体分析技术,研究了渤中坳陷蓬莱19-3渤中25-1二类油气田油气成藏特征。指出两明化镇组馆陶组等浅层油气藏均为晚期(第四纪)形成,为相对连续二期充注,早期注入原油普遍遭受降解,之后注入油相对较轻,成熟度较高。渤中25-1深层沙河街组油气藏为二—三期运聚成藏,中新世为主要成藏期,上新世末-第四纪时受区域新构造运动影响,油气藏发生调整,油气藏中部分油气向浅层运移,同时有较高成熟度油气注入深部储层。

  • 标签: 油气包裹体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生物标志物 渤中坳陷
  • 简介:为厘清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本文以灰家堡金矿田为代表,对太平洞、紫木凼、水银洞簸箕田4个典型矿床中热液矿物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热液矿物进行了碳、氢、氧、硫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灰家堡金矿田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包括NaCl-H2O溶液包裹体、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烃-H2O包裹烃类包裹体五大类.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组分大致经历了从H2O+NaCl→H2O+NaCl+CO2+CH4±N2→H2O+NaCl±CH4±CO2演化,均一温度盐度略有降低.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属于富含金属碳氢化合物盆地流体;沉积黄铁矿硫主要来源于封闭海洋盆地中硫酸盐细菌还原硫;热液硫化物与沉积黄铁矿硫同位素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中硫来源于成岩黄铁矿溶解作用,同时有机质热分解硫酸盐有机质热还原作用亦提供了部分硫.成矿主阶段发生H2O-NaCl-CO2流体不混溶作用是导致Au沉淀富集重要机制.

  • 标签: 成矿流体 流体不混溶作用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灰家堡金矿田 黔西南
  • 简介:CO2充注驱油是一种普遍地质现象,对揭示油气藏中油气动态成藏规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含片钠铝石砂岩既示踪了CO2充注,又记录了油气充注,是进行CO2充注驱油研究理想岩石类型。通过岩石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含片钠铝石砂岩成岩共生序列、油气充注历史CO2充注驱油微观证据。研究表明,该区油气充注是一个连续过程,开始于石英次生加大早期(120Ma),在片钠铝石沉淀前(105-95Ma)达到充注高峰。CO2充注晚于大规模油气充注,充注之后形成自生矿物组合为片钠铝石与铁白云石。片钠铝石中首次发现一定数量原生油气包裹体,为CO2充注驱油提供了重要微观证据。

  • 标签: CO2充注驱油 流体包裹体 片钠铝石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凹陷
  • 简介:泥炭与褐煤划分界限尚未得到真正解决。虽然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做过不少研究工作,但其结果都不够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未能找到一个典型并具有代表性泥炭、褐煤连续性剖面及足以解决问题研究方法手段。在褐煤普查勘探中,也存在着泥炭与褐煤界限不清问题,尤其是对泥炭化程度高泥炭褐煤化程度低褐煤,更不易分辨。云南通常把它们笼统称作褐煤、柴煤、草煤等,定名极不统一,给资源评价利用带来不少问

  • 标签: 普查勘探 煤化程度 全新世 上新世 中更新世 古气候环境
  • 简介:一直以来,寄存在橄榄石自形晶中熔融包裹体被认为是代表了初始熔体岩浆珠滴,可以从岩浆喷发所经历近地表过程中完好保存下来。然而,对于熔融包裹体内被捕获熔体来源,则一直存在多种观点:(1)代表了地幔中熔体组分最新再平衡;(2)记录了岩浆通道系统相互作用;(3)代表局部、颗粒尺度溶解-反应-混合过程。

  • 标签: 橄榄石 熔融包裹体
  • 简介:柴达木盆地南翼山地区新近系储层类型主要为湖相碳酸盐岩。用碳、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方法研究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环境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总体形成于高盐度环境,局部地区浅层样品在成岩过程中遭受过大气淡水改造。根据孔隙充填胶结物中流体包裹均一温度,推断胶结物形成于储层深埋阶段,随后地层发生抬升,导致现今较低深度包裹体样品具有较高均一温度。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碳酸盐岩 碳氧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