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应用流体包裹体检测技术研究了中-南地区须家河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了烃类的充注时期,探讨了气藏压力的分布和成因。研究表明,须家河组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为80-140℃,主峰在100-120℃,不同构造上的均一温度值有差异。须家河组的烃类充注属于连续充注类型,充注时期主要为晚侏罗世至新近纪。须家河组地层压力系数呈规律分布,区域上表现为常压-高压-超高压的渐变特点;纵向上,随地层时代变老,压力系数增大。侏罗纪末和新近纪末的构造运动使地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导致区域上地层的古、今温度差异,进而影响压力系数的分布,压力系数随古、今温度差值的增大而降低。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天然气 油气充注 压力系数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 简介:拉拉铜矿产于古元古宇河口群落凼组,成矿围岩为一套细碧角斑质火山岩及以硅质岩、条带状钠长岩和萤石化黑云母岩为主的喷气岩,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呈条带状、浸染状,部分呈角砾状.。矿石矿物呈他形粒状以填隙方式产出,并见交代溶蚀结构和黄铁矿的胶状结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及少量斑铜矿、辉钼矿。黄铁矿的常量元素、Co/Ni、S/Se均显示火山喷流-沉积矿床的特征。铅同位素及硫同位素资料表明,铜铁等金属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而硫以深源为主,并有海水硫酸盐参与。矿床属火山喷流-沉积型硫化物矿床。

  • 标签: 拉拉铜矿 元古宇 火山喷流-沉积矿床 矿床成因
  • 简介: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通过1/20万化探分散流扫面和分散流异常的检查,发现了高品位的、具有一定规摸的丘洛金矿体。该矿体位于松潘—甘孜中生代印支地槽褶皱系中的北西向鲜水河深大断裂带(延伸400km),严格受其次级断裂控制。鲜水河断裂北东有色达深大断裂,南西有甘孜—理圹深大

  • 标签: 洛金 深大断裂带 地槽褶皱系 松潘—甘孜 分散流 次级断裂
  • 简介:1区域地质概况。滇黔接壤地区包括西南23县、滇东北及滇东22个县及黔西北十几个县,面积约17万km^2。构造位置上处于康滇地轴中北段的东北部,扬子地台西南缘,囿于小江断裂、弥勒-师宗断裂、紫云-桠都断裂所挟的三角形构造范围内。区内自震旦纪以来沉积了一套巨厚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盖层,在其西部即为康滇地轴的一套古老岩系,区内广泛分布峨眉山玄武岩。

  • 标签: 地轴 矿床 沉积盖层 峨眉山玄武岩 银矿物 小江
  • 简介:沉积容岩微细浸染型(SHDG)金矿床(或称卡林型金矿床),广泛分布于各大洲的许多古代和现代的地体(地块)周边,如美国的大盆及中国的黔西南和西北的金矿床,是经济上非常重要的一种金矿类型。关于SHDG金矿床物质来源和成因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目前存在三...

  • 标签: Rb-Sr同位素体系 成矿年龄 成矿物源 川西北
  • 简介:  四力马河镍矿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一个有代表性的岩浆硫化物矿床,岩体主要由辉长-闪长岩及斜长辉石橄榄岩组成.Re-Os同位素分析样品包括非矿化斜长辉石橄榄岩、斑点状(浸染状)、陨铁状(网脉状)矿石及其选纯硫化物、块状硫化物.……

  • 标签: RE-OS同位素 岩浆硫化物矿床 力马河镍矿
  • 简介:石鑫大理石矿床是四省优质大理石重要的生产基地.矿床主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上部地层,主要岩性为结晶灰岩夹白色-浅灰-灰色大理岩.通过地质调查和样品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矿床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和矿石主要工艺性质,结果表明,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同类矿石国家标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矿石加工技术性能优良,具备良好的开发前景.为矿区大理石的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大理石 矿床 矿石 工艺性质 石鑫 四川
  • 简介:“三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区域之一,产于赠科-乡城矿带的呷村矿床是我国典型的含金富银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矿床位于义敦古岛弧主弧带北段的昌台火山-沉积盆地中。该盆地上三叠统自下而上分为根隆组、呷村组和勉戈组,相应形成三个火山旋回,成矿作用发生在每个火山旋回末期。在呷村旋回的流纹质火山活动末期,形成呷村、嘎衣穷、夏塞等银多金属矿床。

  • 标签: 银多金属矿床 火山旋回 块状硫化物矿床 成矿机理 成矿流体 上三叠统
  • 简介:  近地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与有机碳的含量关系密切.有研究者指出,腐殖质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和螯合容量很大,来源于大气的重金属元素总是最终以腐殖质结合态回落土壤[1].腐殖质对重金属具有远较粘土矿物更高的吸附容量,即使很低的腐殖质含量也可吸附相当大量的重金属[2].……

  • 标签: 土壤腐殖质 重金属元素 胡敏酸 富里酸 胡敏素
  • 简介:在分析四稻城地区地热资源形成的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该区地热资源分布特点和温泉水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稻城县地热水的径流和排泄受构造作用的控制,断裂、断层地带地下径流多,是形成温泉的主要地区.在深大断裂发育处或断裂交汇地带,温泉往往成群出露.温泉水的同位素组成具明显的季节性效应;与大气降水季节性效应相反:夏季温泉水相对富轻同位素,冬季则明显富重同位素;反映其夏季主要受δD、δ18O值低的高山常年积雪溶融水补给,冬季主要为δD、δ18O值高的地下水补给.

  • 标签: 四川 地热资源 分布 温泉水 同位素 地球化学
  • 简介:为揭示松潘-甘孜造山带构造演化及花岗岩成矿作用特征,对太阳河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06.7±1.3)Ma,表明岩体形成于中生代印支末期。岩石的A/CNK为1.01~1.15,具有较低的Sr含量,Rb/Sr值较低,为0.12~0.36。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相对富集,Sr元素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异常。高场强元素Nb、Hf、P亏损,La、Ce、Nd、Sm、Zr等呈正异常而明显富集。岩体稀土总量为238×10^-6~1057×10^-6,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N/YbN值为39.85~192.16,δEu=0.64~0.92,δCe=0.89~1.06。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具有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征,源区为杂砂岩,形成于陆内汇聚一推覆造山阶段的后碰撞环境。

  • 标签: 松潘-甘孜造山带 太阳河岩体 锆石U-PB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 简介:油砂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目前较为常用的沥青回收方式是热碱水分离法。本文运用热碱水分离法处理了四厚坝与内蒙古图牧吉两地的油砂样品,并对上述两地的油砂样品进行了镜下薄片观察、XRD分析以及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测定,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岩性特征和油砂热碱水分离实验的数据,结果表明,油砂中黏土矿物的含量、油砂岩的胶结程度及胶结方式、油砂的砂颗粒粒径、油砂层遭受风化作用的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油砂沥青热碱水分离的效率,在设计油砂开采工艺流程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 标签: 油砂 岩性因素 热碱水分离 沥青回收
  • 简介:采用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结合常规的色谱质谱分析,对鄂西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和四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抽提物中NSO极性大分子化合物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有机杂原子类型和分布的研究发现,2个层位中均缺少含氮化合物,且因为成熟度过高,DBE(等效双键数)值普遍较低,陡山沱组页岩中极性大分子化合物是以O3S类化合物为主,而龙马溪组则以O2类化合物为主;陡山沱组沉积环境相对闭塞,有一定的蒸发量,而龙马溪组沉积环境相对开阔,这是导致震旦系O3S类杂原子化合物含量远大于龙马溪组的原因;由于出露地表,可能遭受生物降解,龙马溪组中杂原子化合物含量远高于陡山沱组。

  • 标签: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杂原子化合物 陡山沱组 龙马溪组 沉积环境 中国南方
  • 简介:本文研究了四绵竹三箭水及其邻区水体的同位素组成特征,以氘过量参数(d=δD-8δ18O)在地热勘探中的示踪作用,再通过对研究区地下水氘过量参数和水体氚含量(T)的相关性分析,综合运用于查明区内温泉地下水的成因,包括地下热储层内地下水的来源、补给源区、运移途径等等;确定水体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山前盆地深部地下水的补给源区在西、西北部高山区,径流方向由西北向东南,径流途径和在地下滞留时间都很长,并由此圈定了几个地热勘查的重点靶区.

  • 标签: 水体同位素 氚过量参数 地热勘探 地质条件 地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