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拟定于2008年7月10~12日在大庆油田会议中心共同主办“深部地质过程、地球排气与油气资源学术研讨会”。以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去寻找油气资源是地球科学家面临的新问题。地球深部流体、固体地幔、地壳、海底和大气圈等各个圈层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不仅有重要的地球动力学作用,直接形成金属矿产和天然气,还会引发多种自然灾害,因而地球排气和地幔流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会议主要内容:1)地球排气与油气资源;2)地幔流体地球化学;3)天然气水合物;4)大洋热液与深部生物圈;5)地震、火山、气体突出;6)深部流体与金属

  • 标签: 地球排 地质过程 学术研讨会
  • 简介:深部热流体是一种由多元组分构成的超临界流体,其上升活动可使地球内部的物质与能量发生调整或再分配。对油气而言,深部热流体携带的高热能可使沉积盆地的古地温升高,加快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增加有效烃源岩的体积,促进烃类的生成;在上升过程中,因其具很强的溶解和扩散能力,故可萃取、富集沉积物中的分散有机质,同时又对生烃产生显著的加氢作用,从而为油气的形成补充物源。此外,热流体与围岩储层发生化学反应,可改善储层的孔渗条件,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而且因其具有较高的压力和含水量,可抑制烃类的热裂解而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 标签: 深部热流体 物质 能量 油气成藏 加氢作用
  • 简介:碳酸岩是揭示地幔地球化学动力学的“探针岩石”,迄今有关碳酸岩的研究集中在裂谷环境,而鲜见造山带地区碳酸岩研究的报道。在四川攀西喜马拉雅期造山带、秦岭造山带和华北中央造山带内均有碳酸岩产出,且蕴藏了大型稀土和钼矿床,是研究深俯冲、壳-幔作用和深部碳循环的理想实验室。传统观念认为碳酸岩形成于裂谷环境与地幔柱活动相关,而造山带碳酸岩很可能是陆源富碳沉积物俯冲至地幔低程度熔融的产物。中国造山带内碳酸岩地球化学研究均显示了地壳物质对碳酸岩地幔源区的贡献,这暗示地表碳俯冲至深部地幔,交代地幔发生熔融,这不仅为较还原的地幔源区提供富氧成分,还可以使碳酸岩的母体岩浆更富集稀土,形成稀土矿床。

  • 标签: 碳酸岩 沉积物俯冲 碳循环 造山带
  • 简介: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铅锌矿集区中部,是矿集区内很具代表性的中型矿床.本文从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垂向变化、岩浆活动、地球物理以及与区内同类型代表性矿床对比等方面分析了矿区深部的找矿潜力.认为该区深部可能存在一定规模的原生铅锌矿体,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 标签: 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 深部找矿 黔西北铅锌矿集区
  • 简介:镁同位素示踪深部碳循环研究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些进展包括蚀变洋壳、沉积物、深海橄榄岩和再循环榴辉岩的Mg同位素组成,具有EM—I和HIMU同位素特征的低δ^26Mg玄武岩成因,低δ^26Mg玄武岩熔融p-t条件的Mg-Sr同位素制约,Mg同位素揭示的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碳酸盐交代作用,特提斯洋俯冲板块导致的深部碳循环,和富Na碳酸盐岩浆的Mg同位素分异。然而仍有许多重要科学问题尚不清楚,包括:(1)如何区分再循环沉积碳酸盐岩和再循环碳酸盐化榴辉岩对地幔Mg同位素的影响?(2)板块俯冲过程中Mg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和为什么岛弧玄武岩没有低δ^26Mg特征?(3)再循环碳在地幔的储存部位及存留时间?(4)普通碳酸盐岩浆的Mg同位素如何分异?(5)如何示踪那些不含Mg或含Mg很少的再循环碳酸盐,如方解石、文石、菱铁矿?这些问题指明了未来的重要研究领域。

  • 标签: 深部碳 MG同位素 蚀变洋壳 沉积物 玄武岩 岩石圈地幔
  • 简介:众所周知,成矿作用的大量信息蕴藏在各种矿物之中。采用先进手段,最大限度地提取这些信息,以提高金矿找矿评价和成矿预测效率,“金矿找矿矿物学”近年来应用于评价矿床深部远景和解决矿山危机方面已取得巨大的进展。1.金矿床中矿物的形态标型特征:矿物形态受矿物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及地质环境的影

  • 标签: 矿床深部 找矿矿物学 成矿预测 五角十二面体 自然金 晶体结构
  • 简介:为预测范庄银矿床M23主矿体的深部变化趋势,在对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发现矿体具有明显的侧伏现象。微量元素统计分析表明,Cu、Sb、As为矿体的近矿指示元素,矿体具有多期次的特点。M23矿体化探数据表明,矿体自上而下其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u-Bi-Cu-As-Zn-Pb-Sb-Mo-Ag-Sn-W-Hg,具有明显的"头尾晕共存"和"反分带"特征。结合矿体剥蚀系数的变化规律,预测在M23矿体向深部(696m以下)有较大延深(伸)或有深部有盲矿体存在,钻探验证(见矿高程370m)说明矿床深部有较大的增储潜力。

  • 标签: 原生晕 轴向分带 深部预测 范庄银矿 河南
  • 简介:俯冲带是地球表层碳返回地球深部的唯一方式,其对地球深部碳循环有着重大的影响。近年来,沉积碳酸盐深部地幔再循环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主要有:沉积碳酸盐是否可以返回深部地幔;沉积碳酸盐返回地幔的形式及返回的最大深度;沉积碳酸盐岩在俯冲过程中的微量元素迁移、同位素分馏以及碳酸盐岩在俯冲带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本文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评述。

  • 标签: 深部碳循环 沉积碳酸盐岩 金刚石 碳酸岩
  • 简介:  在核电站和核设施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于低放(极低放)的放射性废物,尽管这些废物放射性强度较小,但也必须妥善处理,否则仍会产生较大的环境问题.在目前的极低放废物处置中,一般选择浅层掩埋,周围加固的方式进行[1-3].我国西部某单位是我国重要的与核有关的单位,经过长期运行,产生了较大规模的极低放废物需要处置.为了合理选择场址进行废物处置,必须进行备选场址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为场址的适宜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 标签: 极低放废物 场址 地质 水文地质
  • 简介:为预测和评价贵州普安泥堡金矿床的成矿潜力,采用原生晕地球化学方法对10460勘探线所控制的Ⅲ-1号矿体进行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研究。采集了该勘探线上6个钻孔矿体附近的构造蚀变岩石样品进行ICP-AES分析。通过对各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选取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指示元素为Au、As、Ag、Cu、Hg、Mo、Co、Cd、Sb。综合原生晕分带图及指示元素分带序列分析,判断Ⅲ-1矿体原生晕出现了明显的分带异常,其由浅部到深部总体表现为:前缘晕元素+尾晕元素—近矿晕—前缘晕元素+近矿晕元素+尾晕元素的元素异常分布序列,指示在深部存在一个或多个隐伏矿体,是造成元素异常叠加共存与轴向分带序列异常的原因。

  • 标签: 原生晕 地球化学分析 隐伏矿体 泥堡金矿床 贵州
  • 简介:大火成岩省成因是国际地学界的研究热点,涉及地球内部运行机制和过程、资源和生物环境效应等多个地学前沿研究领域。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不仅是中国境内第一个获得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大火成岩省,也是全球范围内研究程度最高的大陆溢流玄武岩省之一。前人基于沉积地层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系列证据提出了该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头熔融"成因模型。深部是否存在"地幔柱头熔融"假说所预示的大规模岩浆作用"遗迹",有待地球物理探测的进一步检验。地球物理方法是探测现代地幔柱的常用手段。本项研究集成利�

  • 标签: 作用遗迹 古地幔 地幔柱
  • 简介:农业地质学(Agrogeology)作为一门边缘科学,本世纪初就问世。但由于对农业地质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因此有关农业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一直研究不足;它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发展缓慢。但在当今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远低于地球上人口增长速度的严峻形势下,各国(特别是苏、美)开始重视农业地质工作,增加对农业地质的投资,促进了农业地质学的发展。农业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概括起来包括:(1)土壤的形成、变化及其改良;(2)农

  • 标签: 地质工作 地质环境 人口增长速度 组合特征 水利工程建设 直线回归方程
  • 简介:  我国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预选区域的前期研究工作中,已经在地质基础、地壳稳定性、构造格架、地震地质、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关键核素的运移行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要求更长的安全评价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公众和社会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提出的新要求.因而,有待在较长时间尺度上认识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预选区域的环境变化及其对核素迁移行为的可能影响.……

  • 标签: 高效废物 环境风险 安全评价
  • 简介:想提这个建议由来已久,但由于种种原因而终未能成文。最近有一件事使我感到“如骨鲠喉”:翻阅刊载于《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校庆论文集》(地震出版社,1998)中拙作“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蒸发岩”一文时,发现原稿明明写着“夕线石”的地方,未经本人校稿,统统被改成了“硅线石”。联系到其他一些问题,觉得很有必要给学术期刊和学术机构反映一下意见。

  • 标签: 地质学 华北克拉通 早前寒武纪 蒸发岩 地震 硅线石
  • 简介:1.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河北省地处中朝准地台中部靠北侧,其结晶基底形成于吕梁运动时期(1700~1900Ma)。冀东地区以铁镁质岩石为主的迁西群是中朝准地台最古老的岩系,太行山一带的阜平群反映出基底构造具有中央克拉通性质。据调查统计,迁西群马兰峪组地层含金3.1~

  • 标签: 金矿痕迹 金矿床 河北
  • 简介:研究证明,东准噶尔境内广泛发育的碱性花岗岩在空间上与深断裂、蛇绿岩及偏碱性的钾长花岗岩类紧密伴生,并可规律地分为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带(简称南带)、乌伦古碱性花岗岩带(简称中带)和布尔根碱性花岗岩带(简称北带)。南、中两带碱性花岗岩形成于海西中晚期,图...

  • 标签: 碱性花岗岩 A1、A2型 板内裂谷环境 东准噶尔
  • 简介:华尖金矿位于冀东大型金矿带内,赋存于太古宙变质岩及中生代岩浆岩中。在详细分析华尖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石英脉的氢、氧同位素和黄铁矿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发现,本区载金黄铁矿δ^34S值变化范围变化于1.5‰-5.8‰,具有壳源岩浆岩特征,载金黄铁矿铅同位素^206Pb/^204Pb值变化为16.02-16.25,^207Pb/^204Pb为15.161-15.213,^208Pb/^204Pb为35.953-36.12,均有下地壳铅源的特征。含金石英脉的δ^18O水在0.49‰-5.45‰,δ^18OV-SMOW为10.3‰-14.2‰,δD为-72.1‰--63.1‰,具有岩浆热液石英的特征,部分样品偏离火成石英的区域,可能是成矿热液混有大气降水的结果。综合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期的牛心山花岗岩体,其次为遵化群变质岩围岩。

  • 标签: 石英脉金矿 稳定同位素 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 华尖金矿 华北克拉通北缘
  • 简介:为研究辽宁齐大山铁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选取典型铁矿石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铁矿石主要由TFeO和SiO2组成,其他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均较低,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型,具有一定的Eu、Y、La的正异常和弱的Ce异常,以及较高的Y/Ho值。研究表明,齐大山铁矿是由极少碎屑物质加入的化学沉积岩,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热水和海水的混合作用,是在海底一定缺氧的环境下形成的,矿床是与海相火山沉积有关的前寒武纪火山沉积型铁矿。

  • 标签: 齐大山铁矿床 地球化学 沉积变质型 成矿物质 沉积环境
  • 简介: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当今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是导致当前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是地质源温室气体的主要释放类型。在当前强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背景下,定量化地评估地质源(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的温室气体释放通量,对于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联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大陆重要的地质源(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温室气体的释放特点,重点综述了中国新生代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研究的近期成果,并进一步讨论了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成分与释放通量的连续观测在中国活火山监测与减灾防灾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地质源 温室气体 火山-地热区 通量
  • 简介:为探讨云南者桑金矿床的成矿构造背景、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对与金矿化相关的岩矿石及石英脉进行了主、微量元素特征研究。研究表明,主量元素的K2O/Na2O-SiO2判别图解及F1-F2判别图解显示本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3w)地层构造背景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母岩物源区呈现由火成岩物源区向沉积物物源区演化的趋势。石英脉稀土元素特征指示本区成矿流体呈还原及弱酸性环境,成矿流体来源总体以壳源为主。岩矿石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富含有机质的吴家坪组含金岩石建造,金成矿晚于印支期基性岩浆活动,推测燕山期成矿更为合理。

  • 标签: 者桑 元素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